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传承非遗手艺年级:湘美版七年级上册 单元:第五单元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1教材分析:在湘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新教材中,“传承非遗手艺”是第五单元第2课 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在大观念: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和发展下,本课程《传承非遗手艺——泥塑》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特别是泥塑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课程内容将围绕基本问题“怎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展开,通过介绍泥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课程将结合实例,如泥塑、皮影、漆器髹饰等,展现非遗项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其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非遗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可能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深入了解。他们对于非遗的认识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认知上可能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此外,学生在手工操作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泥塑制作中,体验和学习非遗手艺。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泥塑等非遗手艺的学习,感受和理解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培养对传统美学的感知能力。艺术表现:学生能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对非遗手艺的理解和表现,提升艺术创作能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传统泥塑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创意,进行创新实践,使非遗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认识到非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泥塑等实践活动,体验和学习非遗手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难点:如何将传统非遗手艺与现代审美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保持非遗手艺的原汁原味。教具:1. 泥塑材料:包括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泥、工作台、泥塑工具(如刮刀、刻刀、木槌等)。2. 参考书籍和图册:展示不同风格和历史时期的泥塑作品。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泥塑技艺的教学视频和非遗文化背景介绍。4. 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和讨论。学具:1.泥塑工具套装:每位学生一套基础泥塑工具。2. 泥塑材料:每位学生一定量的泥料。3. 个人创意笔记本:记录个人创意和灵感。4. 作品展示板:每位学生准备用于展示自己作品的展示板。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与讨论。教学过程:环节一:谈话激趣引新课师:欢迎大家来到美术课堂,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创新力量,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表达形式去解读、传播非遗文化。我们要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体验非遗文化,亲身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请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关于美术非遗文化艺术品有哪些呢?生:剪纸、皮影、风筝。师:很好,看来大家都有关注非遗文化,质朴粗犷的泥塑,栩栩如生的皮影,精致华丽的漆器髹[xiū]饰技艺.....,历史悠久的非遗项目根植于中华文化基因,借由口传身授代代传承,匠心流传,文化常新。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怎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传承非遗手艺》——泥塑【设计意图: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强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提问学生对美术非遗文化的了解,检验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关注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作为新时代青年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引入方式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并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泥塑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感。】环节二:欣赏分析探新知1.什么是泥塑(p3) 师:说到泥塑,同学们认为什么是泥塑呢?生:我认为泥塑就是用泥巴做出来的雕塑!师:说得很对。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之分。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黏性强的泥土。2.泥塑的起源(p4)师:非遗技艺在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手上继承,创新。泥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彩塑是石窟艺术的主题,两汉墓葬中的大量陪葬泥塑文物推动了泥塑的发展和演变。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直接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3.泥塑的发展(p5)师:泥塑广为流传于陕西凤翔,江苏无锡,河北天津,以及河南、浙江、甘肃、山东、山西等地。(p6)师:首先我们来看看陕西—— 凤翔泥塑,有名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p7)师:大家看看陕西—— 凤翔泥塑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我认为陕西凤翔泥塑的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师:是的,造型上十分概括简练,靠彩绘来表现生动逼真、活泼可爱的动物。对于动物的特征删繁为简,着重描绘其本性的内在性格。生肖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泥塑与生肖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深厚的传统象征意蕴、造型饱满、装饰感强的生肖泥塑。(p8)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个漫塑虎(陶塑)王增丰(广东梅州),漫塑是用漫画手法表现的传统泥塑。作者借鉴石湾陶塑传统技艺制作漫塑虎,以诙谐的拟人化手法表现了活泼的老虎形象。4.泥塑的两大派别(p9)师:泥塑的发展离不开两大派别,从清末开始就形成了北方——“天津泥人张”,南方——“无锡惠山泥人”。(p10)师:下面请同学们从造型、用色等艺术语言角度对比欣赏泥人张彩塑与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绍它们的特点及寓意。(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p11.12.13.14)生:老师,我注意到无锡惠山泥人的造型通常比较夸张,色彩也很鲜艳,而天津泥人张的造型则更加细腻,色彩相对柔和。师:很好,你能具体说说它们的造型特点吗?生:当然可以。无锡惠山泥人,人物形象往往很生动,表情夸张,动作也富有戏剧性。而天津泥人张的作品则更注重细节的刻画,人物的姿态和服饰都很讲究,看起来更加写实。师:那么用色方面呢?生:无锡惠山泥人的色彩使用大胆,对比强烈,有时会用到金、银等金属色,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而无天津泥人张则更倾向于使用自然的色彩,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宁静、古朴的感觉。