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政治学科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博物馆热”的发展,“到博物馆去”已成为社会新风尚。今年暑期,高一学生李华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看到以下文物及介绍:
大三棱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万年) 1954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土 大三棱尖状器比较粗大,是用巨大的角页岩厚石片制成,横断面呈三角形。由于其形状和制作技术都非常独特,被学者们视为丁村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器物,可能是用以挖掘根茎类植物的工具。这两件器物出自丁村遗址,是典型的大三棱尖状器。
第1题图
李华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在生产中平等互助
②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文明时代
③生产力发展,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
这告诉我们
A.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得私有制永恒存在 B.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是产生私有制的根源 D.剩余产品交换的普遍化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3.下图展示了奴隶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基本过程:
对这一过程描述最准确的是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生产工具的更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C.阶级矛盾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是主要矛盾 D.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问母亲:“妈妈,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儿子又问道:“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矿山出产的煤太多了。”上述对话反映了
A.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
B.改善工人待遇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劳动人民实际需求不足导致煤矿生产过剩
5.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的部分笔记。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
该同学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内容后,对该笔记作出的正确解读是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克服的根本原因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④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从根上解决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政治教师在教授《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时展示了一组图片
① ② ③ ④
氏族长采用强制手段管理国家事务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被奴隶主强制劳动 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被强迫用来缴纳地租 机器大规模使用减轻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对图片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时期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用法律条文形式描绘一幅合乎“自然意图”的未来社会的蓝图: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人人都为社会公益尽其所能,人人都从社会获其所需。摩莱里的这一主张
A.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B.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构想美好社会
C.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D.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消灭资本主义社会
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说法正确的是
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顺应了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对科学理论的迫切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 ②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③拓展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④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毛泽东把两个阶段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中国革命的终结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13.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难免经历各种曲折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被消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毛泽东思想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③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概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大踏步赶上时代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下列对改革开放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④党的二十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右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改革开放是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某校高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某位同学的读书摘录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长期以来,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货币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可以预见,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 ——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资本主义将如何终结》
请你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它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逻辑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带领着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小康富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后绘制的示意图。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材料二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第三种建国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纵观近代以来中国探寻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启示?(4分)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政治学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B
【解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错误。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错误。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劳动分工、剩余产品的增加、劳动个体化和交换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正确。
3.【答案】D
【解析】材料呈现了从奴隶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 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A错误。改善工人待遇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B错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导致煤炭生产过剩,D错误。
5.【答案】C
【解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克服的根本原因,①错误,②正确。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社会矛盾,④错误,③正确。
6.【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①错误。机器大规模使用没有减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④错误。
7.【答案】B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没有正确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B正确,C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D错误。
8.【答案】D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错误。
9.【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两个结合”,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拓展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10.【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
11.【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②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
1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D正确。
13.【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不符合实际,③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基本矛盾,④错误。
14.【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错误。
15.【答案】C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①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④错误
16.【答案】B
【解析】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错误。改革开放是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重要途径夸大,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0分)【参考答案】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分)。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2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2分)
③因此,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分)
18.(14分)【参考答案】
(1)(8分)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8分,总分不超过8分。)
(2)(6分)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人民谋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系,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一点3分,两点6分,总分不超过6分。)
19.(12分)【参考答案】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4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分)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相应的发生变化。当生产力②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新的生产关系在旧社会内部发展成熟完善并取代旧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社会不断前进。(3分)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但这一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分)
20.(16分)【参考答案】
(1)(12分)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勾结,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特征使其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一、二种建国方案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并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4分)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
③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通过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2分)
(2)(4分)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2分)
②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政治学科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
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博物馆热”的发展,“到博物馆去”已成为社会新风尚。今年暑期,高一学生李华到中国国家博
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看到以下文物及介绍:
大三棱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 7万年)
1954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土
大三棱尖状器比较粗大,是用巨大的角页岩厚
石片制成,横断面呈三角形。由于其形状和制作技
术都非常独特,被学者们视为丁村文化中颇具特色
的一种器物,可能是用以挖掘根茎类植物的工具。
这两件器物出自丁村遗址,是典型的大三棱尖状器。
第 1题图
李华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在生产中平等互助
②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文明时代
③生产力发展,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
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劳动个体化的趋
势是决定性因素,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社会分裂为阶级。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这告诉我们
A.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得私有制永恒存在 B.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是产生私有制的根源 D.剩余产品交换的普遍化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3.下图展示了奴隶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 3题图
对这一过程描述最准确的是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生产工具的更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C.阶级矛盾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是主要矛盾 D.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问母亲:“妈妈,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儿子又问道:“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
母亲说:“因为矿山出产的煤太多了。”上述对话反映了
A.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
B.改善工人待遇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劳动人民实际需求不足导致煤矿生产过剩
5.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 13课 罗斯福新政”的部分笔记。
1929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
第 5题图
该同学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内容后,对该笔
记作出的正确解读是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克服的根本原因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④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从根上解决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6.某政治教师在教授《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时展示了一组图片
