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单元第24 章基础复习知识点 1 人体的免疫防线1.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B. 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C. 免疫不能在人出生后获得D. 免疫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功能2. 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以下器官不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胸腺 B. 淋巴结 C. 小肠 D. 脾3. 下列关于抗体、抗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是一类蛋白质B. 抗原可以是某种病原体,也可以是某种大分子异物C. 引起人体产生抗原的物质叫作抗体D. 抗体只针对某一种病原体具有免疫力4. 大范围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计划免疫 B. 自然免疫 C. 群体免疫 D. 注射血清5. 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A. 输入到 A 型患者体内的A 型血 B. 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C. 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D. 移植到尿毒症患者体内的肾脏7.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在运动过程中要做好活动准备,防止意外摔倒造成皮肤擦伤流血。这是因为 ( )A. 皮肤受伤流血很痛,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B. 皮肤擦伤流血,会影响血液循环并危及生命C.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能阻挡病原微生物侵入D.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8. 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 )A. 皮肤和黏膜 B.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 抗体9.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越强,对人体健康越有利B. 人体免疫功能可以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C. 抗体是在特定病原体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D. 计划免疫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10.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包括 ( )A. 胸腺 脾脏 淋巴结 B. 心脏 肺 胰脏C. 肝脏 淋巴结 淋巴管 D. 胸腺 胰脏 肝脏11. 在下列预防疾病或治疗疾病的措施中,人体一般不会产生抗体的是 ( )A. 注射麻疹疫苗 B.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C. 注射胰岛素注射液 D. 注射卡介苗12.许多因素能使细胞癌变,但大多数人体并没有得癌症,是因为下列哪一项免疫功能 ( )A.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 B. 抵抗病原体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C.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 吞噬、溶解侵入人体的细菌13.下列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B. 人体可以通过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C. 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 三道防线共同作用,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4. 我国科学家研发的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人。下列有关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癌症是由于癌细胞分裂失控引起的 B.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癌症C.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 D. 癌症很可怕,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治疗15. 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出现鼻炎或哮喘,有的人吃了鱼、虾后,皮肤会发痒。对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下列有关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的功能太强B. 上述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C. 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太弱D.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太弱16.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 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17. 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制备新冠特免血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下列免疫方式和此种方式不相同的是 ( )A. 有些人对桂花过敏 B. 患过新冠肺炎的人一般不会二次感染C. 白细胞吞噬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 D. 研制出新冠肺炎疫苗治疗患者18. 先后将抗原A 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 小鼠对抗原A 更敏感B. 抗原 A 的破坏性更大C. 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D. 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知识点 2 传染病的预防1. 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发现2例鼠疫病例。鼠疫杆菌是引发鼠疫的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抗原 D. 抗体2. 下列哪项不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 )A. 流行性感冒 B. 口蹄疫 C. 肺结核 D. 艾滋病3. 2020年春节前夕,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挽救了无数同胞的生命。从传染病流行环节看,患该病的患者是这种病的 ( )A. 传播途径 B. 传染源 C. 易感人群 D. 病原体4.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 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C. 能使人禽患病 D. 属于动物病毒5. 下列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对应,错误的是 ( )A. 疟疾与疟原虫 B. 足癣与寄生细菌C. 血吸虫病与血吸虫 D. 肺结核与结核杆菌6. 血吸虫病曾经在洞庭湖地区流行,该病是由扁形动物——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感染血吸虫是因为 ( )A. 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B. 接触疫水C. 接触血吸虫病人 D. 空气传染7.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水传播与饮食传播 B. 接触传播与飞沫传播C. 饮食传播与空气传播 D. 虫媒传播与接触传播8. 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传播途径的是 ( )A. 带有鼠疫的老鼠 B. 家养的猫、狗C. 痢疾病人用过的杯子 D. 患乙肝的人9.“红丝带”行动呼吁人们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如果你的朋友或邻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应该 ( )A. 给予尊重、帮助、关爱 B. 回避、疏远他C. 告诉别人不要去他们家 D. 歧视他10. 咳嗽打喷嚏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可用双手遮掩口鼻 B. 用纸巾或胳膊肘遮掩口鼻C. 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垃圾桶 D. 最好在咳嗽打喷嚏后彻底清洁双手11. 甲用沾有面粉的手与乙握手,这一过程可以模拟传染病的传播过程。这个模拟活动中相当于病原体和易感人群的依次是 ( )A. 甲、乙 B. 乙、甲 C. 面粉、甲 D. 面粉、乙12. 夏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学生在食堂就餐后,食堂工作人员会对使用过的餐具进行清洗并消毒,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 控制传染源 B. 计划免疫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13. 不生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是为了预防 ( )A. 体表传染病 B. 呼吸道传染病 C. 体液传染病 D. 消化道传染病14.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发烧、头疼、畏寒、全身酸痛、咽喉发炎,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图中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属于传染源B. 乙属于易感人群C. 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D. 流感病毒是传播途径15.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 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 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等D. 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16. 目前很多大学都很重视体育锻炼,一些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刷卡”锻炼的活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促进抗体产生17. 对于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 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B. 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针对该病的疫苗C.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D. 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第8单元 第24章基础复习知识点11. C 2. C 3. C 4. A 5. C 6. C 7. C 8. C 9. A 10. A11. C 12. C 13. C 14. D 15. B 16. C 【解析】A.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正确;B.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C. 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D正确。 故选:C。17. C18. D 【解析】A. 小鼠在注射抗原 A、B前,对A、B 都没有免疫力,初始反应曲线相同,说明小鼠对抗原A、B的敏感度一样,故错误;B. 从图中曲线看不出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故错误;C. 小鼠对抗原 A、B初始反应曲线相同,说明对抗原 B的反应不慢,故错误;D. 从图中曲线看出,针对抗原A,小鼠的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较大,说明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故正确。 故选:D。知识点21. A 2. C 3. B 4. A 5. B 6. B 7. B 8. A 9. A10. A 11. D 12. C 13. D 14. D 15. B 16. C 17.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