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支原体进行无丝分裂,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丝
B.大肠杆菌衰老的原因可能是端粒缩短
C.好氧菌的有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肺炎链球菌和小鼠的基因在表达时存在边转录边翻译的情况
2.G蛋白(包括α、β、γ三种亚基)是一种受体蛋白,结合GTP时有活性,结合GDP时无活性。乙酰胆碱等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可导致G蛋白活化,开启K+通道,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蛋白的活性与K+的运输有关
B.抑制α亚基与β、γ亚基的分离,可使G蛋白处于激活状态
C.K+运出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
D.性激素也能通过图示机制实现信号转导
3.图1表示酶量一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Vmax”表示该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Km”表示在该条件下达到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图2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原理不相同
B.Km的大小可体现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
C.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图1中的M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D.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适量上述两种抑制剂,Vmax都会下降
4.下图表示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状态的调节示意图,当酵母菌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细胞外有营养物质,细胞就不会出现自噬作用
B.AKT能抑制细胞凋亡,还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C.mTor促进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为酵母菌供能
D.mTor和AKT的作用不同,故自噬作用和细胞凋亡无关系
5.研究发现,MPF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成熟促进因子,其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而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图甲、图乙表示非洲爪蟾部分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图丙表示其卵母细胞细胞增殖阶段中MPF含量,其中DE段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之间短暂的间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着丝粒分裂导致图甲和图丙的EF段的染色体数彼此相同
B.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和图丙的GH段中
C.同一双亲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常与图丙的CD、FG段有关
D.MPF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并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
6.研究发现,鱼体内用于去除RNA甲基化修饰的m6A去甲基化酶FTO,可擦除NOD基因的mRNA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THDF2 蛋白质识别并降解,从而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的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其碱基序列和相应的表型
B.提高NOD基因的mRNA甲基化水平会抑制NOD基因的表达
C.饲喂适量的FTO蛋白抑制剂有助于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D.甲基化会使RNA聚合酶结合起始密码子的过程受到干扰
7.某男性有特殊面容、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14号染色体如甲图所示,异常染色体的来源见乙图,其余染色体均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B.该男性染色体数正常但患有唐氏综合征
C.该男性初级精母细胞中会有异常联会现象 D.该男性精原细胞分裂后可产生正常的精子
8.科学家研究了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狐属不同种群对沙漠的适应机制,发现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含有缺水时能改变尿浓度的基因,该基因还扩散到了北美赤狐的基因库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狐属的定向变异能帮助其适应环境改变
B.路氏沙狐和耳廓狐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基因迁移可增加狐属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导致耳廓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9.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酶SCAN,该酶能将一氧化氮附着到蛋白质上,包括胰岛素受体。研究发现糖尿病小鼠体内SCAN酶活性增加,没有SCAN酶的小鼠不会患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CAN可能影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基因表达等多种生命活动
B.一氧化氮结合胰岛素受体后使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
C.SCAN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
D.一氧化氮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10.人体内存在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细胞,该细胞高度表达OX40分子,当病毒侵染机体时能促进OX40的表达,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该过程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侵染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的增强
B.抑制滤泡性T细胞表达OX40分子可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D.过敏反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同
11.独脚金内酯(SL)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激素,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调控植物的顶端优势。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与野生型形成明显区别。现有拟南芥顶端优势缺失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欲研究其顶端优势缺失机理,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试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1 顶端优势存在
2 野生型 突变体2 顶端优势缺失
3 突变体1 野生型 顶端优势存在
4 突变体2 野生型 顶端优势存在
5 突变体2 突变体1 顶端优势存在
6 突变体1 突变体2 ?
