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期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60分,每题3分)
1——5:CDBBC 6——10:CBDBD
11——15:CDADD 16——20:CDDBB
非选择题(40分,每空2分)
(12分)(1)节肢 蜕皮 (2)游泳 呼吸 (3)门齿、臼齿 (漏填不得分) 摄食和消化(漏填不得分)
(8分)(1)肱二头肌 (2)关节囊 (3)③②①④
消化、呼吸、循环(任填两个,漏填错填不得分)
(8分)(1)促进物质循环 (2)维持生态平衡 (3)先天性
薄壳建筑、蝇眼照相机等(举1例,合理即可)
(12分)(1)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 实验法
控制实验变量/控制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食物种类 (4)求三次实验的平均值
(5)饥饿叙州区观音学校
2024—2025学年秋期期中学情监测试题
八年级生物
(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60分)
1.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其大量活体在长江口现身。下列关于桃花水母的叙述,错误的是( )
体表有刺细胞 B.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C.身体都由三层细胞构成 D.身体呈辐射对称
2.下例关于扁形动物描述错误的是( )
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以分出动物的前后、左右和背腹
扁形动物较腔肠动物而言,前端感觉器官集中,最先能感知外界刺激
扁形动物中既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但自由生活的较少
D.扁形动物血吸虫雌雄异体,在水中交配产卵,并孵化成能感染人的幼虫
3.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4.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意义是( )
A.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B.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C.使反应更加灵敏 D.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
5.鱿鱼又名枪乌贼。一项研究显示,鱿鱼吸盘上的齿环由丝状蛋白质构成。这
些蛋白质可通过生物分解,并能用来制造可持续利用的塑料替代物。下列动
物和鱿鱼属于同一类的是( )
6.下列关于蝗虫的特征中,与陆地生活相适应无关的是( )
A.蝗虫依靠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B.蝗虫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C.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D.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范围
7.下列动物类群与其描述相对应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蜇、海葵等
B.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虾、
蟹等
C.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如蚯
蚓、钩虫等
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如鱿鱼、墨鱼等.
8.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指的是( )
A.青鱼、草鱼、鲤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鲤鱼、鲢鱼
C.草鱼、鲢鱼、鳙鱼、鲤鱼 D.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9.鱼和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动物都拥有相同的呼吸器官鳃,试比较流出鳃的水和流入鳃的水有何区别( )
A.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 B.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C.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D.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10.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11.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其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⑤
12.下列有关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循环系统完善,心跳频率快,能为剧烈的飞行运动及时的输送氧和养料。
B.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鸟类的骨骼轻薄,有的骨内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D.在飞行中,不论在吸气还是呼气时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鸟类的呼吸称为双重呼吸。
13.在动画片《》中,憨态可翔的、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下列对熊的特征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肺呼吸②胎生、哺乳③体表被毛④变温动物⑤牙齿分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泥鳅——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⑤鲸——肺 ⑥蜥蜴——肺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⑤⑥
生物课堂上张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的说是伤了“支点”和“杠杆”。张老师所说的“支点”和“杠杆”分别对应的是( )
骨骼肌、关节 B.骨、关节 C.骨骼肌、骨 D.关节、骨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C.有利于动物物种进化 D.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7、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的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所用平均时间 8分27秒 6分10秒 3分20秒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 甲→乙→丙
18.具有社会行迹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下列选项中,均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苍蝇 ④蜜蜂 ⑤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9.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骨骼是蚯蚓不能快速运动的重要原因
B.肱二头肌的两端的肌腱都附着在肱骨上
C.“尝试与错误”是典型的学习行为
D.大象营群体生活,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
20、“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借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是“行为语言”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二、非选择题部分(每空2分,共40分)
21.(12分)请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诗词并回答问题: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
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中描述的蝉属于动物界最大类群 动物,该动物体表具有保护和限制身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因此需要定期 。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
塞山前白鹭飞》,诗中描述的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写出其能够
在水中生活的两个重要特点:①能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 。
