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 19 课〈我快乐我成长〉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 19 课〈我快乐我成长〉说课稿

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 19 课〈我快乐我成长〉说课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第 19 课《我快乐我成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我快乐我成长》这一课题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展开,在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过往成长历程的一次艺术回顾与梳理,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内心的快乐情感与成长感悟转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思考成长的意义,强化自我认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与创意的平台,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与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2. 教材内容 教材主要呈现了多种以成长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示例,涵盖了绘画、手工等不同形式。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快乐瞬间,如童年游戏、校园生活、家庭聚会等场景。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创作思路与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来构建画面,通过夸张、变形、组合等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据可依,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自己的快乐成长故事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世界有着丰富的感知和独特的理解。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简单的色彩搭配等,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情感上,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快乐和成长有着深刻的体会,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想法。然而,他们在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美术作品,以及如何运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法来深化作品主题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但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已有经验和常规思维的限制,需要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突破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回忆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经历,如难忘的事件、喜爱的活动等,并能用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 掌握人物动态、表情的绘画表现方法,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不同场景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比例、姿态、神情等细节,同时学会运用色彩来烘托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了解不同美术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卡纸、剪刀等,并能根据创作需求合理选择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材料驾驭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回忆、讲述、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成长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如绘画中的写实、夸张、抽象等风格,手工制作中的立体造型、拼贴组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从中汲取优点,同时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回忆与创作过程中,重温成长的快乐,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展现个性与创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快乐瞬间,确定创作主题,并能够运用恰当的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将其表现出来,重点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的构建。 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情感表达与画面氛围营造的关系,使作品能够生动地传达出快乐成长的主题。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在作品中融入独特的创意与想象,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个性魅力。 对于一些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如何指导他们在人物造型和画面构图上达到基本的要求,同时又能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美感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童年生活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充满回忆与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热情。 2. 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如“在你成长过程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把它画下来,你会怎么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与回忆,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作素材。 3. 示范教学法:教师在黑板或投影仪上进行示范绘画,展示人物形象的绘画步骤、色彩的搭配方法以及画面构图的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美术创作的方法与要点。 4.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与启发中共同进步。 5. 评价激励法:在作品展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与自信心。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充满童趣的音乐,如《童年》,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系列孩子们童年生活的照片,包括游戏、学习、旅游等场景。音乐结束后,提问学生:“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看到这些照片,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快乐的回忆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瞬间,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快乐我成长》。 2. 回忆与分享(5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详细讲述自己成长中最难忘的快乐经历,可以是一次生日派对、一次运动会比赛、一次家庭旅行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同学分享小组内最精彩的成长故事。教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场景、情感等要素,为后续的创作积累素材。 3. 知识讲解与示范(10 分钟) 绘画表现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绘画,以一个学生分享的校园运动会场景为例,讲解人物动态绘画的要点。首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大致轮廓,如奔跑的姿势,强调人物身体的比例和重心的把握;然后,细致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如兴奋、紧张等神情的表现;接着,讲解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场景氛围,如用鲜艳的色彩来描绘运动场上的热闹气氛,用明亮的色调来表现阳光明媚的天气等。同时,展示不同色彩搭配所传达出的不同情感效果,让学生理解色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介绍一些绘画的构图技巧,如中心构图、对称构图、散点构图等,并举例说明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富有吸引力。 手工制作方法: 展示一些以成长为主题的手工制作作品,如用彩纸制作的立体成长相册、用废旧物品拼贴而成的童年小屋等。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步骤,如材料的选择与准备、裁剪、粘贴、装饰等环节。以立体成长相册为例,详细演示如何将彩纸折叠、裁剪成相册的形状,如何在相册页面上粘贴照片和装饰图案,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形式。 4. 创作实践(15 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回忆的快乐成长经历,选择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在人物形象塑造、色彩运用、构图设计、手工技巧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充分融入作品中。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洁和工具的安全使用。 5. 作品展示与评价(8 分钟)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 自我评价:让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包括作品的创作主题、表现手法、想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同学互评:其他同学在认真聆听后,从作品的创意、技巧、色彩、情感表达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与建议,学习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同时也帮助同学发现问题,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肯定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与创意,对每一幅作品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赞扬,如某个学生在人物表情刻画上非常生动,某个作品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等。然后,针对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构图不够合理、手工制作不够精细等,提出改进的方向与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6. 课堂总结与拓展(4 分钟)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成长素材的挖掘、美术表现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作品的创作与评价等环节。强调美术创作是表达情感与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完善,并制作成一本个人成长艺术作品集,可以在作品集中添加文字说明、装饰图案等元素,使作品集更加丰富、精美。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作品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传播快乐与艺术。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我快乐我成长》这一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在回忆与分享环节,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分享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成长故事,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创作实践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大胆地进行创作,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与创意,在人物形象塑造、色彩运用和场景构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现。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们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参与评价,从中汲取了不少创作经验与灵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创作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的创作速度和基础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创作时间,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分层教学任务。另外,在评价环节,虽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评价的深度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在今后可以加强对学生美术评价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艺术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作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