2024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统练五政治试卷(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统练五政治试卷(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政治统练五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C B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D C B A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A B B C A A A
1.D
【详解】A: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A 错误。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B 错误。
C: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C 错误。
D:哲学家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
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D 正确切题。
2.D
【详解】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的内容并不
能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
②:人的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求。因此,意识的根本目的
并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错误。
③: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过社会历史体现出来,说明了意识是社会历史活
动的产物,③正确。
④:人们通过对湖北武汉的历史的认识,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说明
了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④正确。
3.C
【详解】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
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②③: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
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②③正确且符
合题意。
④: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④错误。
4.D
【详解】①: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只能根据事物自身固有的属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事物的客观联系,①错误。
②:相较其他农业文化遗产,它既有经济与生态价值统一的共性,又有依托城市庭院发展农
业经济的特色。体现了人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②符合题意。
③:客观决定主观,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能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
④:该系统以传统漏斗架种植方式将葡萄栽培于庭院中,葡萄架周围种植蔬菜、花卉等,与
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立体人文景观特征,体现了运用系
统优化方法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④正确。
5.C
答案第 1 页,共 6 页
【详解】①:漫画不体现事物发展有曲折性。故①排除。
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阻碍别
人前进的同时,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漫画讽刺了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这给我们
的哲学启示是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何题;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故②符合
题意。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④表述错误。
6.B
【详解】A:应该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A 错误。
B:让人放慢脚步,边走边欣赏,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这说明审美追求和以人为本可以
有机结合,B 符合题意。
C:材料反映了矛盾双方的关系,但未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 排除。
D: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解决是以牺牲矛盾双方的某一方为条件
的”说法错误,D 排除。
7.D
【详解】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以实践为先导”的表述错误,①排除。
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
路具有多样性,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②符合题意。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尊重规律,也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发展规律”,③说法错误。
④: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可见社会主
义的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勇毅前行,可见要在探索创新中开拓前进,④符合题意。
8.D
【详解】①:官厅水库功能变迁体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
有强调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不符合题意。
②:认识的根本目不是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说法错误。
③④:官厅水库从新中国修建时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再从 2007 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
功能变迁,这表明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9.B
【详解】①: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浦东逐浪,雄安扬波……这些都能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我
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②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反映改革开放的成就,没有涉及改革开放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③
与题意不符。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
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由此
可见,改革开放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④符合题意。
10.A
【详解】①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新质生
产力有利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①③正确。
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符合国情和实际,②不选。
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④错误。
11.B
【详解】①:“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启示青年学生磨砺真本领是实现人生
答案第 2 页,共 6 页
价值的必要条件,①符合题意。
②: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和目标指引,而非重要途径,②说法错误。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说法错误。
④: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勇斗极寒,接续奋斗,实现了多个“从 0 到 1”的突破,荣
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启示青年学生人生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并通过奋斗才能实现,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④符合题意。
12.B
【详解】B: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先有客观存
在的苹果,才会有不同的人对苹果的不同认识,认为“存在的只是每一个人的感觉”的观点颠
倒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先后关系,即颠倒了思维与存在二者的关系,B 符合题意;
A:不同的人对苹果的认识不同,这是承认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的表现,A 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不涉及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C 排除;
D:不同的人对苹果的认识不同,正是由其实践方式的不同决定的,D 与题意不符。
13.D
14.D
【详解】①③:材料强调通过展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涉及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创新
创造革故鼎新的传统,不涉及自然观,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鼓和琴等 1500 余件展品,说明中华文化是在
各民族的互鉴融通中创造的;全面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
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丰富实践,说明具中华文化有“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②④
符合题意。
15.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错误。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③错误。
②④: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和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紧跟时代步伐中全方位
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表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也反映了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②④正确。
16.【答案】B
【详解】①④: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相互了解,进而理解,相互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这表
明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的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文化交流应取长补短、理解个性,
①④正确。
②:材料强调不同文化的交流,没有涉及文化发展,②排除。
③:材料强调不同文化的交流,没有涉及发展本民族文化,③排除。
故本题选 B。
17.A
【详解】A:“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
白色的”,可见归纳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还不能达
