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2张PPT)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走进经济全球化第六课本课地位与课标要求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和潮流。本课围绕“经济全球化”讲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探讨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本课是引导我们全面认识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内容,是构成关于当今国际政治与经济认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我们国际视野和辩证思维、理性思维的重要内容。课标要求: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本课内容与知识逻辑 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阐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多种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第二框“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阐述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论述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经济全球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内在逻辑展开)认识经济全球化第一框1 强化预习效果2 提升课堂质量3 框题提升训练目 录强化预习效果高度凝炼的教材需精读提能点(一) 人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目题一预读教材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 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注解1]高度融合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①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 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 中的一个环节。②表现: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个国家的,但其生产则是由许多国家 完成的。③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 。生产链条协作共同协作比较优势(2)贸易全球化形成 随着 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 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发展 国际贸易的 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国际贸易规模 (3)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 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注解2][注解3]国际金融中心[注解1] 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融合,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而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区域、局部领域内的状态和进程。助解教材[注解2] 名师微点——经济全球化三大表现的判断方法生产全球化强调生产领域,侧重产品从设计到制造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不是一国独立完成的;贸易全球化强调交换领域,侧重进口、出口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局限在某一国家或地区;金融全球化强调投资领域,侧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跨国兼并(并购、收购)体现的是金融全球化。[注解3] 易错辨析——经济全球化不是只有三种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只是其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其他表现有科学技术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等,不能认为其只有三种表现形式。提能点(一) 人口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目题二预读教材1.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是 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 为转移。[注解1]不可逆转意志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经济全球化是 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注解2](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的追求。(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 。社会生产力利益体制基础[注解1] 金句启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助解教材[注解2] 名师微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部分国家的逆全球化行为,不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提能点(一) 人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目题三预读教材1.跨国公司的含义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企业。[注解1]2.跨国公司的地位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 ,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国际化载体3.跨国公司的生产与经营为了实现最大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 组织生产经营。利益优势积极影响 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 的深化,促进了全球 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注解2]负面影响 表现 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应对 各国必须制定相应 ,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4.跨国公司的双重影响国际分工资源配置公平竞争政策[注解1] 名师微点跨国公司一定是在本国设有母公司,在他国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跨国性企业。如果一个公司只是对外销售产品,无论销售数额多大,都不能称为跨国公司。助解教材[注解2] 事例印证2024年4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今年中国经济的良好开局,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大机遇,外国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也必将赢在中国。近期百余位跨国公司负责人密集访华,无论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还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都高朋满座。众多与会的商界领袖表示,对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将持续投资中国。中方多个部门接连发布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涵盖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从服贸会到数贸会,从消博会到链博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大机遇。提升课堂质量议题式教学激活思维提能点(一) 人口议题探究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议题一[材料一] 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跨国企业——大众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大众集团在欧洲的11个国家和美洲、亚洲及非洲的7个国家共经营着45家制造工厂。大众汽车的产品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均有销售。[材料二] 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 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 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 179.2亿元人民币,下降1.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探究1]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些表现?提示:材料一主要体现了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材料二体现了金融全球化。[探究2] 请分析说明实现生产全球化有何积极意义。提示:在生产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个国家的,但其生产则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系统认知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区 别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续表区 别 表 现 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①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②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①资本流动全球化。②金融机构全球化。③金融市场全球化意 义 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各国总是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续表联系 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②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生产全球化是基础,决定着贸易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针对训练1.(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下图为某国飞机在其本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这反映出的经济全球化表现是(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信息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解析:材料反映出的经济全球化表现是生产全球化,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2.(2023·辽宁高考)缺乏互信的两国开展合作,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对于两国决策者来说,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 )①防范对方失信行为 ②开展两国对话协商③向大型项目甲投资 ④向小型项目乙投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由于两国缺乏互信,因此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应该在通过开展两国对话协商增强互信的前提下,向大型项目甲投资,故对两国来说最有利的选择是②→③,C正确;小型项目乙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此不是最有利的选择,不应选择④,B、D排除;一味防范对方失信行为不利于深化双方的合作,不应选择①,A排除。故答案选C。3.(教材P60“探究与分享”改编题)读图,如果甲、乙两国进行贸易,能让双方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共同受益的建议是( )①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应多生产粮食②乙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应多生产粮食③甲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应多生产肉类④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应多生产肉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根据甲国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看出,乙国生产粮食和肉类拥有绝对优势,甲国生产粮食有比较优势,乙国生产肉类有比较优势,①④正确。甲国生产粮食有比较优势,乙国生产肉类有比较优势,②错误。甲国生产粮食和肉类没有绝对优势,但甲国生产粮食有比较优势,③错误。提能点(一) 人口议题探究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议题二[材料一] 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催生大量的新产业、新模式,给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究1] 结合材料一,分析科技革命和运输工具、通信工具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材料二] 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其数量、规模和实力已逐渐被看成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探究2]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跨国公司是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提示: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系统认知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根本 动力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续表根本 动因 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推动 力量 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续表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2.跨国公司与中国(1)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影响:有利于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发展经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增强竞争力,密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2)发展我国的跨国经营性企业必要性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减少贸易摩擦、避开贸易壁垒的一条有效途径可能性 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市场机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经营体制改革提高了生存和发展能力1.