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完整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识别乐曲中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及其对应的音乐表现内容。 (2)学生在欣赏乐曲过程中,学会将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结合,提高音乐欣赏中的理性分析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 (3)学生能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中感受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曲结构中感受音乐情感的表达。 (2)理解乐曲中不同主题与故事内容的关联。教学难点(1)理解并感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音乐情感与故事内容的融合。 (2)把握奏鸣曲式结构中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并分析其音乐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 老师开场引导:“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人倾倒的我国优秀音乐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关于梁祝故事的图画或视频片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 (学生表现出好奇和期待)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1. 了解历史背景 教师向学生介绍:“这部作品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被称为《蝴蝶的爱情》。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呢?” (接着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如纪录片片段等辅助说明) (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 “实际上,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位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誉。梁山伯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葬在风景优美的胡桥镇。然而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中有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了祝英台的身世。由于两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梁祝的感人故事。” (学生表达对历史与传说之间差异的理解) 2. 分析音乐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这部作品为何能在众多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之作。”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西方乐器演奏技术;整部作品采用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清晰明了。 三、按照作品结构进行赏析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华彩的旋律,展现了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随后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带来的春天气息) 呈示部 主部主题 “接下来,请同学们注意听,小提琴演绎了一段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播放主部主题,让学生仔细体会) (学生感叹于这段优美旋律的感人之处) 解释为何选择此作为核心音调:“何占豪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期间,决定从自己熟悉的越剧音乐中寻找灵感。越剧是该地区的地方戏曲代表形式之一。他观察到每当某段特定唱腔响起时,总能赢得观众热烈掌声。因此,作曲家决定将这一旋律发展成为整首协奏曲的核心部分——即‘爱情主题’。” 副部主题 “现在请大家再次集中注意力,当旋律变得活泼欢快时,就是副部主题出现了,它描述的是两人同窗共读的乐趣时光。” (播放副部主题) (学生尝试跟随节奏点头或轻声哼唱) 展开部 抗婚 “铜管乐响起,预示着不幸的降临。紧接着是弦乐器模仿出主角内心不安的情绪状态……” (演示相关乐段并指出不同情绪变化背后的故事含义) (学生静默听讲,并被这种细腻的表现手法所吸引) 楼台会 两把小提琴用一种几乎对话般的方式演绎彼此间难舍难分的情感交流。 (播放楼台会议程) (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情感氛围里) 哭灵投坟 随着悲切的旋律达到顶峰,最终迎来了全曲最激烈的高潮部分,也是整个悲剧性结局之前最后一次感情释放。 (通过对比前后的强烈反差强化情感冲击力) (学生被这种强烈的对比所触动,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震撼) 再现部 随后进入了再现部,开头重现了最初宁静美好的画面,但现在听起来却多了几分超脱现实的感觉,就像传说中描述的一样,一对恋人终究实现了心灵上的自由飞翔。 (完整播放最后部分) (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美好氛围里不愿离开) 四、总结回顾 老师结束语:“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段美丽而又悲伤的爱情故事,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表示赞同,并表达对这堂课的喜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