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可见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
局限性,A 符合题意。
B: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正确的,仅凭观察经验也可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B 说法错误。
C:人不仅能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表面现象,还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
感觉器官并非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是可以帮助人获得理性认识,C 说法错误。
D:正确的感性认识也能指导人正确地进行实践,并非毫无实际意义,D 说法错误。
答案第 3 页,共 6 页
故本题选 A。
18.C 【解析】①:付某为呈现青铜器的沧桑感和金属质感,十分讲究丝线颜色和粗细
的使用,所用颜色超千种,最细丝线只有常用的 1/128,这体现了付某用分析法对苏绣丝线
做定量分析,①排除。
②:付某十分讲究丝线颜色和粗细的使用,所用颜色超千种,最细丝线只有常用的 1/128;
还改良传统“苏州双面绣”针法,独创“双面乱针绣”等针法,逼真地还原青铜器,这体现了付
某用分析法分别对苏绣题材、丝线、针法做定性、定量或功能分析,②符合题意。
③:付某将美术立体光影理念融入传统苏绣技法中,用综合法综合苏绣题材与苏绣的内在联
系,用丝线、针法等表现青铜器的沧桑感和金属质感,完成青铜器苏绣作品,③符合题意。
④:付某对苏绣针法和丝线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而非综合,④排除。
故本题选 C。
19.D ①:“青铜器苏绣作品”是苏绣的载体,题材多样化有利于展现苏绣的内涵,但并未丰
富其内涵,①排除。
②:技法创新能够推动苏绣的传承与发展,但未增强其文化底蕴,②排除。
③④:苏绣和青铜器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付某将美术立体光影理念融入传统苏绣技法
中,实现了跨越数千年的文化对话,这有利于增添苏绣的魅力,也表明坚守自身特色才能保
持苏绣的生命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20.D
【详解】A: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在头脑中的反映,不涉及事物的本质,A 不选。
B:思维具体是人们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B 不选。
C: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
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C 不选。
D: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氧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
水的二氧化钴显现为红色。这表明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D 正确。
故本题选 D。
21.C
【详解】①:材料中强调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 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
的,不等于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选项违背了同一律,①排除。
④:材料中强调的是发明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而选项除了人类,任何其
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偷换了论题,违背了同一律,④排除。
②: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
说明借助工具是人类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奥秘,人类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③正确。
故本题选 C。
22.D 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可以提升行政执法合力,进一步
提高执法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能效,以偏概全说法错误,①错误。
②: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
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体现贯彻党
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正确。
③:质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
答案第 4 页,共 6 页
④: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
破除迷信、超越陈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
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
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23.【解析】1.①③:该灯的设计综合考虑了材质、形态、功能等因素,采用青铜铸成“雁
衔鱼”造型,大雁和鱼具有吉祥的寓意;灯点燃后产生的烟可经鱼形灯罩吸入装水的雁腹内,
减少烟气外溢,该灯的设计主要应用了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①③符合题意。
②:逆向思维是从人们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
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材料未涉及逆向思维,②排除。
④: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
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
维形态,材料未涉及超前思维,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24.A
【详解】①②: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从筹办之初就开始全面规划管理冬奥遗产,
这表明利用超前思维,可以合理的利用冬奥遗产,同时遗产理念的实现,需要经过实践,①②
入选。
③:遗产的利用,是在遗产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共性与个
性的统一,③不选。
④: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冬奥遗产的利用是冬奥会筹办的组成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冬奥会
的大局,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点睛】
25.B
【详解】①:《节约用水条例》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节水制度体系,属于行政法规,有利于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①正确。
②:《节约用水条例》针对节水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立足我国水资源利
用的现实情况和问题,但不能提供具体方案,②排除。
③:《节约用水条例》是国务院公布的,属于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
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③排除。
④:《节约用水条例》从加强用水管理、完善节水措施、强化保障监督、严格法律责任等方
面,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节水制度体系,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完善了相关的制度
规范,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26.B
【详解】A: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短视频不是实践,A 错误。
B: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短视频”,一个个特写镜头,被放大的微观
视角,这种第一人称视角下的情感和记忆的散点式叙事,丰富了城市形象的维度和容量,也
更容易引发网络用户的情感共鸣。这表明,短视频对塑造城市形象的价值在于其作为客体所
具有的属性对主体的积极意义,B 正确。
C: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它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创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
答案第 5 页,共 6 页
向进行散点式叙事是发散思维的体现,而非聚合思维,C 错误。
D:短视频内容源于社会实践,且这不能决定城市形象的维度和容量,D 错误。
故本题选 B。
27.C
【详解】①:挖掘本地文旅资源潜力,有助于本地人们过上美好生活,且不是各地人们,①
说法错误。
②:哈尔滨冰雪经济火爆,在“尔滨”的带动下,多地打造各自的文旅名片,说明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②符合题意。
③:文旅局打造各自的文旅名片,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政府运用矛盾
分析法科学履职的体现,③符合题意。
④:网友喊话家乡文旅局“抄作业”体现了类比推理,没有体现逆向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28.A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通用空间”是塑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框架,方便人们根据新需要对建
筑更灵活的使用,这表明通用空间理念打破“专用空间”的思维定式,运用超前思维规划建筑
空间,故①正确。
②:材料中指出“通用空间”是为未来建筑预留空间,使建筑本体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这表
明通用空间理念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适应未来生活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故②正确。
③:客观决定主观,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说法错误,故③不选。
④:材料中指出“通用空间”是为未来建筑预留空间,方便人们根据新需要对建筑更灵活的使
用,这强调的是坚持发展的观点,未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29.A
【详解】①: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了“海草培育移植法”,运用了联想思维,通过迁移将地上
植物移植与海草培育移植联系起来,搭建起由此及彼的桥梁,①符合题意。
②: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优选种子——人工育苗——移植”的方法,提高了移植过程的人工可
控性和种子成活率。这种技术模仿地上植物移植的技术方法,运用了类比推理,②符合题意。
③:超前思维通常指的是预测和引领未来的发展趋势,材料没有涉及对未来的预测或创造,
③不符合题意。
④: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
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材料没有涉及发散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30.A
【详解】①: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体现了事物包含着矛盾,通过认识事
物可能具有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能够实现创新,①正确。
②:从用锅加热到用锅制冷,这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②不符
合题意。
③:通过“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其中,翻炒几下,就能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
激凌,这一发明有新颖独到之处,体现了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③正确。
④:该做法没有体现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答案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