A.植株只有地上部分能合成SL来调控顶端优势
B.突变体1对SL不敏感,可能由于SL的受体缺失
C.突变体2顶端优势缺失,表明SL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推测第6组的实验结果为顶端优势缺失
12.狐米草和水烛是两种常见的沼泽植物。为了研究海水对这些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咸水和淡水中分别种植这两种植物,并控制其临近植株,得到如表所示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平均生物量(g/cm2) 狐米草 水烛
咸水 淡水 咸水 淡水
临近植株 + 9 4 0 16
- 11 20 0 30
注:“+”代表有临近植株,“-”代表无临近植株。
A.临近植株的存在会抑制狐米草和水烛的生长
B.在咸水中,水烛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C.与水烛相比,狐米草更适合在入海口生存
D.水烛在咸水中竞争能力弱,最终导致其数量为0
13.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3个营养级之间流动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摄入的能量比例增大,B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一般也增大
B.若B同化的量减小,C的同化量一般也相应减少,B→C的能量传递效率基本不变
C.若B呼吸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比例增大,B→C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会下降
D.若B为养殖动物,增大B的同化效率能使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大
14.研究者从嗜热菌中提取了耐高温淀粉酶,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②代表相对酶活性 B.该酶可在低温下保存
C.该酶最适合在80℃左右条件下使用 D.该酶耐高温可用于PCR技术和发酵工程
15.川西獐牙菜的代谢产物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具有治疗黄疸性肝炎的功能,如图是科研人员利用体细胞杂交等技术实现药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杂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大部分为柴胡染色体
A.①过程可用盐酸和酒精配制的解离液替代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②过程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一定含有合成獐牙菜苦苷的基因
C.③过程的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为1
D.④过程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原生质体发生基因突变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16.卡尔文循环是由CO2产生糖的途径,存在几乎所有光合生物中,其过程如图1所示。卡尔文循环中的Rubisco在CO2少而O2很多的情况下能催化C5与O2结合产生一种二碳化合物,最终生成CO2和H2O,该过程称为光呼吸,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O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 ;NADPH在卡尔文循环中的作用是 。
(2)光合作用产物中 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与葡萄糖相比,光合作用产物以该物质的形式进行运输的优点是 (答出1点)。
(3)由图2可知,与光呼吸发生相关的细胞器有 。研究发现,在强光照、干旱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呼吸会增强,从CO2与O2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4)光呼吸会导致参与光合作用的碳流失,使光合产物生成量下降。请从Rubisco的角度提出一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植物产量的研究思路: 。
17.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与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释放水平密切相关,患者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盐酸氟西汀(Flu)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兴奋,其机理是 。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化为 。
(2)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据图推测,Flu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 。
(3)肠道益生菌能够通过影响神经通路、肠道免疫系统等途径缓解焦虑、抑郁。为研究肠道微生物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短乳杆菌YSJ2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进行行为学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的变化分别是 ,说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有人认为YSJ2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大于Flu,依据是 。
(4)当人们遇到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当有人出现抑郁情绪时,你可以建议他通过 (答出2点)等方法进行调整。
18.土壤培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沙化草地进行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退化甚至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当草地生态系统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不能通过这种能力消除影响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发生 演替。生态位有重叠的草原动物可以通过 (答出两点即可)等生态位分化方式降低竞争强度,从而实现共存。
(2)调查发现,沙化地区风沙较大,优势植物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 。
(3)为探究不同培肥模式对沙化草地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①思路:设置施用无机肥(N)、有机肥(O)、有机肥+无机肥配施(NO),以不施肥为对照(CK),分析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pH、土壤有机质及地上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筛选适宜的培肥模式。
②方法:在每年生长季前期对各个实验区进行不同模式的培肥,两年后在每个实验区
选取样方,齐地面剪取植被地上部分, 后称量计算地上生物量。采集土壤样品进行一定处理后,用于测定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③结果:不同培肥处理对沙化草地土壤pH、土壤有机质及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如图甲、乙、丙所示。
④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施用无机肥能提高 ,但会导致土壤 ,配施有机肥有减缓作用。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培肥模式,提高沙化草地生态修复效率,可进行的研究方向是 。
19.土壤盐渍化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土壤中过多的盐分会破坏植物细胞中正常的营养代谢,导致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某团队对EMS诱变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耐盐性和产量均显著提高的突变体,并从该突变体中分离到一个新的耐盐基因RST1,该团队利用基因RST1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图1为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BamHⅠ、BclⅠ、SmaⅠ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Bcl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5'→3') G↓GATCC T↓GATCA CCC↓GGG
(1)在扩增RST1基因时,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 进行PCR,原因是 。若PCR进行了4轮循环,则同时含两种引物的DNA占 。
(2)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A.为保证质粒与目的基因的正确连接,应在两个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序列 和5'- -3'。
(3)将重组质粒导入普通水稻细胞,受体细胞应该是 (填“叶肉细胞”“茎尖细胞”“受精卵”或“以上都可以”),原因是 。把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利用的技术是 。
(4)为确定RST1基因能否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科研人员在正常条件下种植相同数量的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给予相同的水肥条件,至成熟期后,检测两组水稻的产量。该实验思路需完善之处是 。除产量外,还可以检测哪些指标? (写出两个即可)。
