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课件(共7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课件(共7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逻辑与思维》 专题六
考点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
1.了解推理的类型。
2.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3.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从命题内容上看,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性质判断换位推理、联言推理及方法、选言推理及方法、假言推理及方法相关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本专题为高考新增模块,还没有高考考题和考情,对于考情需要进一步了解。
课标分析 把握方向
1.科学精神:理解推理,理解直言判断换质推理、换位推理,理解三段论,正确认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
2.公共参与:自觉作出正确推理。自觉进行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
体系构建 高屋建瓴
第六课知识体系
考点一知识体系
体系构建 高屋建瓴
 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伽利略的这一名言指出逻辑推理的价值在于(  )
A.确保人的思维的严密性
B.获取新的知识,深化认识
C.直觉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挑战权威,否定权威
典例剖析 感悟高考
B
【解析】选B。A中“确保”的说法绝对化,排除;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因此,逻辑推理可以获得新知识,深化已有的认识,B正确;C中“直觉”说法错误,推理属于抽象思维,具有间接性;对权威不能一概否定,D说法不科学。
必备归纳 突破难点
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
回顾:认识的来源与获取知识的途径。
注意:有人认为,实践和推理是形成判断的两个来源。
×
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在实践中直接观察或调查,二是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
①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②结构:由前提(已有判断)和结论(新判断)构成。
已有
判断

判断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2.推理的含义、结构及分类
在这个推理中,前两个判断是推理时所依据的判断,即前提;后一个判断是从前提通过推理得到的新判断,即结论。
3、推理的种类
(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
种类 关系角度 联系角度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必然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或然推理
(除完全归纳推理外)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①必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
②或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特征: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特征:前提真,结论一定真。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2)形式逻辑从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区分: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推理结构,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
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3.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1. 演绎推理的含义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
(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2)推理结构正确。
2.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示例:
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有M是P (真)
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 所有S是M (真)
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有S是P (真)
推理结构
在前提为真情况下,推理结构正确,所以结论正确
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示例: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3、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
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和乙都说谎。”
请你运用所学推理知识,推出谁说谎?谁诚实?
假设甲诚实,那么乙就是说谎者;
乙是说谎者,则丙诚实;
若丙诚实,则甲和乙都是说谎者
结论与假设“甲诚实”相矛盾,
根据矛盾律可定论:甲不诚实。
“甲不诚实”,可推知乙诚实;
从乙诚实,推知丙说谎;
从丙说谎,推出甲和乙不都说谎(乙诚实)
继续推
结论:甲和丙说谎,乙诚实。
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小试牛刀
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曾经发现高山的地层中有许多鱼类、贝类的化石。还发现了鱼龙的化石。地质学家们推断说,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海洋。
任务1.科学家凭什么得出上述结论 (知识获取能力群)
提示: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中,喜马拉雅山上发现许多相关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海洋。
任务2.如何保证演绎推理的正确性 (思维认知能力群)
提示: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必须正确。
社会视角 知识应用
1.实践是形成一个判断的唯一途径。 (  )
提示 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  )
3.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都是必然推理。 (  )
提示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4.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  )
5.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就可以保持思维的严密性。 (  )
提示 这一说法太绝对。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火眼金睛 易错诊断
×
×
×


1.凡是自然数都是实数,凡是负数都不是自然数,所以,凡是负数都不是实数。这一推理 (  )
①正确,前提和结论都具有保真性
②正确,前提和推理结构都是正确的
③错误,前提虽然真实,但推理结构不正确
④错误,违反了推理的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D。这一推理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根据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即前提必须真实,同时推理结构必须正确,可知,该推理错误之处在于推理结构不正确,违反了推理规则。③④正确,排除①②。
D
2.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成品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猪肉制品价格上涨。这一推理 (  )
①属于演绎推理 ②属于或然推理
③前提真实 ④结构正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B
【解析】选B。题中推理由一般推出个别,属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选①,排除②;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必带来成品价格上涨,前提错误,但本题推理结构正确,排除③,选④。
3.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将以下4个语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对于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来说,发展航空母舰已刻不容缓
②航空母舰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
③我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既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④我国的海洋利益仍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安全亟待维护,发展具有中远海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势在必行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B
