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说课稿(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说课稿(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说课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第 2 课《欣赏:春天的故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刻时代内涵的经典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讲述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材中,本歌曲作为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歌颂祖国的作品相互呼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2. 作品特点 旋律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起伏跌宕,节奏舒缓流畅,既有悠扬婉转的抒情段落,如描绘春天美好景象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未来憧憬的部分,又有较为激昂振奋的旋律,体现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决心与力量。旋律的进行与歌词内容紧密结合,很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歌词寓意深刻:歌词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大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其中“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等经典语句,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的起点和标志性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代变迁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音准概念。在情感认知上,他们开始对社会、历史等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情感和概念。然而,对于《春天的故事》所涉及的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他们可能只有较为模糊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悉《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哼唱歌曲的主要段落,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风格。 了解歌曲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认识并理解歌曲所涉及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哼唱、讨论、分析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主要音乐元素,如旋律走向、节奏型等,并能通过哼唱、分析等方式进行表现和理解。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深刻理解歌曲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将音乐欣赏与历史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如通过音乐分析、文字描述、绘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音乐知识等内容,让学生对欣赏内容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2. 欣赏法: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内涵、音乐特点、个人感受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 演示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演唱技巧、音乐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5.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哼唱、节奏练习、歌词分析、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技能和综合素养。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展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城市风貌的视频短片,如高楼大厦林立、交通繁忙、科技进步等场景,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中国?这些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歌曲介绍与背景讲解(5 分钟) 介绍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词曲作者蒋开儒、叶旭全,以及演唱者董文华。讲述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强调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对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 展示一些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图片,如深圳特区建设初期的场景、邓小平同志南巡的照片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欣赏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3. 初听歌曲(5 分钟)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完整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旋律特点等。听完后,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是欢快的、抒情的还是激昂的?”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4. 分段欣赏(12 分钟) 将歌曲分为几个段落进行欣赏,每段欣赏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一段:重点欣赏歌曲开头部分“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分析旋律的优美抒情,节奏的舒缓平稳,以及歌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教师可以通过哼唱示范,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理解这一段落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出改革开放初期的希望与憧憬。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画了一个圈”的含义,加深对改革开放标志性事件的理解。 第二段:欣赏歌曲中间部分,旋律逐渐变得较为激昂,节奏也有所加快。分析这一段落音乐的变化与歌词中描述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积极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音乐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等元素来体现这种精神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段:欣赏歌曲结尾部分,旋律再次回归抒情,节奏趋于平稳。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落所表达的对改革开放成果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展望之情。通过与开头部分旋律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歌曲在结构上的呼应和情感上的升华。 5. 情感体验与表达(8 分钟) 再次完整播放歌曲,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与歌曲相关的画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欣赏歌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看到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希望等。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是绘画创作,用画笔描绘出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或自己心中的改革开放景象;也可以是文字创作,写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悟;还可以是简单的音乐创作,如为歌曲创编一段节奏或一段旋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 拓展延伸(5 分钟) 介绍一些其他与改革开放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或文艺作品,如歌曲《走进新时代》、电视剧《大江大河》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深远影响。 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型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家乡或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资料,如照片、故事、数据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7. 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欣赏、音乐特点分析、历史背景了解以及情感体验与表达等方面。 再次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有了较为深入的欣赏和理解,在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历史文化知识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情感体验与表达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情感共鸣不够强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略显肤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知识与音乐欣赏的融合度,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邀请经历过改革开放的长辈讲述亲身经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