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五线谱)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分类 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五线谱)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以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旋律,描绘了北京的喜讯传到祖国边疆少数民族村寨时,人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它汲取了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合了多种民族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其结构较为复杂,包含多个主题旋律,节奏变化丰富,通过不同乐器组的演奏,生动地展现出热闹非凡的欢庆画面,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欣赏水平以及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能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魅力。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乐曲中丰富多样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欢快热烈的欢庆氛围,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2. 艺术表现:鼓励学生通过哼唱、模仿乐器演奏动作等方式表现乐曲的主题旋律,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3. 创意实践:组织学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和节奏特点进行舞蹈创编、绘画创作或自制简易乐器为乐曲伴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4. 文化理解:介绍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风俗习惯以及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民族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提升文化认同感。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聆听乐曲,感受其欢快的情绪、丰富的音乐主题和变化多样的节奏;帮助学生识别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理解各乐器在表现乐曲情境中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对乐曲的感受,如哼唱、肢体表达等。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乐曲复杂的结构,包括多个主题旋律的呈现、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活动中准确地捕捉乐曲意境,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且与乐曲风格相符的作品;让学生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并能在艺术表现中自然地体现出来。四、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1. 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通过展示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与乐曲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意境; (2)比较分析策略:对比不同主题旋律、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3)实践体验策略:组织学生参与哼唱、舞蹈创编、乐器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2. 学习方法: (1)聆听感悟法:让学生反复聆听乐曲,在聆听中感悟音乐的情感与意境; (2)合作学习法:在创意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音频、视频资料;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绘画工具、纸张,制作简易乐器的材料(如易拉罐、筷子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西南少数民族的歌舞视频,画面中有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人们在欢快地跳舞、唱歌,展示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景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对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的印象,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欢乐景象,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欢乐氛围和独特文化,为理解乐曲所描绘的边寨欢庆场景奠定情感和认知基础,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 乐曲初听: 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乐曲的整体情绪、速度、节奏以及乐器的总体音色效果。听完后,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聆听过程中的第一感受,例如乐曲是非常欢快热闹的,能让人联想到盛大的庆祝活动等。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和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直观感受,开启音乐审美之旅。3. 分段聆听与分析: 再次播放乐曲,将乐曲分为引子、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及尾声等部分进行分段聆听。在聆听引子部分时,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音色组合和节奏特点,提问学生这种音乐表现方式让他们联想到了什么场景,如远方传来的喜讯信号等;聆听主题一时,着重分析旋律的走向,如旋律的起伏变化、音程的跨度等,让学生体会旋律如何表现边寨人民最初听到喜讯时的兴奋与激动,可引导学生用线条来描绘旋律的走向;聆听主题二时,重点分析节奏的变化,如节奏的加快、音符的密集程度等,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欢快情绪的进一步升级,可让学生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来感受节奏;在聆听主题三时,引导学生注意不同乐器的交替演奏,体会其对丰富乐曲色彩和表现不同人物形象或场景的作用;在聆听尾声部分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渐慢和结束方式,体会其给人带来的意犹未尽的感觉。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聆听与细致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音乐要素,体会不同部分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乐曲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审美深度。4. 乐器音色识别与探讨: 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再次播放乐曲中的不同片段,引导学生识别每个片段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如小提琴的悠扬、小号的嘹亮、鼓的强烈节奏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在乐曲中是如何为营造欢庆氛围服务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感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让学生理解乐器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5. 情感体验与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之前对乐曲各部分的分析,探讨整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联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参加庆祝活动时的快乐经历,将个人情感与乐曲情感相融合,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能力,使音乐与生活相联系。6. 表现与实践: 教师先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片段,然后让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情感,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如模仿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摆手、跺脚等动作,增强音乐的表现力;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实践活动,如根据乐曲意境创作绘画作品,用自制简易乐器(如用易拉罐制作沙锤、用筷子和橡皮筋制作简易吉他等)为乐曲伴奏,或编排小型舞蹈展示边寨欢庆场景等。设计意图:通过哼唱、肢体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通过跨艺术形式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空间。7. 文化拓展: 详细介绍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如独特的音阶、调式、节奏型等;讲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如盛大节日的庆祝方式等;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创作灵感来源等信息,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内涵。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使学生从文化的高度理解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对民族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七、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板书1. 乐曲介绍: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管弦乐合奏曲,描绘北京喜讯传边寨的欢庆场景2. 音乐要素分析- 旋律:多个主题,起伏变化表现情感- 节奏:多样变化,推动情绪发展- 音色:多种乐器,营造丰富氛围3. 情感表达:对喜讯的喜悦、对民族融合的歌颂4. 表现与实践活动展示区(可用于展示学生绘画、自制乐器等作品)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分段聆听、乐器音色识别、情感讨论、表现实践和文化拓展等环节的设置,大部分学生对《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乐曲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情境导入环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分段聆听与分析环节使学生对乐曲的音乐要素有了更细致的感知,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在表现与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哼唱、肢体表演、跨艺术形式创作活动,展现出了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识别复杂的乐器音色组合时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乐器音色对比聆听练习。在创意实践活动中,个别小组的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和与乐曲的契合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意境并将其更好地转化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在文化拓展环节,虽然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文化与音乐之间深层次的相互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后续教学可增加更多互动讨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