【解析】选B。②: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②说的是航空母舰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意义重大,属于一般性前提,故②排第一。①:然后具体到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发展航空母舰已刻不容缓,推出①,故①排第二。③:而③用具体事实印证我国正是这样的国家,故③排第三。④:我国需要发展航空母舰以维护国家利益,推出④,故④排第四。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
3.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将以下4个语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对于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来说,发展航空母舰已刻不容缓
②航空母舰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
③我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既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④我国的海洋利益仍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安全亟待维护,发展具有中远海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势在必行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B
【解析】选B。②: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②说的是航空母舰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意义重大,属于一般性前提,故②排第一。①:然后具体到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发展航空母舰已刻不容缓,推出①,故①排第二。③:而③用具体事实印证我国正是这样的国家,故③排第三。④:我国需要发展航空母舰以维护国家利益,推出④,故④排第四。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
2023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逻辑与思维》 专题六
考点二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
推理方法
1、换质推理(换质法)
2、换位推理(换位法)
3、主、谓项的周延问题
性质判断
换质位推理
三段论
推理
1、含义及组成:大项、小项和中项
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3、意义
2、规则
主干构建 明晰脉络
考点二知识体系
 “这个学生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所以,凡是考上清华大学的都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个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
A.四概念 B.中项不周延
C.大项不当扩大 D.小项不当扩大
典例剖析 感悟高考
【解析】选D。本题以三段论为切入点,考查科学精神素养,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三段论推理只有三个不同的项,所以该推理没有犯“四概念”的逻辑错误,A排除。该推理的两个前提均为单称肯定命题,结论为全称肯定命题,所以该推理的各项周延情况如下:大前提主项(即中项)周延,大前提谓项(即大项)不周延;小前提主项(即中项)周延,小前提谓项(即小项)不周延;结论主项(即小项)周延,结论谓项(即大项)不周延。由此可见,该推理前提中中项周延两次,所以没有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B排除。前提中大项不周延,结论中大项仍不周延,所以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C排除。前提中小项不周延,结论中小项周延,因为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所以该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D符合题意。
D
必备归纳 突破难点
考点二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
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化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化为肯定判断形式,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1、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原因:
一、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换质法)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装换成肯定判断形式。)
2、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含义
示例:
死记硬背是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死记硬背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进行换质推理
指的是性质判断形式的肯定或否定。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一不变位置,二变质,三变矛盾概念)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3.换质推理的规则方法:
所有 唯心主义者 不是 马克思主义者→所有 唯心主义者 是 非马克思主义者
量项
主项
不改变
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联项: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练习:你的答案是错的→换质推理→
你的答案不是对的
考点二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1、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原因:
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2、换位推理的含义: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例如: 所有马都不是狗。
所有狗都不是马。
(1)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对象范围作了断定。
①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③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四、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例如:
主项反映的是全部对象
谓项反映的是部分对象
主项周延
谓项不周延
所有的无神论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无神论者”变成主项外延变大
“马克思主义者”变成谓项外延变小
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四、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SAP)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SEP)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SIP)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SOP)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⑵下表是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四、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口诀】主项看量项,全、单周延,
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
肯定不周延。
(1)全称肯定判断,即“所有S是P”(SAP),判断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是周延的;断定所有S是P,并不等于说所有S是所有的P,因而谓项P的外延没有全部被判定,谓项P是不周延的。
(2)全称否定判断,即“所有S不是P”(SEP),判定了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是周延的;“所有S不是P”,是说所有的S的外延与P的外延没有重叠,也就等于说S的外延与P的全部外延没有重叠,因而谓项P也是周延的。
(3)特称肯定判断,即“有S是P”(SIP),没有断定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是不周延的;但有S是P,并没有说这些S是全部P,也就是说没有断定谓项P的全部外延,因而谓项P是不周延的。
(4)特称否定判断,即“有S不是P”(SOP),并没有断定主项S的全部外延,因而主项S是不周延的;有S不是P,是说这些S的外延与P的外延没有重叠,也就等于说这些S的外延与P的全部外延没有重叠,也就等于断定了P的全部外延,因而谓项P是周延的。
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
重难突破1: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前提判断: 所有 商品 都是 劳动产品
具体推理方法 ..... 劳动产品 是 商品
有的 劳动产品 是 ......