(3)“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出自崔颢的《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中描述
的兔子的食性是植食性,与此相适应其牙齿有 的分化,这提高了哺乳动物 能力。
22.(8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小朋友被大人牵着手“荡秋千”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小朋友从兴高采烈转成哭闹不安,大多只能保持着屈肘的姿势,手肘不敢乱动,经过检查诊断,小朋友的肘关节桡骨脱臼,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小朋友保持屈肘姿势时, (填肌肉名称)正处于收缩状态。
(2)小朋友桡骨脱臼这种情况多见于2-4岁时期,当小朋友大于5岁时,这种情况就少见,原因之一是2-4岁的小朋友肘关节处包围骨的 和韧带比较松弛,致使关节牢固性比较弱。
(3)当小朋友在进行运动时,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骼肌收缩;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绕关节转动。正确的顺序是 。
(4)在生活中,小朋友都是爱好活动的,但往往小朋友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比大人要快,请写出在运动过程中除了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 (至少填两个)的配合才能完成能量的供给。
23.(8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情况下,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直接或者间接的以植物为食,通过比较,植物所蕴含的有机物通过动物的取食被分解比自然状态下枯萎后被细菌真菌分解再回到环境中的速度更快,由此可以看出,动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是: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动物对于这种状态所起的作用是 。
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行为是常见的行为,如果按照行为获得的途径划分,捕食行为属于 行为。
关于仿生指的是人们根据动物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研制出了一些仪器设备等,请举出一列 。
(12分)小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请你帮助他完成探究活动设计。
器材:20只蚂蚁,100克白糖,100克用醋浸泡的白胡椒粉,纸盒,塑料布,放大镜。
提出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
作出假设: 。
实验装置如图(注:白糖和白胡椒粉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分别置于大纸盒一角)
本次活动是要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除了要用到 ,还会用到观察法,观察20分钟后,记录,重复3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觅食蚂蚁的数量 食物种类
白糖 用醋浸泡均匀的白胡椒粉
第一次 18 2
第二次 17 3
第三次 19 1
把等量白糖和白胡椒粉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

此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为了使本次探究活动的结论更加科学,应对上述实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在本次活动中,为了促进蚂蚁的取食行为更明显,应当提前将蚂蚁进行适当的 饲养。叙州区观音学校
6.下列关于蝗虫的特征中,与陆地生活相适应无关的是( )
2024—2025 学年秋期期中学情监测试题 A.蝗虫依靠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B.蝗虫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八年级生物
C.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形式:闭卷)
D.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范围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 3 分,共 60 分) 7.下列动物类群与其描述相对应正确的是( )
1.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其大量活体在长江口现身。下列关于桃花 A.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蜇、海葵等
水母的叙述,错误的是( ) B.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虾、
A. 体表有刺细胞 B.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蟹等
C.身体都由三层细胞构成 D.身体呈辐射对称 C.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如蚯
2.下例关于扁形动物描述错误的是( ) 蚓、钩虫等
A. 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以分出动物的前后、左右和背腹 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如鱿鱼、墨鱼等.
B. 扁形动物较腔肠动物而言,前端感觉器官集中,最先能感知外界刺激 8.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的
C. 扁形动物中既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但自由生活的较少 淡水鱼有 1000 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指的是( )
D.扁形动物血吸虫雌雄异体,在水中交配产卵,并孵化成能感染人的幼虫 A.青鱼、草鱼、鲤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鲤鱼、鲢鱼
3.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 C.草鱼、鲢鱼、鳙鱼、鲤鱼 D.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9.鱼和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动物都拥有相同的呼吸器官鳃,试比较流出鳃的水和流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入鳃的水有何区别( )
4.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意义是 A.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 B.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 ) C.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D.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A.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B.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10.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
C.使反应更加灵敏 D.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5.鱿鱼又名枪乌贼。一项研究显示,鱿鱼吸盘上的齿环由丝状蛋白质构成。这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些蛋白质可通过生物分解,并能用来制造可持续利用的塑料替代物。下列动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物和鱿鱼属于同一类的是( ) 11.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其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
差别很大,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
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⑤
12.下列有关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 第 1页,共 6页 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 第 2页,共 6页
{#{QQABLQCAggAIQAAAARhCQwESCAIQkhAACYgGBAAEsAAAiRFABAA=}#}
镇(乡)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A.循环系统完善,心跳频率快,能为剧烈的飞行运动及时的输送氧和养料。 C.“尝试与错误”是典型的学习行为