① ② ③ ④
氏族长采用强制手段管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被奴 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被 机器大规模使用减轻了资
理国家事务 隶主强制劳动 强迫用来缴纳地租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第 6题图
对图片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时期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用法律条文形式描绘一幅合乎“自然意图”的未来
社会的蓝图: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人人都为社会公益尽其所能,人人都从社会获其所需。摩莱里
的这一主张
A.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B.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构想美好社会
C.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D.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消灭资本主义社会
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标志着科
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说法正确的是
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顺应了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对科学理论的迫切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
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
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 ②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③拓展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④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毛泽东把两个阶段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中国革命的终结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
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②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
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13.从 1956年到 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 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
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
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
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难免经历各种曲折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被消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
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
供了光辉典范。毛泽东思想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③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概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大踏步赶上时代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式现代化
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下列对改革开放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④党的二十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右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改革开放是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 4 页 共 6 页 第 16 题图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某校高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某位同学的读书摘录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长期以来,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货币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
前提。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可以预见,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
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
——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资本主义将如何终结》
请你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它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
垮”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
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
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
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
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逻辑归宿。中
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带领着中国人民推进革命、
建设、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跨越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小康富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邓小平指出:“封
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
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后
绘制的示意图。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20世纪
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材料二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
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
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第三种建国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
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纵观近代以来中国探寻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启示?
(4分)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2027 届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政治学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B
【解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错误。新石器时代,人们
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错误。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劳动分工、剩余产品的增加、劳动个体化和交换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结果,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正确。
3.【答案】D
【解析】材料呈现了从奴隶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 出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A 错误。
改善工人待遇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B 错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导致煤炭生产过剩,D错误。
5.【答案】C
【解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克服
的根本原因,①错误,②正确。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社会矛盾,④错误,③正确。
6.【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①错误。机器大规模使用没有减轻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④错误。
7.【答案】B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
美好蓝图,没有正确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B正确,C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主
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
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D 错误。
8.【答案】D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错误。
9.【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两个结合”,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
统一,拓展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10.【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
然趋势,②④正确。
第 1 页 共 3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11.【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②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
1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D正确。
13.【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不符合实际,③错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基本矛盾,④错误。
14.【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错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错误。
15.【答案】C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①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
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④错误
16.【答案】B
【解析】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错误。改革开放是引领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重要途径夸大,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0 分)【参考答案】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3分)。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2 分)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2分)
③因此,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要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
主义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分)
18.(14 分)【参考答案】
(1)(8分)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
理论指导。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
奋斗。
(一点 2分,两点 5分,三点 8分,总分不超过 8分。)
第 2 页 共 3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
(2)(6分)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
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人民谋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为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系,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
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
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一点 3分,两点 6分,总分不超过 6分。)
19.(12 分)【参考答案】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盾;(4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分)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相应的发生变化。当生产力
②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新的生产关系在旧社会内部发
展成熟完善并取代旧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社会不断前进。(3分)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
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但这一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 分)
20.(16 分)【参考答案】
(1)(12 分)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勾结,严
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特征使其不能担当起领导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一、二种建国方案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
悲惨命运,并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4分)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2 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
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
景和现实道路。(4分)
③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通过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2分)
(2)(4分)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2分)
②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给分,总分不超过 4分)
第 3 页 共 3 页
{#{QQABIQgQggioABIAARhCEwXCCgEQkgEACQgOQBAIIAAAyBFABAA=}#}三、附录
附件1:双向细目表示例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
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素养水平 试题来源
1 选择题 3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征
2 选择题 3 私有制的确立
3 选择题 3 阶级社会的演进
4 选择题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
5 选择题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6 选择题 3 不同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7 选择题 3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比
8 选择题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条件
9 选择题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10 选择题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 选择题 3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2 选择题 3 社会主义改造
13 选择题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14 选择题 3 毛泽东思想
15 选择题 3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6 选择题 3 改革开放的意义
17 主观题 10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18 主观题 14 《共产党宣言》内容及其传播
19 主观题 1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
20 主观题 16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启示
命题 思想 命题预期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10% 75% 70
全卷合计150分,易、中、难之比为5: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