结论判断 有的 劳动产品 是 商品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
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4、换位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
示例:所有的商品是劳动产品
①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
例如:“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是A。”
②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
③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
例如:“所有的A都不是B。”换位“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换位“有的B是A。”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归纳小结:换位推理的方法
例如:有些人不是学生。
例如: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例如:所有的马都不是狗。
例如:有些人是相声演员。
换位口诀:全否、特肯直接换,全肯变特肯,特否不能换。
前提 结论一定为真 结论一定为假
所有的A都是B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都是B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知识拓展:正确结论的换位推理格式:
5.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联项不变;主谓互换;前不周后不周)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提醒】换质位推理是对一个性质判断进行先换质后换位的推理。它是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综合运用。
例: 对以下判断进行换质位
(1)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
(2)有些中学生是音乐爱好者。
提示:先换质:
(1)所有的有机物都不是不含碳的化合物。
(2)有些中学生不是非音乐爱好者。
换位后:(1)所有不含碳的化合物都不是有机物。
(2)有些非音乐爱好者不是中学生。
6、换质、换位推理的使用与作用

换质法(换质推理) 换位法(换位推理)
含义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 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
方法
示例
总结: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①主项和量项不变;
②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③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①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
②不改变联项;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可能需要改变量项)
有些书法家是画家;
→有些画家是书法家。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三、三段论推理
1、含义:
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探究】 请帮助警官小李分析上述推理结构
中项(M)
小项(S)
大项(P)
大前提
小前提
结 论
例如:
(1)大项、小项和中项:
①“大项”: 结论中的谓项;
②“小项”: 结论中的主项;
③“中项”: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2)大前提和小前提:
①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3)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2、三段论推理的构成要件:
每个三段论都有两个前提,为了区别,把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示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总体
个体
不是同一个概念,
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所以结论不能成立。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三、三段论推理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示例: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
小丽是廉洁的,
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
这个三段论的中项是“廉洁的”,它在两个前提中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违反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要求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三、三段论推理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例1:军人需要锻炼身体,
我不是军人,
所以我不需要锻炼身体
大项不当扩大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例2:玉米是高产农作物,
玉米是杂粮,
所以杂粮是高产农作物
小项不当扩大
这句话的小前提其实是:玉米是“一种”杂粮。结论其实是:“所有”杂粮是高产农作物。
小前提是“一种”,结论是“所有”,就是“小项扩大”。
这句话的大前提其实是:军人是“部分”需要锻炼身体的人。结论其实是:我不在“全体”需要锻炼身体的人之中。
大前提是“部分”,结论是“全体”,就是“大项扩大”。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示例评析: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
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
所以,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5)一前提为否定、结论为肯定的错误。
例:人非草木,
律师是人,
所以,律师非草木。
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的不相容关系,起不到确定大项与小项关系的媒介作用,从前提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
这个例子是对的。或者大前提,或者小前提是否定句,并且只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结论一定为否定句形式。
凡是符合这些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个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
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4、三段论推理的意义:
①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②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③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④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⑤一前提为否定,那么结论一定为否定句
归纳小结: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三段论推理口诀
中要周延词项三,大项小项不扩展。
一特得特否得否,否特成双结论难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
任务.小男孩的问题为什么难住了爸爸 (知识获取能力群)
提示:演绎推理前提必须真实、推理结构必须正确。爸爸推理的前提——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是错误的,所以推理的结论就不能保证是真判断。
社会视角 知识应用
1.只改变前提性质判断的质就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 )
2.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
3.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唯一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
[点拨] 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守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点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故原命题错误。
[点拨]三段论只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故题中观点错误。
×
×
×
火眼金睛 易错诊断
④三段论是以一个共同的项为前提,借助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 )
纠正: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⑤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
( )
纠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⑥三段论一般都是正确的。 ( )
纠正:三段论可以有很多形式结构。在许许多多的形式结构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
×
×
×
火眼金睛 易错诊断
1.“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改为“所有物体都不是静止的”。材料的推理方法是 (  )
①换位法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③换质法
④改变前提判断的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C。题中推理采用了换质法,改变了前提判断的质,没有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③④符合题意,排除①②。
C
