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能据意读准“知”和“识”的读音。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意思等,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意思。背诵课文。(重点)2.能梳理信息,说清楚孔子对读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清楚明白地说出对自己的启发。(难点)3.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习惯。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快到了,在这次活动中,作为主持人,你准备向同学介绍哪些读书方法,或向他推荐关于读书的经典名句。在课前,我们先聊聊你知道的关于古人读书的名句有哪些?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梳理一、明学习目标,引出课题出示:第八单元页1.读苏轼诗句,明学习主题和目标。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知晓古人,引出梳理这节课我们先走进孔子,来聊聊他是怎样谈读书的?谁来介绍孔子?1.学生介绍孔子。2.点拨梳理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孔子。出示: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导:“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他弟子的经典言论被收录到《论语》一书中。3.出示《论语》资料,指名学生介绍。导:现在我们走进古人孔子,看看他是怎么谈读书的?活动二:读准读通,梳理文意一、朗读课文,顺学而导(一)据意断句,读准读通。1.自由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音不准确、句子读不顺的地方指导纠正。着重指导“知”和“识”的读音。2.指名朗读,在学生停顿位置不合适的地方点拨纠正:有标点的地方能停顿,没有标点的地方有时也需要适当停顿。3.小组赛读;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二)结合注释,梳理文意。1.借助注释,小组交流文意。2.指名汇报,顺学而导二、分组学习,梳理要点(一)指名小组汇报注释多的两个小句。1.出示句子,指名朗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说文意。重点指导“默”“诲”的意思。预设: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导人不知道疲倦。3.顺学而导,梳理学习方法。我们学习古文有方法:有注释的,我们可以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没有注释的字词,我们就结合上下文先猜一猜句意,或用扩词法探寻词义,从而疏通文意。比如“默而知之”的“默”字,一般我们常说“默写、默读、默默”,在这句话中,指的是“默默地”,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4.引导学生结合文意,梳理要点。(提炼板书: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二)指名小组汇报只有两个注释的句子。1.指名小组借助注释或扩词法梳理文意。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释:①知:同“智”,智慧。②敏:勤勉。导:上面的一个“敏”跟下面的“敏”的意思有区别,属于一字多意。现在你能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吗?预设: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努力求取知识的人。2.补充资料,帮助理解孔子的“好古”。播放视频:《韦编三绝》3.学生结合文意和视频资料梳理要点。(实事求是 勤勉好学)(三)指一小组汇报没有注释的句子。1.指名小组朗读句子,梳理句意。出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师点拨方法,引导梳理。导:这两句没有注释,大家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或用组词法等说意思。如:“吾尝终日不食”的“尝”和在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都是“曾经”的意思。3.你能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吗?预设: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追赶上了又担心会丢失。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4.根据文意梳理要点。(积极进取 学思结合)(四)小结:同学们,我们分3个类别,结合注释,结合猜测,说明白了孔子论读书的内容,梳理了6个要点。再回读课文,就能读得更好,不仅读准,还能据意断句,读好课文。活动三:依据文意,分条梳理1.小组讨论师:同学们读古文读得很好,根据注释,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已经大致读懂了意思。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学习本领就是能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学习了孔子谈读书的六个散句,现在我们来分条梳理,孔子谈读书到底谈了什么?结合要点,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孔子谈读书分为几类?怎么分?2.学生汇报孔子认为读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虚心好学;二要学而不厌;三要实事求是;四要勤勉好学;五要积极进取;六要学思结合。我觉得前面五点是谈读书态度,第六点谈读书方法。(板书:读书态度 读书方法)3.反三学习导:结合刚才的学习,给下面的句子分分类。出示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还要学会不断地回顾和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也没有收获。4.学以致用情境运用:在生活中运用六个《论语》中的句子。如:如果要激励同学实事求是读书学习,你选哪句送给他?如果要鼓励同学学思结合读书收获更大,你选哪句送给他?……5. 背诵课文填空背,全班齐背。活动四:梳理启发,拓展延伸一、联系生活,梳理启发1.结合自己读书体会谈启发导:六个散句都在谈读书方法,似乎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读书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下一番苦功夫。请你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哪个句子对你有启发。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1:我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认为《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之前,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好意思问别人,导致困难越积越多。今后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了难题,我要多向别人请教,哪怕是成绩比我差的同学。预设2:我觉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读书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最后耽误的是自己的学习。……二、梳理收获,拓展延伸1.梳理收获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谈读书”展开学习。在我们初读时,要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文意,据意定音,据意断句。在我们细读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关于读书的观点,我们深入学习,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真切地感受古代圣贤向我们传递的宝贵的读书经验。2.拓展阅读今天的学习是一扇窗户,打开窗户,放眼望去,古代圣贤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读书之道——郑板桥读书“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进露。”——这就是郑板桥读书之“问”。还有:司马光读书之“抄”,白居易读书之“疑”,袁枚读书之“品”,……他们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经验谆谆教导我们如何读书。请同学们收集《论语》中其它关于读书学习的语句摘抄下来,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人读书法展开阅读,我们在“校园读书节”上与同学进行读书分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