(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下图是全球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通信工具的发展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表现在( )针对训练①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信息网络②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③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④提高了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①②正确。③中“决定”夸大了通信工具发展的作用,排除。④不属于通信工具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排除。2.当前,经济全球化积存了不少问题和弊端,出现“回头浪”。比如,“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动辄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忙着“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但“回头浪”,毕竟是“回头”浪,终究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滚滚向前,这是因为( )①新的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人才基础②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③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总是发挥积极影响④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新的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①排除。“回头浪”,毕竟是“回头”浪,终究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滚滚向前,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②④正确。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会带来负面影响,③错误。故本题选D。3.(教材P6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我国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建立了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创新中心、40多家产品服务中心。这表明,设立跨国公司( )①使各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 ②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③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必定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也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②③正确。①④夸大了跨国公司的影响和作用,排除。框题提升训练一、判断题(1)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都强调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是同一回事。 ( )提示: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都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分别强调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二者不同。(2)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 )提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提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 )提示: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5)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 )提示: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二、选择题1.美国某品牌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来自不同的地方:菲律宾等国生产CPU,韩国、日本等生产内存,中国生产显卡和风扇,主板由韩国、日本制造。一个产品经过多个国家分工协作来完成,反映出( )A.金融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C.贸易全球化 D.技术全球化√解析:由“一个产品经过多个国家分工协作来完成”可知,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生产全球化,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2.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的上升,不少外企搬离中国,前往越南、印尼等国家设厂,但是这些国家不像中国那样有着完善的配套产品供应链,无法生产这些企业所需要的配套零配件,因此它们只能回中国采购零配件。这一事实说明( )①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 ③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会限制资本的流动 ④随着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商品交换之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说明生产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①②正确。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会促进资本的流动,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随着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商品交换之中,④排除。3.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资源生产某种产品必然要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放弃的其他产品量就是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下列关于甲国与乙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一辆汽车 生产一吨粮食 甲国 需要时间 10 000小时 500小时机会成本 生产20吨粮食 生产0.05辆汽车 乙国, 需要时间 9 000小时 300小时机会成本 生产30吨粮食 生产0.033辆汽车①甲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汽车 ②乙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汽车 ③乙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粮食 ④甲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粮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由材料中比较优势的定义及题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甲国生产汽车具有比较优势,乙国生产粮食具有比较优势,①③正确,②④排除。4.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其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说明跨国公司( )A.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B.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C.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最好形式D.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解析:材料说明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跨国公司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A不符合题意。各国应该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C排除。“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说法不符合实际,D排除。5.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由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转向了快速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 )①是基于对中国未来经济趋向区域平衡发展的判断②是基于新形势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③会使我国中西部地区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④会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是基于对中国未来经济趋向区域平衡发展的判断,这会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①④正确。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是“引进来”的表现,②排除。我国并不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③排除。6.近年来,我国正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唯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既满足各国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要求,又让全世界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互联网真正让国际社会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B.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趋平衡D.科技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因此,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A排除材料体现了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密切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B正确。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面临着不平衡问题,C错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D错误。7.“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这段话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②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深度交融 ④各国在经济全球化面前都无法置身事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深度交融,任何国家在经济全球化面前都无法置身事外,③④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未涉及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①②不符合题意。8.没有哪个国家天生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高人一等。全球化时代,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这是因为( )①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各国的利益更趋一致 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势头不可逆转 ④世界各国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诉求相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说明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势头不可逆转,①③正确。各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对立,“各国的利益更趋一致”说法错误,②不选。世界各国在国际法上地位是平等的,但诉求并不一定相同,④错误。9.(2024·河南开封五校高二期末联考)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系列博览会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①跨国公司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 ②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以破除国际贸易壁垒 ③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直接投资活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④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这反映了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破除贸易壁垒,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三、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从出口大国转变为进出口大国。中国在向全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因为国内企业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准的提高而放眼全球,向其购买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以“买全球”的姿态向世界昭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将超过40万亿美元。(1)中国“买全球”的姿态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一个表现?(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以“买全球”的姿态面向世界对我国的积极影响。答案示例:(1)贸易全球化。(2)①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有利于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②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技术,发展中国经济。③有利于推动国内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④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析:第(1)问,中国“买全球”的姿态主要体现了贸易全球化。第(2)问,关于以“买全球”的姿态面向世界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可从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利用国际资源、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分析。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