2.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是普遍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所以,普遍概念是普遍概念。以上三段论推理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违背了以下哪种推理规则 (  )
A.一个三段论必须有三个不同的项
B.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C.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D.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A。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段论推理规则的理解、判断能力。任何一个三段论,只能有而且必须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只有两个,就无法进行推理,即使勉强推理,也是毫无意义的同语反复。在这个题中,其前提中的两个判断只包含了“普遍概念”和“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两个不同概念。以“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作中项,进行推论的结果,只能是同语反复。
A
2023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逻辑与思维》 专题六
考点三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主干构建 明晰脉络
典例剖析 感悟高考
如果所有的鸟都会飞,并且企鹅是鸟,那么企鹅会飞。从这个前提出发,需要加上下列哪一项前提,才能逻辑地推出“有些鸟不会飞”的结论(  )
A.有的鸟会飞,并且企鹅是鸟
B.企鹅不会飞,并且企鹅是鸟
C.企鹅不会飞,但所有的鸟会飞
D.企鹅不会飞,并且企鹅不是鸟
【解析】选B。“所有的鸟都会飞,并且企鹅是鸟”是一个联言命题。要推出“有些鸟不会飞”,就要否定前件的一个联言支,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因此需要把“企鹅不会飞”作为前提。此时可推出“或者有的鸟不会飞,或者企鹅不是鸟”,要使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成立,就需要以另一个选言支不成立为前提,即需要以“企鹅是鸟”为前提。
B
必备归纳 突破难点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
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1、运用联言推理的原因:
2、联言推理的含义:
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示例1: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
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
示例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所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1)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
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示例1: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
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
分别存在
同时存在
合成式公式:
P
Q
P并且Q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3、联言推理的方法
(2)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示例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所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同时存在
分别存在
分解式公式:
P并且Q
Q
P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3、联言推理的方法
事物存在的可能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不可能对其中的每种情况都通过实践来认识,这就需要运用选言推理,在事物诸多可能情况中作出某种选择。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运用选言推理的原因: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类型: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应地,选言推理也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2、选言推理的含义及类型:
(1)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①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
◆示例评析: “……或是……或是……”
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
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
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的。
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相容选言判断,它断定了“语句错误”的三种可能情况,这三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语法问题”,结论就能够肯定是不合实际或者是不合逻辑的问题了。
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P或者Q
非P
Q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3、选言推理的方法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②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示例评析:
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
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
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逻辑的。
这个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个推理的结构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合语法、不合实际、是不合逻辑,这几种情况是相容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由肯定了判断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就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否定式是无效形式。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3、选言推理的方法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示例评析:
某个实数,要么它是有理数,要么它是无理数,
这个实数是有理数,
所以,这个实数不是无理数。
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它断定了实数的两种性质,任何实数不能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第二个前提肯定了其中一种性质
(2)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前提肯定→结论可以否定剩下的)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
P
非Q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3、选言推理的方法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
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前提否定→结论可以肯定剩下的)
◆示例评析:
要么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么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所以,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在“社会存在”和“人们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第一个前提断定它们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个不相容选言推理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可能性,结论必然肯定另一种可能性。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要么P要么Q
非P
Q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3、选言推理的方法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客观基础: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且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
(2)推理依据: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运用假言推理的客观基础及推理依据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假言推理的类型
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
“如果……那么……”
“只有……才……”
“……当且仅当……”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1)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Q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天下雨了,
所以,运动会延后。
②否定后件式: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非Q
非P
例:如果下雨,运动就延后,
运动会没有延迟,
所以,没有下雨。