B.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D.大象营群体生活,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
C.鸟类的骨骼轻薄,有的骨内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20、“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借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是“行为语
D.在飞行中,不论在吸气还是呼气时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鸟类的呼吸称为 言”的是( )
双重呼吸。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13.在动画片《》中,憨态可翔的、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下列对 C.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熊的特征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肺呼吸②胎生、哺乳③体表被毛④变温动物 二、非选择题部分(每空 2 分,共 40 分)
⑤牙齿分化 21.(12 分)请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诗词并回答问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
14.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泥鳅——鳃 ④家鸽——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肺和气囊 ⑤鲸——肺 ⑥蜥蜴——肺 诗中描述的蝉属于动物界最大类群 动物,该动物体表具有保护和限制身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⑤⑥ 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因此需要定期 。
15. 生物课堂上张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的说是伤了“支点”和“杠杆”。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
张老师所说的“支点”和“杠杆”分别对应的是( ) 塞山前白鹭飞》,诗中描述的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写出其能够
A. 骨骼肌、关节 B.骨、关节 C.骨骼肌、骨 D.关节、骨 在水中生活的两个重要特点:①能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
16.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 。
A.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3)“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出自崔颢的《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中描述
C.有利于动物物种进化 D.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的兔子的食性是植食性,与此相适应其牙齿有 的分化,这提高了哺乳动
17、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的结果如下表。分 物 能力。
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22.(8 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小朋友被大人牵着手“荡秋千”的场景,在这个
动物 甲 乙 丙 过程中,有时小朋友从兴高采烈转成哭闹不安,大多只能保持着屈肘的姿势,手肘
完成取食所用平均时间 8分 27 秒 6 分 10 秒 3 分 20 秒 不敢乱动,经过检查诊断,小朋友的肘关节桡骨脱臼,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 甲→乙→丙 (1)小朋友保持屈肘姿势时, (填肌肉名称)正处于收缩状态。
18.具有社会行迹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2)小朋友桡骨脱臼这种情况多见于 2-4 岁时期,当小朋友大于 5岁时,这种情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下列选项中,均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况就少见,原因之一是 2-4 岁的小朋友肘关节处包围骨的 和韧带比较松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苍蝇 ④蜜蜂 ⑤黑猩猩 弛,致使关节牢固性比较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3)当小朋友在进行运动时,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都会包括以下步
19.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骼肌收缩;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绕
A.没有骨骼是蚯蚓不能快速运动的重要原因 关节转动。正确的顺序是 。
B.肱二头肌的两端的肌腱都附着在肱骨上 (4)在生活中,小朋友都是爱好活动的,但往往小朋友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比
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 第 3页,共 6页 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 第 4页,共 6页
{#{QQABLQCAggAIQAAAARhCQwESCAIQkhAACYgGBAAEsAAAiRFABAA=}#}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大人要快,请写出在运动过程中除了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 (至少填 觅食蚂蚁的 食物种类
两个)的配合才能完成能量的供给。 数量 白糖 用醋浸泡均匀的白胡椒粉
23.(8 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18 2
第二次 17 3
第三次 19 1
(2)把等量白糖和白胡椒粉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

(3)此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4)为了使本次探究活动的结论更加科学,应对上述实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在本次活动中,为了促进蚂蚁的取食行为更明显,应当提前将蚂蚁进行适当
的 饲养。
(1)一般情况下,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直接或者间接的以植物为食,通
过比较,植物所蕴含的有机物通过动物的取食被分解比自然状态下枯萎后被细菌真
菌分解再回到环境中的速度更快,由此可以看出,动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是: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
状态。而动物对于这种状态所起的作用是 。
(3)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行为是常见的行为,如果按照行为获得的途径划分,捕
食行为属于 行为。
(4)关于仿生指的是人们根据动物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研制出了一些仪器设备等,
请举出一列 。
24. (12 分)小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请你帮助他完成探究活动设计。
(1)器材:20 只蚂蚁,100 克白糖,100 克用醋浸泡的白胡椒粉,纸盒,塑料布,
放大镜。
提出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
作出假设: 。
实验装置如图(注:白糖和白胡椒粉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分别
置于大纸盒一角)
本次活动是要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除了要用到 ,还会用到观察法,观
察 20 分钟后,记录,重复 3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 第 5页,共 6页 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题 第 6页,共 6页
{#{QQABLQCAggAIQAAAARhCQwESCAIQkhAACYgGBAAEsAAAiRFABAA=}#}
镇(乡)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