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章 认识大州综合题一、单选题1. 在世界七大洲中,只有亚洲才有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2.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A.长江 B.黄河 C.叶尼塞河 D.印度河3.下列属于亚洲的气候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4.亚洲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下图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⑤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读下图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5.C为( ),是世界最高峰。A.珠穆朗玛峰 B.勃朗峰C.乞力马扎罗山 D.麦金利峰6.亚洲大陆沿北纬30°N由西向东,地势呈( )变化。A.低—高—低 B.高—低—高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7.亚洲各地区“寒暑并存,干湿同在”,其原因是( )A.亚洲大部分处于高纬度地区 B.亚洲植被类型多样C.亚洲三面濒临海洋 D.亚洲纬度和经度跨度大8.小李在观察下图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赤道横穿亚洲东南部②亚洲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③西经60°经线穿越亚洲大陆西部④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9.亚洲地势的特点是( )A.西部高、东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10.下列山脉位于欧洲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阿尔卑斯山C.乞力马扎罗山 D.落基山11.受亚洲地形的影响,亚洲许多河流的流向应该是( )A.由西向东注入海洋 B.由东向西注入海洋C.由南向北注入海洋 D.由中部流向四周12.下列地区中,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是( )A.亚洲的中部和北部 B.欧洲的部和南部C.北美洲的北部和西部 D.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会用地理语言来记录和表述地理事物,是我们学习地理、认识世界的重要技能。结合图1、图2,回答下面小题。图1 图213.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B.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C.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欧洲为邻D.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14.根据图1中亚洲多数河流的流向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四周高、中部低 B.北部高、南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东部高、西部低15.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读图2,下列地点与其相对应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甲地一热带季风气候 B.乙地一热带雨林气候C.丙地一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丁地一温带季风气候16.我们亚洲,地广人多,地域文化丰富多样。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贝加尔湖B.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C.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乘坐狗拉雪橇在前行D.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7.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A. B.C. D.18.亚洲东部靠近世界第一大洋(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9.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的(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0.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亚洲地跨热量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和温带 B.热带、温带和寒带C.寒带和温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 )A.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1.一个地区,位置不同导致气候不同,从而形成差异巨大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观图片中属于图中①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是( )A.B.C.22.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沿该剖面线地势变化特征是( )A.高—低—高 B.低—高—低 C.低—低—低 D.高一高—高23.读“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图的居民主要生活在( )A.东南亚 B.西亚 C.南亚 D.北亚(2)乙图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风沙 C.寒潮 D.地震(3)丙地居民身着宽大的袍子,是因为该地A.气候潮湿多蚊虫 B.气候炎热多风沙C.气候寒冷多大风 D.地势低洼多洪涝(4)关于丁地民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用竹木就地取材 B.屋顶呈“人”字型C.有的屋长达200米 D.便于采光、防冻二、综合题24.读亚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亚洲北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A 。(2)与亚洲合成一块大陆的大洲B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C 运河。(4)世界上最大的半岛D 。(5)亚洲是世界上跨 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6)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第 大洲,亚洲大部分领土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主要位于 带(地球上的五带)。25.读“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与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① 山脉,半岛③ 半岛,(2)A、B、C三条河流注入 洋,D、E、F三条河流注入 洋,G、H两条河流注入 洋。可见亚洲的河流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这反映出亚洲大陆地势的特点是 。26.读亚欧大陆图,回答:(1)亚洲东临B 洋,北临A 洋,南临C 洋。西与 洲相连,构成世界最大的大陆 大陆。(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①是 ,③是 。④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7.案例探究: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1)案例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现象:①②③为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其中①是 季风气候;②是 季风气候;③是 季风气候。小结: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的分布结合图例观察:北纬30 -60°的大陆西岸为 气候和 气候;而北纬30 -60°的大陆东岸为两种季风气候;北纬30 -60°的大陆内部为 气候。小结: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是 因素。(3)案例三: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⑦地是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比东部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很多,气象工作者在右图B处(200米)测得的气温是14.8℃,则C处的气温约是 ℃;降水也有很大差异,迎风坡降水 。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 和 等。2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亚洲为例探究“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探究主题: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探究资料: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1)亚洲的大河多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是因为 。(2)结合中图,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黄河、长江流量差异大的原因 。(3)黄河、长江下游都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这种现象表明 (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4)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5)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答案】C【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3.【答案】D【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4.【答案】D【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答案】5.A6.A【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7.【答案】D【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8.【答案】D【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9.【答案】C【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10.【答案】B【知识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11.【答案】D【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12.【答案】D【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答案】13.B14.C15.C【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16.【答案】C【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17.【答案】A【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18.【答案】A【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19.【答案】A【知识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0.【答案】(1)B(2)C【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21.【答案】C【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2.【答案】B【知识点】地形剖面图;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3.【答案】(1)D(2)A(3)B(4)D【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24.【答案】(1)北冰洋(2)欧洲(3)苏伊士(运河)(4)阿拉伯半岛(5)纬度(6)一;北温(带)【知识点】大洲分界线;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25.【答案】(1)乌拉尔;阿拉伯(2)北冰;太平;印度;辐射;中部高,四周低【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6.【答案】(1)太平;北冰;印度;欧;欧亚(2)乌拉尔山脉;里海;苏伊士运河【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27.【答案】(1)热带;亚热带;温带;纬度位置(2)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性;海陆(3)10;多;海陆;地形。【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8.【答案】(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流量小;长江流经地区降水多,流量大(意思正确即可)(3)河流(4)地形(5)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 /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