20.图1是某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的系谱图。甲病、乙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600。TaqMan荧光探针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检测单碱基突变,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探针分别标记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核酸序列,当PCR循环数增多时,相应的荧光信号逐渐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为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家族中Ⅱ-4、Ⅱ-5、Ⅲ-4、Ⅲ-5个体关于基因B/b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图2的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判断依据是 。
(3)若Ⅲ-2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
(4)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Ⅱ-5在生育Ⅲ-5之前高龄且患乙病,需要进行遗传筛查。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不再分裂,不考虑基因突变,若Ⅱ-5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Ⅲ-5的染色体数目 (填“可能”或“不可能”)存在异常;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上有2个基因B,则所生男孩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乙病。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支原体进行无丝分裂,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丝
B.大肠杆菌衰老的原因可能是端粒缩短
C.好氧菌的有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肺炎链球菌和小鼠的基因在表达时存在边转录边翻译的情况
【答案】D
2.G蛋白(包括α、β、γ三种亚基)是一种受体蛋白,结合GTP时有活性,结合GDP时无活性。乙酰胆碱等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可导致G蛋白活化,开启K+通道,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蛋白的活性与K+的运输有关
B.抑制α亚基与β、γ亚基的分离,可使G蛋白处于激活状态
C.K+运出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
D.性激素也能通过图示机制实现信号转导
【答案】A
3.图1表示酶量一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Vmax”表示该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Km”表示在该条件下达到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图2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原理不相同
B.Km的大小可体现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
C.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图1中的M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D.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适量上述两种抑制剂,Vmax都会下降
【答案】D
4.下图表示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状态的调节示意图,当酵母菌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细胞外有营养物质,细胞就不会出现自噬作用
B.AKT能抑制细胞凋亡,还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C.mTor促进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为酵母菌供能
D.mTor和AKT的作用不同,故自噬作用和细胞凋亡无关系
【答案】B
5.研究发现,MPF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成熟促进因子,其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而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图甲、图乙表示非洲爪蟾部分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图丙表示其卵母细胞细胞增殖阶段中MPF含量,其中DE段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之间短暂的间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着丝粒分裂导致图甲和图丙的EF段的染色体数彼此相同
B.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和图丙的GH段中
C.同一双亲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常与图丙的CD、FG段有关
D.MPF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并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
【答案】C
6.研究发现,鱼体内用于去除RNA甲基化修饰的m6A去甲基化酶FTO,可擦除NOD基因的mRNA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THDF2 蛋白质识别并降解,从而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的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其碱基序列和相应的表型
B.提高NOD基因的mRNA甲基化水平会抑制NOD基因的表达
C.饲喂适量的FTO蛋白抑制剂有助于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D.甲基化会使RNA聚合酶结合起始密码子的过程受到干扰
【答案】B
7.某男性有特殊面容、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14号染色体如甲图所示,异常染色体的来源见乙图,其余染色体均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B.该男性染色体数正常但患有唐氏综合征
C.该男性初级精母细胞中会有异常联会现象 D.该男性精原细胞分裂后可产生正常的精子
【答案】A
8.科学家研究了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狐属不同种群对沙漠的适应机制,发现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含有缺水时能改变尿浓度的基因,该基因还扩散到了北美赤狐的基因库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狐属的定向变异能帮助其适应环境改变
B.路氏沙狐和耳廓狐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基因迁移可增加狐属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导致耳廓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C
9.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酶SCAN,该酶能将一氧化氮附着到蛋白质上,包括胰岛素受体。研究发现糖尿病小鼠体内SCAN酶活性增加,没有SCAN酶的小鼠不会患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CAN可能影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基因表达等多种生命活动
B.一氧化氮结合胰岛素受体后使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
C.SCAN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
D.一氧化氮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答案】C
10.人体内存在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细胞,该细胞高度表达OX40分子,当病毒侵染机体时能促进OX40的表达,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该过程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侵染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的增强
B.抑制滤泡性T细胞表达OX40分子可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D.过敏反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同
【答案】D
11.独脚金内酯(SL)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激素,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调控植物的顶端优势。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与野生型形成明显区别。现有拟南芥顶端优势缺失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欲研究其顶端优势缺失机理,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试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1 顶端优势存在
2 野生型 突变体2 顶端优势缺失
3 突变体1 野生型 顶端优势存在
4 突变体2 野生型 顶端优势存在
5 突变体2 突变体1 顶端优势存在
6 突变体1 突变体2 ?
