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期末复习课件(共79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 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期末复习课件(共79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79张PPT)
综合探究 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
[探究活动目标]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评析各国的政治制度,明确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以实际行动展现参与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理性行动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2.搜集发展中国家引入西方民主模式进行民主制度改革却失败的典型案例,运用唯物史观思考社会转型的复杂变化及其原因,辨析不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与吸纳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认同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辨析漠视和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彰显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
主题探究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主题探究二 政治制度不能照搬
主题探究三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目 录
主题探究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活动意图:本探究活动意在引导我们通过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对接命题角度
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高考源于教材——悟答题规范,记答题要点
(教材P21—22探究问题)
1.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本质区别。
[品答案·记要点·悟规范]
经济基础 所反映的国体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西方议会制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利益
2.结合材料中评价国家政治制度的论述,引述相关典型事例,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品答案·记要点·悟规范]
示例:可结合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标准来举例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例如: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努力建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证了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积极发展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
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建立健全多层次监督体系,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等等。这些切实的改革和进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命题回应现实——链热点材料,考所学知识
[典题印证] (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吸引了很多国际人士的关注。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积极评价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他表示:“中国的民主制度实现了良政善治,南非可以从中学习借鉴以更好服务本国人民。”
中式民主
多国专家表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真正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巴西学者林斯称:“以有效、可行的方式践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中国治理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拥有如此全面、扎实、高效的治理模式。”
美式民主
政治献金使美式选举成为富人游戏,两党政治异化为极化政治,在枪支管制、社会福利等方面,美式民主正在失去民意基础。美国前总统卡特曾指出:“金钱政治对美国政治体系构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属于少数人的寡头政治。”几十年来, 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两极分化日益加剧,人们对民主普遍感到绝望。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中式民主和美式民主的差别比较”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答案示例] 民主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中美两国国体不同,因此民主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例如,美式选举以金钱开路,操控选举结果,已沦为富人游戏。在枪支管制、社会福利等方面,美式民主都不可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因此民众普遍感到绝望。
反观我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服务于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例如,中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成功应对各种问题并保持经济增长,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因此,中式民主优于美式民主。
 [把脉考情]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常以西方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为背景,考查西方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和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引导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1.民主是全人类的美好追求和共同价值,也是各国人民的权利。在追求民主过程中探索出: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民主的本质和优越性取决于民主的发展程度
②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
③民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热点训练

解析:民主的本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所决定,①错误;
材料强调民主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②当选;
材料未强调民主的阶级性,③不符合题意;
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④当选,答案为C。
2.当今世界主要存在两类国家: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另一类是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两类性质的国家既有许多相似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国家本质角度看,两类国家的明显差异是(  )
①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不同 ②国家维护的统治阶级不同 ③国家专政的对象不同 ④国家制度的代议制形式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的基本要素都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①错误;
从国家的本质角度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显差异是国家维护的统治阶级不同,国家专政的对象不同,②③当选,答案为C;
④是从政权组织形式而不是从国家的本质角度分析的,不当选。
3.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的创造,归根结底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从各具特色的国家角度看,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  )
①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了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②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统治 ③国家结构上是单一制,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④合理划分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了国家机构间的高效协调运转,而不是国家权力间的相互制衡,①错误;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统治,②当选;
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是单一制国家的特点,不是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点,③不当选;
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④当选,答案为D。
4.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实践充分表明,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充分说明(  )
①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③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是影响国家政体的决定因素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④当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②错误;
国体决定政体,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是影响政体的重要因素,并非决定因素,③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这说明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①当选,答案为B。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西方世界乱象频发,政坛恶斗加剧,社会分裂加深,难民搅乱欧洲政局,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福利危机等使多数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西方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迅速崛起。整个国家不仅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更重要的是政治实力牢固,社会稳定,是全球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
