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试卷
思想政治
2024.1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四~选择性必修一第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一体化相得益彰,最后说谁也没有吃亏,谁都得到自己想要好东西。”10年间,三地做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从各自为政、各管一摊到相互扶持、彼此协助,协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体现了( )
①京津冀基于自身需要建立起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立足于各个要素,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树立全局观念,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最优目标
④坚持系统思维,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得到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到嫦娥五号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通过探月工程,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无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较多,往后我们还会继续发射嫦娥七号和八号。这说明( )
①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要经过从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运动员们胸怀伟大祖国、矢志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为运动健儿们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点赞。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的引领作用
②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选择
③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这一根本途径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在四川崇州道明竹艺村,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建造的“竹里”,持续带动大批游客前往打卡;在南京,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秦淮灯会在跨年夜“亮灯”,无数游人共赏“火树银花”盛景……近年来,在各地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中,非遗项目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增收的知名品牌。这体现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旅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③传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
④非遗文化只有与文旅产业相融合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4年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 )
①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彰显了中国引领全球文明对话的大国担当和东方智慧
③主张保留世界各国文化的个性,减少不同文化的共性
④将以文化交流跨越文明隔阂,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河南省积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非遗点亮计划”,共打造140个非遗空间、149个非遗文创项目,推出18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只有河南”景区“非遗里的河南”常设展、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先后落成,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
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非遗点亮计划”重在发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④文旅+非遗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贵州省石阡县甘溪乡,纪念碑的题词为,“黑夜茫茫盼天明,甘溪儿女念亲人。红军回到甘溪来,漫山鲜花夹路开”“白虎山旁忆忠魂,满峰红叶血染成。重征人祭西征人,九泉之下寄当今。新征途上奔马腾,应以硕果慰英灵”。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 )
①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时代价值
②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来源
③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激励人们接续奋斗
④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红军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在前一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也成功列入其中 连续申遗成功,彰显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力量、中国贡献。我国高度重视申遗工作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②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法国政府在2024年奥运会上使用了人工智能辅助监控。此前,大约40名欧洲议会议员要求他们的法国同行投票反对该法案。而以总统马克龙为首的支持者则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摄像头可以提前发现危险来阻止恐怖袭击惨案的发生。法国国会议员对此法案提出了770项修正案。据此可推断( )
①法国政体既有总统制特征,又有议会制特征
②资产阶级国家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④法国政体与法国国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美国一向自诩为民主的“灯塔”,然而,根深蒂固的金钱政治戳破了美式民主的谎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已进入关键阶段,两党的“筹款大战”与“烧钱大战”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无论是竞选期间的“我政策许诺,你掏钱助选”,还是当政后的“拿谁的钱,替谁办事”,都是美国金钱政治的缩影。可见,在美国( )
①党争闹剧展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②美式选举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利益集团一定程度决定着美国政治
④政党代表并维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2024年4月,中国政府指导驻外机构密切跟踪海地的安全形势,分批有序组织撤离行动,50多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海地。这体现我国( )
①行使管辖权,保护我国海外公民的安全
②履行对外职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行使自卫权,保卫本国公民生存的权利
④用实际行动诠释祖国是海外侨胞的坚强后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2024年2月.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会前发布的《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提出,在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经济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的政府不再关注全球合作的绝对收益,而是越来越担心自己的收益低于其他国家的收益。将相对收益放在首位很可能会导致双输的态势——危及合作,破坏全球伙伴关系。由此可见( )
①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让许多国家选择用谈判与对话的手段解决冲突
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加剧了许多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别
③相关国家只有不把维护本国利益放在首位才能避免双输的态势
④追求全球合作的绝对收益需要兼顾各方的正当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从2024年1月1日起,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成员国数量从5个增加到10个。金砖合作机制凝聚力日益增强,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积极、稳定、向善的力量。金砖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 )
①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②可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③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的历史发展潮流
④拓宽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发展新动能,但国家间的数字鸿沟却不断拉大。非洲国家互联网普及率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截至2023年底,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通信骨干网约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约7亿用户。上述做法体现了我国致力于( )
①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
②维护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权利
③建设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2024年5月30日,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各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国一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中亚五国,都普遍面临较高的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艰巨任务。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建立( )
①顺应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展示了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②基于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凝聚了地区行动共识
③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亚洲一体化进程
④有利于提升地区应急管理能力,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了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①彰显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宗旨
②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交往准则
③贡献了国际秩序改革完善的中国智慧
④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郑重宣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新征程上,中国愿继续同各国一道,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
70年前,中国领导人携手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如何处理国与国关系这一重大命题给出了历史答案。70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新的时代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努力目标、实现路径、价值遵循、实践平台等方面作出全方位、创造性丰富拓展,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崇高目标,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迈出新的历史跨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发展到安全、从合作到治理,日益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2020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曾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为什么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是香港特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应当承担的重大宪制责任,是香港社会需要完成的“必答题”。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由于反中乱港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不断“污名化”“妖魔化”阻挠破坏,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一直无法完成。特别是2019年“修例风波”发生以来,“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香港特区高质量完成23条立法,标志着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更加系统化、周密化。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各具特色国家”的知识,说明推动香港实现更好发展为什么必须落实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担当,北京对话】
在中方斡旋下,巴勒斯坦各派别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2024年7月23日,14个派别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他们放下成见,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这不仅迈出了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的重要一步,也为中东地区的和平投掷了希望之光。长期分裂的巴勒斯坦能够在北京聚首达成和解,背后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当前加沙冲突延宕,外溢影响不断扩散,有的国家还在继续煽风点火,中国则真诚地劝和促谈,并提出走出冲突困境的“三步走”倡议。我们看重的是道义,主张的是公正,展现的是担当,锚定的是和平。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外交知识,探究中东斡旋中折射出来的“中国担当”。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试卷
思想政治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提出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丰富和发展,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
【18题答案】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9题答案】
【答案】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坚持“爱国者治港”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②我国是单一制国家,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坚持“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应有之义。③坚持“爱国者治港”有利于全面准确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事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核心利益。只有做到“爱国者治港”,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才能得到有效落实,香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④有利于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标志着香港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宪制责任取得重大进展,补齐了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短板。
【20题答案】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北京宣言》的成功签署符合中国和巴勒斯坦14个派别利益,有利于和平解决争端。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签署宣言的形式,达成团结和解的重要共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促成《北京宣言》的签署, 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劝和促谈、外交斡旋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积极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劝和促谈、停火止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