A.植株只有地上部分能合成SL来调控顶端优势
B.突变体1对SL不敏感,可能由于SL的受体缺失
C.突变体2顶端优势缺失,表明SL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推测第6组的实验结果为顶端优势缺失
【答案】D
12.狐米草和水烛是两种常见的沼泽植物。为了研究海水对这些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咸水和淡水中分别种植这两种植物,并控制其临近植株,得到如表所示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平均生物量(g/cm2) 狐米草 水烛
咸水 淡水 咸水 淡水
临近植株 + 9 4 0 16
- 11 20 0 30
注:“+”代表有临近植株,“-”代表无临近植株。
A.临近植株的存在会抑制狐米草和水烛的生长
B.在咸水中,水烛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C.与水烛相比,狐米草更适合在入海口生存
D.水烛在咸水中竞争能力弱,最终导致其数量为0
【答案】D
13.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3个营养级之间流动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摄入的能量比例增大,B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一般也增大
B.若B同化的量减小,C的同化量一般也相应减少,B→C的能量传递效率基本不变
C.若B呼吸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比例增大,B→C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会下降
D.若B为养殖动物,增大B的同化效率能使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大
【答案】A
14.研究者从嗜热菌中提取了耐高温淀粉酶,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②代表相对酶活性 B.该酶可在低温下保存
C.该酶最适合在80℃左右条件下使用 D.该酶耐高温可用于PCR技术和发酵工程
【答案】B
15.川西獐牙菜的代谢产物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具有治疗黄疸性肝炎的功能,如图是科研人员利用体细胞杂交等技术实现药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杂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大部分为柴胡染色体
A.①过程可用盐酸和酒精配制的解离液替代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②过程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一定含有合成獐牙菜苦苷的基因
C.③过程的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为1
D.④过程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原生质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16.卡尔文循环是由CO2产生糖的途径,存在几乎所有光合生物中,其过程如图1所示。卡尔文循环中的Rubisco在CO2少而O2很多的情况下能催化C5与O2结合产生一种二碳化合物,最终生成CO2和H2O,该过程称为光呼吸,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O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 ;NADPH在卡尔文循环中的作用是 。
(2)光合作用产物中 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与葡萄糖相比,光合作用产物以该物质的形式进行运输的优点是 (答出1点)。
(3)由图2可知,与光呼吸发生相关的细胞器有 。研究发现,在强光照、干旱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呼吸会增强,从CO2与O2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4)光呼吸会导致参与光合作用的碳流失,使光合产物生成量下降。请从Rubisco的角度提出一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植物产量的研究思路: 。
【答案】(1) PGA 作为还原剂还原PGA;为PGA的还原提供能量
(2) 蔗糖 等质量情况下蔗糖对渗透压的影响较小;蔗糖为非还原糖,性质(或结构)较稳定
(3) 叶绿体、线粒体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部分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强光照导致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加快。产生的O2增多,O2浓度增大
(4)改造Rubisco的相关基因,使Rubisco只能特异性结合CO2,避免光呼吸的发生
17.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与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释放水平密切相关,患者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盐酸氟西汀(Flu)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兴奋,其机理是 。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化为 。
(2)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据图推测,Flu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 。
(3)肠道益生菌能够通过影响神经通路、肠道免疫系统等途径缓解焦虑、抑郁。为研究肠道微生物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短乳杆菌YSJ2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进行行为学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的变化分别是 ,说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有人认为YSJ2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大于Flu,依据是 。
(4)当人们遇到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当有人出现抑郁情绪时,你可以建议他通过 (答出2点)等方法进行调整。
【答案】(1) 5-HT与受体结合会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致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逆转,进而形成局部电流(或局部兴奋) 化学信号→电信号
(2)Flu抑制5-HT转运体的作用,减少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5-HT维持在一定水平
(3) 减少、增加 与模型组相比,YSJ2模型组和Flu模型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均减少,但在旷场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YSJ2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显著增加,而Flu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增加不明显
(4)向朋友倾诉、适当运动、调节压力、向专业人士咨询