英国某学者说:“中国将提供西方模式的替代品,包括完全不同的政治传统、后殖民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路径、高度成熟的治国方略和儒家传统。”何谓不同于西方的政治传统?中国之治的奥秘又在哪里?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国家的治理,首先在于完善的制度。中国之治在于中国之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知识,探寻中国政治实力牢固的原因,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示例: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政治实力牢固的根本保证。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③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团结了最广泛的政治力量,促进了社会稳定。④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坚持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实现全国一盘棋。坚持“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解析:作答时,运用党的领导、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等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主题探究二
政治制度不能照搬
活动意图:本探究活动分别以史为鉴、以他国为镜,阐明政治制度不能照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我们理解中国应当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吸纳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
对接命题角度
影响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独立自主选择国家政治发展道路
??高考源于教材——悟答题规范,记答题要点
(教材P22-23探究问题)
1.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品答案·记要点·悟规范]
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为了救亡图存,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斗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希望通过变法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变,从而使中国走上一条强国之路,但变法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但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搜集并分享发展中国家引入西方民主模式进行民主制度改革却失败的典型案例,撰写小论文,阐述其失败的原因。
[品答案·记要点·悟规范]
案例材料:1932年,由于泰国新兴改革势力与王室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当时经济状况的不满,泰国国内接受西式教育的军官和文官发动革命,推翻了泰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政治体制内移植了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君主和王室作为传统政治力量保存了下来,军人集团也从此走向政治中心并左右着泰国的政治走向和民主化进程。自1932年君主立宪的民主体制建立以来,泰国一直处于多党纷争与军人政权交替博弈的“恶性循环”之中,未曾有过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截至2019年,在制定了20部宪法、经历了20多次政变(其中多为军事政
变)和不断的政治争斗后,泰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依然深陷“二元结构”的泥潭:工业化和城市化并未完成,城乡差距和贫富对立依然严重。在二元化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泰国的民主化进程依然在曲折与徘徊中艰难前进。
小论文要点提示:(1)简单移植西方民主模式的国家因西方民主模式的“水土不服”而陷入失望或绝望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和社会发展困难重重,普遍深陷民主化困境。 
(2)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其所谓“民主制度”往往都不是内生的,缺乏民主化的土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必然要受到其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传统思维及社会阶层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3)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发展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世界在进步,民主也不是西方的垄断和特权,其他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应该探索自己独特的民主发展道路。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走自己的路,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这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应当坚定而自信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既要避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又要吸纳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为主题,举办一次研讨会。
[品答案·记要点·悟规范]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讨。
第一,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要避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第二,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要吸纳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明确在吸纳借鉴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吸纳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借鉴不等于照搬。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一个判断、比较和选择的过程,需要在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中国发展有益的前提下进行鉴别和选择,从而发现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益的内容,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命题回应现实——链热点材料,考所学知识
[典题印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波澜壮阔、激荡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论原则,包含着一整套构建科学、运转协调的重要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
[答案示例]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试题。回答本题需要从必然性(理论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可从国体、我国国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进行作答。
[把脉考情]
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从国情出发确定国家发展道路等是高考关注的重要内容。常常结合我国发展的成功实践,考查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等相关知识,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多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 
热点训练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说明(  )
A.历史渊源、发展程度是政体的决定性因素
B.国体决定政体,适当的政体才能巩固国体
C.我国的政体是最具优越性和最完善的
D.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解析:国体决定政体,适当的政体才能巩固国体,A错误,B正确。
C说法有误,不选。
材料未涉及代议制,D不选。
2.2024年1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加布里埃尔·阿塔尔为新总理,要求他负责组建新政府。据报道,马克龙的多项改革措施面临巨大阻力。特别是去年12月在议会几经挫折终于通过的极具争议的新移民法案,引发政坛“地震”。更换总理、改组内阁,成为马克龙不得已的选择。由此可以推断法国(  )
①兼有总统制和议会制两种政体的特点
②总统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职责
③总统能在国家行政领导体制中行使行政权
④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去年12月在议会几经挫折终于通过的极具争议的新移民法案,引发政坛“地震”。更换总理、改组内阁,成为马克龙不得已的选择,说明法国是半总统制国家,兼有总统制和议会制两种政体的特点,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统能在国家行政领导体制中行使行政权,①③符合题意。
法国是半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有实权,而不是承担礼仪性职责,②排除。
法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④排除。故本题选A。
3.关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这段话表明(  )
①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政权组织形式也各具特色 ②评价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和有效要看其是否适用所有国家 ③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别国的有益成果不能借鉴 ④发展政治制度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政权组织形式也各具特色,发展政治制度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①④正确。
没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政治制度,②错误。
别国的有益成果可以借鉴,③错误。
4.西方某些“预言者”认为,西方民主政治具有普适性。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非西方国家,几乎都因“水土不服”而陷入失望或绝望之中。这说明(  )
①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②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 ③西方民主具有制度缺陷,已走向穷途末路 ④西方民主政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说明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也说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①②符合题意。