①否定前件式: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不能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肯定后件式: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不能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
非P
非Q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Q
P
×
×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2)无效式: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天没有下雨,
所以,运动会没延后。
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
运动会延后,
所以,天下雨。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口诀】
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5、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⑴含义: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大前提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⑵推理依据: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
①否定前件式:
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肯定后件式:
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非Q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Q
P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不遵循规律,
所以,不能取得成功。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取得了成功,
所以,遵循了规律。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
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不能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否定后件式:
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不能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只有P,才Q
P
Q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只有P,才Q
非Q
非P
×
×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
无效式: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遵循规律,
所以,取得成功。
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没有取得成功,
所以,没遵循规律。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口诀】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6.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⑴含义: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一个前提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⑵推理依据: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同真,同假)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①肯定前件式:
如果肯定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肯定后件式:
如果肯定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当且仅当P,才Q
P
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当且仅当P,才Q
Q
P
6.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⑶有效式:
例如:当且仅当下雨了,我回家
下雨了,
所以,我回家。
例如:当且仅当下雨了,我回家
我回家了,
所以,下雨了。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③否定前件式:
如果否定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
④否定后件式:
如果否定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非P
非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当且仅当P,才Q
非Q
非P
6.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⑶有效式:
例如:当且仅当下雨了,我回家
没下雨,
所以,我没回家。
例如:当且仅当下雨了,我回家
我没回家,
所以,没下雨。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①肯定前件,否定后件;
②肯定后件,否定前件。
③否定前件,肯定后件;
④否定后件,肯定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与后件之间是同真或同假的等值关系,所以当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出现不同真或不同假的关系是,推理结构错误,推理是无效的。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口诀】
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6.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⑷无效式: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知识整合】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
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 √
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 √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 √ √ √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7.运用假言推理的作用:
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体现着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
8.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指出,近年来,民政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现在有1 93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到全部贫困人口的19.6%,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务。
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属于什么推理方式 两种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视角 知识应用
提示:①选言推理。②选言支之间不可能同时存在,属于不相容关系。
1.《雷雨》和《日出》都是曹禺的剧作,所以,《日出》是曹禺的剧作。这是一个 (  )
A.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B.相容的选言推理
C.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D.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C。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而不是联言推理的合成式;B、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联言推理,而没有涉及选言推理、假言推理;C符合题意,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的实质是将一个复合内容的判断,运用分解的方法,取其部分进行考察,如果原判断正确,分解出来的判断没有超出原判断的范围,当然也是正确的,因此“《雷雨》和《日出》都是曹禺的剧作,所以,《日出》是曹禺的剧作”属于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C
2.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所以,该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是一个 (  )
A.选言判断
B.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D.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B。A项与C项不符合题意,D项在相容的选言推理中不能用。
B
3.以“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我们就一起去书店买书”为前提,若要能必然推出结论,须再加上前提 (  )
①第二天上午下雨了
②第二天上午没下雨
③他们没有去书店买书
④他们去书店买书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C。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根据“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两个逻辑形式可知,②③作为前提,可以得出必然的结论。
C
4.“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这段材料运用了 (  )
A.演绎推理 B.简单判断
C.复合判断 D.联言推理
对点精练 突破考点
【解析】选D。题目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为联言推理,正确答案为D。A、B、C与题意不符。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