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微课教学设计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之一学习目标:掌握体裁,了解背景。教学过程:(一)了解新闻评论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过:消息、新闻特写、通讯。2.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一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属于新闻评论,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就事论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3.新闻评论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理、新闻性强、有敌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二)走进“钟声”“钟声”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刊,自2008年开栏以来,凭借专业的评论和权威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和民众获得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钟声”专栏的国际新闻评论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奖项,“钟声”专栏7年来(2008年11月29日到2015年12月31日),共发表国际新闻评论952篇。(三)了解国家公祭日1.此次“钟声”是针对哪一件事而作的?以国家名义,于2017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广场举行第四个公祭日活动而作的。2.了解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公祭鼎正面的铭文有160个字。3.播放视频:国家公祭鼎铭文以史为鉴 追求和平——《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之二学习目标: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能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教学过程:(一)作者观点1.齐读课本第一句。“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这句话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的初衷:“祀我国殇”,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军民。这句话引自国家公祭鼎铭文。2.中国政府为什么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用原文回答)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这也是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二)论证观点1.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南京大屠杀80周年,世界各地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活动?(1)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动议(2)美国圣迭戈市图书馆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3)加利福尼亚州罗伯特医生纪念碑前摆满鲜花(4)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例。2.但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有哪些表现呢?请从文中找出来。(1)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2)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3)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3.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人们的高度警惕,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1)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4.作者列举这些事例采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表明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三)变迁的意义7.80年沧海桑田。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变迁的意义: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2)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小结:以史为鉴,可以治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如何写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之三学习目标: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及注意问题。教学过程:(一)标题1.新闻评论的写法:包括两部分标题、正文。在具体写作新闻评论时,各个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的写法。新闻评论的标题既可以是议论的对象、范围、内容等,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2.新闻评论的标题怎么拟?方法一:直接点明中心。例如:《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即标明事件国行公祭及评论的观点:为佑世界和平。方法二:巧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例如:《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台湾渔船比作海上孤儿。方法三: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例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方法四:合理调动句式。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例如《不该误读“平民医院”》,虽用表面否定的句式,却表达了非常干脆的态度。当然,新闻评论的标题写作方法不止这些,它追求有个性、有创新,这样的评论标题才更具魅力。正文1.开头:(1)点明新闻的内容新闻应该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时效性越强越好,并且是有价值的事,关乎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就像本文,如果不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文中所说的道理,其实仍然成立,但无法切中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传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2)评论要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要注意的是新闻事件只是由头,关键还是对这一新闻的评论。评论要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可以放在第一段,这样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2.主体:(1)并列式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总观点。如《微笑,并保持微笑》,主体部分分别从:"医生的微笑是一种坚定""患者的微笑是一种信心""大家的微笑是一种平静"进行评论。(2)递进式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结构方式。它要求对论题逐层剖析、层层说理,逐步深化,使论述透彻而深刻。如评论《不该误读"平民医院”》的主体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老百姓对"平民医院" 的错误理解,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平民医院”的误读。哪个程度更为严重呢?该评论指出:"百姓们对'平民医院'的误读,是对眼下'公立医院'就医门槛过高的无奈",而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会误读"平民医院", 只能说明"政府服务功能的缺位",而后者也是评论者在文中所要着重阐明的重点内容。可见,前后两个层次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逐层递进的关系。(3)对照式就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有力地证实某一论点的正确或谬误。 如评论《在磨砺中成长》,主体部分在重点叙述洪战辉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先进事迹,评价其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对目前一些大学生消极无为的思想和言行做了边述边评。这恰恰与洪战辉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并使这篇论文的主体内部构成对照的关系。3.结尾:(1)总结式就是结合上文的评述内容对主体内容的突出与深化,以加深受众对全篇评论的总体印象。《在磨砺中成长》的结尾是:"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洪战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他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应该成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重点学习的必修课。"这个结尾就是针对上文的详细述评所作的概括总结,这一总结无疑对新闻当事人及其事件起强化的作用。(2)号召式就是在结尾针对上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做承前启后的预测、展望或号召。评论《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其结尾就是一种号召式的收束:"两个星期以前,神舟六号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写下了雄壮的'中国创造',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高新科技与自主研发的实力。今天,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期待着更多的'中国创造'。"(三)评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要有充分的事实、理论依据,以理服人。2.采用理性的表达方式。3.善于抓住对立面。4.一般不去做复杂详尽的论述,有理有据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