“已走向穷途末路”说法不符合实际,③不选。
民主共和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④错误。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运用国家制度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政体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我国的国体、我国民主专政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以及我国政体的优越性。
答案示例: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②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并通过借鉴人类的政治文明和有益成果,更加充分地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主题探究三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活动意图:本探究活动意在引导我们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国家政治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引导我们认识每个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要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对接命题角度     
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考源于教材——悟答题规范,记答题要点
(教材P23探究问题)
查找资料,谈谈当前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品答案·记要点·悟规范]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在当代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为对外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最基础的是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最核心的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现实的是维护国家政治秩序稳定和主流意识形态巩固。  
?命题回应现实——链热点材料,考所学知识
[典题印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7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正式施行一周年。该法施行以来,国家安全机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严格规范履行法律规定职责,多主体、多领域、多方位开展反间防谍宣传教育,广泛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间谍行为,为进一步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提升全民反间防谍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的知识,谈谈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答案示例] ①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②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抽离任何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也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③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解析] 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是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的知识,运用国家安全的含义、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等知识,结合材料,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分析作答。
[把脉考情]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安全问题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
1.“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没有‘两制’之分,只有‘一国’之责;在香港繁荣稳定和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上,没有‘左’‘右’之分,只有守护之责。”上述观点说明(  )
①实行“一国两制”旨在实现香港繁荣稳定
②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
③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分割性
④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就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热点训练

解析:材料说明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具有不可分割性,②③符合题意。
实行“一国两制”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①错误。
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④错误。
2.(2024·湖北荆门市高二期末)2023年8月1日,“国家安全部”公众号发布首条推文《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文章表示,间谍活动是具有高度隐蔽性、专业性和危害性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不仅需要国家安全机关发挥反间谍专门机关作用,更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防范,筑牢反间防谍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成合力,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
②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③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根本
④国家安全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防范,筑牢反间防谍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这体现了形成合力,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①正确。
间谍活动是具有高度隐蔽性、专业性和危害性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②正确。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③错误。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而不是国家安全,④错误。故本题选A。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上述材料表明(  )
①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政治安全为基础
②独立自主性是主权的对内表现,至高无上性是其对外表现
③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④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①错误。
独立自主性是主权的对外表现,至高无上性是主权的对内表现,②错误。
材料表明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③④正确。
4.“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自古以来,人民幸福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而维护国家安全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在。青少年更要将维护国家安全的信念篆刻在心中,以赤诚之心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树立国家安全观,青少年应(  )
①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因为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所在
②提高政治安全意识,因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政治安全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为青少年对自身安全认识不足
④坚持人民安全宗旨,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树立国家安全观,青少年应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因为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所在;坚持人民安全宗旨,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①④符合题意。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树立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②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树立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未强调个人的自我保护,③不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风吹遍海之南,“闯海逐浪”不停歇,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再因更大的改革开放而“蓬勃兴起”。
◆南繁硅谷,好种子向阳生长
阳光洒向大地,良种破土生长。在承载着“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重任的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一粒粒好种子,从科研人员手中培育出来,从海南岛走到全国、走向全世界。这既得益于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又得益于一代代建设者无悔地扎根于海南岛。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借助高端设备,
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记录数据,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而忙碌着。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让“好种子向阳生长”。
答案示例:①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种子安全关乎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让“好种子向阳生长”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维护国家利益、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保障,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