18.土壤培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沙化草地进行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退化甚至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当草地生态系统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不能通过这种能力消除影响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发生 演替。生态位有重叠的草原动物可以通过 (答出两点即可)等生态位分化方式降低竞争强度,从而实现共存。
(2)调查发现,沙化地区风沙较大,优势植物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 。
(3)为探究不同培肥模式对沙化草地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①思路:设置施用无机肥(N)、有机肥(O)、有机肥+无机肥配施(NO),以不施肥为对照(CK),分析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pH、土壤有机质及地上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筛选适宜的培肥模式。
②方法:在每年生长季前期对各个实验区进行不同模式的培肥,两年后在每个实验区
选取样方,齐地面剪取植被地上部分, 后称量计算地上生物量。采集土壤样品进行一定处理后,用于测定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③结果:不同培肥处理对沙化草地土壤pH、土壤有机质及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如图甲、乙、丙所示。
④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施用无机肥能提高 ,但会导致土壤 ,配施有机肥有减缓作用。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培肥模式,提高沙化草地生态修复效率,可进行的研究方向是 。
【答案】(1) 自我调节 次生 改变食物种类,形成不同食性;划分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错开活动时间等
(2)灌木树冠低矮,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从而适应沙化环境
(3) 随机 烘干(或干燥)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 酸化(或pH下降) 研究无机肥、有机肥的种类或配比对沙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作用
19.土壤盐渍化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土壤中过多的盐分会破坏植物细胞中正常的营养代谢,导致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某团队对EMS诱变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耐盐性和产量均显著提高的突变体,并从该突变体中分离到一个新的耐盐基因RST1,该团队利用基因RST1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图1为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BamHⅠ、BclⅠ、SmaⅠ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Ⅰ Bcl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5'→3') G↓GATCC T↓GATCA CCC↓GGG
(1)在扩增RST1基因时,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 进行PCR,原因是 。若PCR进行了4轮循环,则同时含两种引物的DNA占 。
(2)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A.为保证质粒与目的基因的正确连接,应在两个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序列 和5'- -3'。
(3)将重组质粒导入普通水稻细胞,受体细胞应该是 (填“叶肉细胞”“茎尖细胞”“受精卵”或“以上都可以”),原因是 。把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利用的技术是 。
(4)为确定RST1基因能否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科研人员在正常条件下种植相同数量的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给予相同的水肥条件,至成熟期后,检测两组水稻的产量。该实验思路需完善之处是 。除产量外,还可以检测哪些指标? (写出两个即可)。
【答案】(1) 2、3 Taq DNA聚合酶在引物的3'端添加脱氧核苷酸,从而延伸子链 14/16
(2) BclⅠ、SmaⅠ GGATCC CCCGGG
(3) 以上都可以 植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都具有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 应该在盐胁迫条件下种植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 株高、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籽粒大小
20.图1是某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的系谱图。甲病、乙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600。TaqMan荧光探针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检测单碱基突变,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探针分别标记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核酸序列,当PCR循环数增多时,相应的荧光信号逐渐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为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家族中Ⅱ-4、Ⅱ-5、Ⅲ-4、Ⅲ-5个体关于基因B/b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图2的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判断依据是 。
(3)若Ⅲ-2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
(4)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Ⅱ-5在生育Ⅲ-5之前高龄且患乙病,需要进行遗传筛查。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不再分裂,不考虑基因突变,若Ⅱ-5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Ⅲ-5的染色体数目 (填“可能”或“不可能”)存在异常;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上有2个基因B,则所生男孩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乙病。
【答案】(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基因突变
(2)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Ⅱ-4和Ⅱ-5均患乙病,生出不患乙病的儿子Ⅲ-4,可判断出乙病为显性遗传病;据题图分析,父亲Ⅱ-4对应图2中的a,只含乙病的突变基因,不含正常基因,可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第2点也可表述为若Ⅱ-4和Ⅱ-5的基因型都为Bb,即图2中的c,则检测结果不可能会出现图2中的a,即基因型为BB,可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1/183
(4)可能 一定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