师:非常好,你提到了它们的寓意,能再详细解释一下吗?生:天津泥人张的作品中,很多都带有吉祥的寓意,比如“福禄寿”等,它们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传达这些美好的愿望。而无锡惠山泥人则更多地反映了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通过细腻的造型和场景再现,让观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了解了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的不同艺术特色和文化寓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p15、16)师:其实不同形式的泥塑,其制作的过程及作品独具匠心,带给人们美的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有传统文化故事类型的,也有偶像玩偶类型的!(p17)师:那这些既可爱又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们通过视频来学习学习!5.制作工具(p18)师:在制作泥塑时我们通常会用到以下工具:(p19)(1)海绵——用途是吸水、补水、打磨。材质是海绵,密度越小的海绵约软、吸水性越强,可以用海绵绑在棍子的一端,拉坯的时候可以将此工具伸进瘦高的、手指难进入的作品内部进行辅助拉坯哦!海绵,常用来吸走作品内部或者表面上多余的水分,也可以用来给作品表面补水等。磨砂海绵可以用来打磨干或半干坯的表面。(p20)(2)割 线——用 途是切割。材质:铁丝&木头、铁丝&塑料铁丝&金属,替代品:可用较粗的毛线代替,也可用铁丝、木棒等材料自制切割大量泥块时图1的割线容易断,根据实际情况选购割线。割线,常用来切割泥块、或从拉坯机上取下作品。斜边塑刀——用途是修型,肌理材质,木制较多形状:方形头、弧形头、锯齿形头,替代品:可用木铲、木刀、木簪等用品代替,木制品易发霉,存放时注意干燥的环境。斜边塑刀,常用来坯体底部修型,也可用来修整坯体表面。带有锯齿状的塑刀也可用来制做坯体表面肌理纹路。(p20)(4)刮 片——用途:塑型、清理,材质:木制、金属、橡胶形状:常用各边缘是不同弧度的刮片。替代品:可用废旧银行卡、名片铁片代替。生活中许多扁平材质的工具都可以用来代刮片,但需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不要伤到手哦!刮片,常用于拉坯成型的塑型,通常为木制、金属或橡胶材质。除了为作品塑型,木制刮片和金属刮片方便刮除作品表面多余的黏土,橡胶刮片适用于修整器壁较薄的作品,也可以去除拉坯时产生的纹理,使作品表面更加光滑。(5)环形工具——用途:修坯,肌理材质:金属,形状:尖头、方头、圆头替代品:可用铁丝和木棒自制,自制环形工具时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不伤到手哦!环形工具,常用来修整坯体底部、挖足等,也可用于在坯体上制作肌理和纹样。(p21)(6)大扁丝刀——用途:塑性、修坯,规格:长20CM左右,宽3-7CM形状:方头、圆头、锯齿状头替代品:可用厨房削皮刀、金属勺子等代替,也可用铁丝、金属绷带等材料自制。生活中有许多金属材质的工具可以代替大扁丝刀,请不要选择头部过软和生锈的工具哦~。大扁丝刀,又称大环状工具。 主要用于修整拉坯器皿的底足也可以用来掏空手捏成品的内部。大扁丝刀头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可以根据作品需要挑选。需要注意的是大扁丝刀更适合作品轮廓的修整,细节部分需更换工具。(p21)(7)转盘、钢针、泥——钢针,常用来标注记号、打孔排放气泡内的气体、也可以用来切割掉拉坯时厚度不均匀的地方。陶塑的制作方法(p23)师:陶塑可以徒手成型——(1)团块成型、(2)泥条盘筑成型、(3)泥片辅以点、线、面成型、(4)泥板拼接成型、(5)内挖外雕成型、(6)骨架支撑辅助成型、(7)转盘拉坯成型。(p24)师:主要技法是揉、捏、搓、压、粘、接、抹。具体做法如下(p25.26)师:泥条盘筑成型——先搓好泥条,注意保湿。用其盘制一些造型比较复杂、随意性强的陶器。这种造型方法的优势在于,泥条可自由弯曲盘转,制作方便。可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自然盘旋的纹理来增强其艺术特色。(p27)师:泥板拼接成型——将陶泥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p28)师:转盘拉坯成型法——将揉练均匀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在泥团上开孔、压底并拉出泥筒,再经过手势的变化,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器物造型。(p29)师: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以下运用了哪些方法制作陶塑作品呢 生:泥条盘筑成型、内挖外雕成型、捏塑成型法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陶塑制作的方法了,下面就请大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和认识。探讨泥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泥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演变过程,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分析不同地区泥塑的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介绍泥塑的制作工具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工艺流程,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和分析泥塑作品,让学生感受泥塑艺术的魅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和创作,从而深化对泥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环节三:实践创作(p30)师:请同学们捏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朋友。(尝试不同的成型塑造方法。)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动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p31)泥土作品欣赏(p32)橡皮泥作品欣赏(p33)师:请同学们将作品放到展示台进行自评和互评,作品造型是否别致有创意?作品装饰是否合理显美观。学生甲:我觉得我的小猫做得挺有创意的,你看它的大眼睛和微笑的嘴巴,是不是很可爱?学生乙:嗯,确实很可爱。不过我觉得你的小猫耳朵可以再大一点,这样看起来会更有趣。学生丙:我这个小狗的造型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我想要给它加上一些装饰,让它看起来更特别。学生丁:我觉得你的小狗已经很可爱了,不过加上一些小骨头或者项圈可能会更好。师:很好,同学们的互评都很中肯。记住,创意和美观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制作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改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捏制喜爱的动物朋友,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成型塑造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彩泥进行搭配和装饰,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和手工技能。同时,通过添加和刻画动物的表情、穿戴和饰物,学生能够学习细节处理和美化技巧,培养对美的感知和创造。此外,通过自评和互评环节,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和评价同伴的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从同伴的反馈中获得灵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创作。整个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尝试和改进,以达到创意和美观的双重标准,最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艺术作品。】环节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泥塑、泥塑的发展、泥塑南北流派,并学习了如何制作泥塑,学习非遗技艺,要认真道循每一道工序,弘扬匠人精神。注重每一个细节,是继承传统工匠经验的要求。【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传统工艺的必要性。此外,总结环节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关注,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工匠精神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泥塑技艺,还能深刻理解并传承匠人精神。】板书设计:传承非遗手艺北方——“天津泥人张”:写实逼真,生动趣味南方——“无锡惠山泥人”:圆润、夸张、概括性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