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诗词课题总览《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秋词(其一)刘禹锡《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以及《潼关》。这四首诗歌看似毫无关联,却暗含玄机。刘禹锡是中唐诗人,李商隐是晚唐诗人,陆游是宋代诗人,谭嗣同则是清代诗人。时代在变化,但是季节没有变,都是秋天,只是其中蕴含的人类情感,并不相通。素养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2.把握和分析意象,展开想象,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友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很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著有《刘梦得文集》。写作背景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但他乐观豁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这一切。从而作了《秋词两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读诗歌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liáoxiāozhāo读好一首诗,注意哪些要求呢 (1)掌握节奏;(2)控制语调;(3)运用停顿;(4)定好重音。新课讲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冷清萧条译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冷清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春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推开云层。排,推开。蓝天赏析对比。第一句先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悲秋的传统。第二句直抒胸臆,以“胜春朝”来热情赞美秋天,态度鲜明地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诗人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乐观豁达。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品读 感知意象美(1)诗人将自己奋发向上,豁达乐观的豪壮情怀投射在这首诗中的哪种事物上呢 (2)这是一只怎样的鹤 你从哪里看出来 这是一只酒脱的鹤这是一只勇敢的鹤这是一只向上的鹤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意为推开、冲破。 “上”意为向上、冲上(3)请你想象并揣摩诗人看到一鹤冲天的景象时的心理活动,用笔写下来,50字左右。3.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诗人借鹤寄托了什么?描绘了一幅万里晴空白鹤冲云而上的画面。诗人以“鹤”自喻,借白鹤排云而上的形象来表明自己在厄运面前奋斗不息、积极、乐观、向上的高洁情操。主旨归纳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写秋诗歌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豪迈的胸襟。课后作业1.写秋的古诗词很多,找出几首,看看风格有什么不同?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2.理解性默写。(1)《秋词》(其一)中诗人推出证据,写出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诗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论调,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达其观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白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秋日胜春朝”。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3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秋词(其一)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