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巴塘连北京》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五线谱)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分类 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具有鲜明藏族风格的歌曲,在人音版(五线谱)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富有特色,如典型的藏族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赋予了歌曲强烈的律动感与舞蹈性。其歌词描绘了巴塘的美丽风光以及藏族人民对北京的向往与热爱之情,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质朴和对祖国大家庭的深切情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深入领略藏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差异,提升对音乐旋律、节奏、歌词意境等方面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欣赏。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巴塘连北京》,感受歌曲中藏族音乐元素所营造的独特美感,包括悠扬的旋律、特色节奏以及富有诗意的歌词,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审美特质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细腻感知。2. 艺术表现: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如发声、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使学生能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歌声准确传达藏族人民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演唱时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表情等,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3. 创意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创意实践活动,如为歌曲创编舞蹈、设计乐器伴奏或进行歌词改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音乐与舞蹈、乐器演奏、文学创作等多艺术形式的融合。4. 文化理解:介绍藏族的音乐文化特色、民俗风情以及歌曲创作背景,使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感受藏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大团结的情怀,增强学生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认同感。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尤其是藏族特色节奏的演唱;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意境,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支持下的发声,以保证演唱的质量。2.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演唱中能够自然流畅地处理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尤其是复杂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藏族风格且与歌曲情感相契合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藏族音乐文化内涵,并在演唱和艺术创作中得以体现。四、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1. 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通过播放藏族风情视频、展示藏族地区图片等方式,营造浓郁的藏族文化氛围,助力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2)示范教学策略:教师进行演唱示范、舞蹈动作示范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参照; (2)合作学习策略:在舞蹈创编、乐器伴奏等环节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能力。2. 学习方法: (1)聆听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要素与情感;(2)模仿学习法: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动作等进行练习;(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等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巴塘连北京》音乐音频、视频;钢琴;藏族特色乐器(如手鼓、热巴鼓等);藏族地区风景、民俗等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纸张用于学生创意实践;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藏族的一些文化习俗,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展现藏族自然风光(如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湛蓝的湖泊)和民俗活动(如热闹的藏历新年庆典、欢快的锅庄舞)的视频。播放后,提问学生对藏族的印象,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和内心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巴塘连北京》,告诉学生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北京的特殊情感。设计意图:借助视频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藏族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藏族文化的好奇与兴趣,为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和意境筑牢基础,使学生在情感上贴近歌曲,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歌曲初听: 播放《巴塘连北京》全曲,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同时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旋律走向和节奏韵律。听完后,请学生分享初步感受,如歌曲很优美、旋律流畅、节奏有特点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形成初步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和基础感知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初始印象,开启音乐审美之旅,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3. 音乐要素分析: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并剖析音乐要素。聆听第一段时,着重分析旋律起伏,如旋律线的高低变化,让学生体会旋律如同藏族山水般的优美与灵动,可引导学生用手比划旋律走向;分析节奏,重点讲解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体会其独特韵律,感受这些节奏对藏族音乐风格的塑造作用;聆听第二段时,关注歌词内容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描绘的巴塘美景以及对北京的向往,如 “巴塘北京紧相连,巴塘北京紧相连” 所蕴含的深情;在歌曲高潮部分,分析旋律音高变化和节奏紧凑感,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的强烈抒发,感受藏族人民对祖国首都的炽热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与精细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音乐要素,体会其在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中的独特功能,提升学生音乐分析能力与审美深度,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内涵与艺术魅力。4. 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第一段,学生轻声跟唱,感受演唱风格与发声方法;教唱旋律,逐句教唱,先唱谱纠正音准,后填词演唱,引导学生用优美、连贯声音演唱,如 “东方架起彩虹啰”,气息均匀、声音圆润;讲解气息控制,如深吸气、慢呼气,像闻花香吸气、吹蜡烛呼气,让学生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撑;分组练习第一段,组内互相倾听纠正;用同样方法教唱第二段和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演唱时引导学生加强气息支持,保证声音明亮且情感饱满又不失优美。设计意图:借助教师范唱、逐句教唱、分组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演唱能力,培养学生用声音精准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诠释歌曲内涵。5. 情感体验与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情感,鼓励结合藏族文化了解和生活经历分享理解,如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引导学生在演唱中通过声音强弱、快慢及表情、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如唱 “巴塘北京紧相连” 时,眼神充满向往、身体稍前倾,表现出期盼之情。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情感内涵,并通过多种方式准确表达,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能力,使音乐与生活相联,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素养。6. 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依歌曲意境创编舞蹈,结合藏族舞蹈特色动作(如长袖挥舞、踏地为节),用肢体语言展现歌曲情感与藏族风情;组织学生选藏族特色乐器(如手鼓、热巴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依节奏特点设计伴奏节奏型,分组练习后合奏;开展歌词改编创作,以家乡或向往之地为主题重新创作歌词后分享。设计意图:通过创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融合音乐与舞蹈、乐器演奏、文学创作等艺术形式,拓展学生艺术创造力与表现力,提升综合艺术素养,培育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7. 文化拓展: 介绍藏族音乐文化特色,如独特的调式音阶、丰富的民间歌曲类型;讲述藏族民俗风情,如传统服饰特色、饮食文化、重要节日(藏历新年、雪顿节)等;介绍《巴塘连北京》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灵感来源、在藏族文化交流中的意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计意图:丰富学生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从文化高度理解歌曲,感受音乐与民族文化交融,增强对多元民族文化尊重与认同,拓宽文化视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交流。七、板书设计 《巴塘连北京》板书1. 歌曲介绍:藏族风格,表达巴塘与北京情感纽带2. 音乐要素分析- 旋律:优美流畅,起伏传情- 节奏:附点、切分彰显藏族特色- 歌词:描绘巴塘风光,抒发对北京向往3. 演唱技巧- 发声:优美、连贯- 气息:深吸慢呼,稳定支撑4. 情感表达:藏族人民对北京的热爱与期盼5. 创意实践成果展示区(展示学生创编的歌词、舞蹈动作、乐器伴奏等)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巴塘连北京》教学中,情境导入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视频展示让学生对藏族文化有了直观感受,为歌曲学习奠定了良好情感基础。音乐要素分析与学唱歌曲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多数学生能较好表现藏族音乐风格与歌曲情感。创意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一定创造力,提升了综合艺术素养。然而,教学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演唱时气息控制仍不稳定,影响声音质量,后续需强化气息训练。创意实践活动里,个别小组作品与歌曲情感和藏族风格契合度欠佳,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以优化创作。文化拓展环节,学生虽对藏族文化有初步了解,但对音乐与文化深层次联系理解不足,今后应增加互动讨论与实例分析,助力学生更好把握音乐与文化内在关联,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