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 H国某政党提出的对现任总理领导的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在议会投票中通过。根据H国宪法,不信任动议通过后,议会内席位最多的政党将获得优先组阁权。若该政党未能成功组阁,H国总统将解散议会并成立看守内阁,随后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由此可推断,H国( )①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对总统负责②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③总统无实质权力,形式上有权任命总理④实行两党制,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根据H国宪法,不信任动议通过后,议会内席位最多的政党将获得优先组阁权。这说明该国实行议会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故②正确;若该政党未能成功组阁,H国总统将解散议会并成立看守内阁,随后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这说明总统无实质权力,形式上有权任命总理 ,故③正确。该国议会不对总统负责,故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两党制,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议会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2.(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0月17日,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议会选举的正式结果。法律与公正党继续保持众议院第一大党地位,但未能超过半数席位,失去独立执政资格。由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以及“第三条道路”联盟、新左翼党组成的反对联盟获得多数席位。2023年12月11日,由法律与公正党的领袖莫拉维茨基领导的政府未能通过波兰众议院的信任投票,随后,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总理。2023年12月13日,波兰总统杜达任命新一届政府成员,随后新政府成员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可见,波兰( )①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②总理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③政党通过参加选举争取执政地位④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执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解析】【详解】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总理。2023年12月13日,波兰总统杜达任命新一届政府成员,随后新政府成员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可见,波兰属于议会共和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①正确,②错误;法律与公正党未能超过议会半数席位,失去独立执政资格,由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以及“第三条道路”联盟、新左翼党组成的反对联盟获得多数席位,获得执政地位,由此可见政党通过参加选举争取执政地位,③正确;波兰由获得议会超过半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政党制度的类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高中政治切记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3.(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2年10月,作为巴西劳工党总统候选人的卢拉在第二轮大选投票中获得50.9%的选票,再次当选巴西总统,但是政党纷争以及与国会的不睦关系给新政府蒙上了阴影。卢拉获胜后发表讲话,强调将为所有巴西人执政,而不仅仅是为那些投票给他的人。“为所有巴西人执政”( )①是弥合政党分歧和选民矛盾的内在要求②是改变国体、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③意味着其政权组织形式将发生重大改变④并不会使巴西资产阶级的地位真正受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解析】【详解】卢拉再次当选巴西总统,但是政党纷争以及与国会的不睦关系给新政府蒙上了阴影,其呼吁“为所有巴西人执政”是弥合政党分歧和选民矛盾的内在要求,并不会使巴西资产阶级的地位真正受损,①④符合题意;巴西的国体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所有巴西人执政”并没有改变这一点,②错误;巴西的政权组织形式没有发生重大改变,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政党制度的类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4.(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阿根廷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于2023年11月19日揭晓,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以55.95%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并组建新政府,米莱的强势崛起打破了阿根廷政坛被两大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局面。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虽然胜选,但接下来如何摆脱国会中左翼政党的强大掣肘,将是对新政府的主要考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阿根廷总统行使权力会受国会的制约②阿根廷政党制度实行的是两党制形式③阿根廷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相互监督④阿根廷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阿根廷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虽然胜选,但接下来如何摆脱国会中左翼政党的强大掣肘,将是对新政府的主要考验,这说明阿根廷的政体是总统制,阿根廷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但阿根廷总统行使权力会受国会的制约,①④正确;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打破了阿根廷政坛被两大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局面,说明阿根廷实行的是多党制,②错误;阿根廷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不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执政党通过行政机关掌握政治权力,在野党起监督政府和牵制执政党的作用,通过影响国会等方式制衡执政党,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不能死记硬背。5.(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当地时间2023年6月13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庭应诉。随后,他转场至新泽西州,在竞选活动上火力全开,抨击民主党对他实施“政治迫害”。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从内阁任命到大法官提名,从预算法案到税收政策,在各种问题上的明争暗斗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由此可见,在美国( )①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是总统选举②总统要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制约③总统是由选民通过选举产生的④两党竞争掩盖了其阶级属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解析】【分析】美国是总统制国家,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是总统选举,总统是由选民通过选举产生的,①③正确。美国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②错误。美国的两党竞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斗,不涉及掩盖其阶级属性的问题,④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和总统制、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干扰题肢,选出正确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6.(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4年1月,美国南部边境,得克萨斯州政府设置的“刀片铁丝网”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方面是民主党联邦政府要求得克萨斯州政府拆除铁丝网,并获得联邦最高法院支持;另一方面是共和党主政25州的州长联名站队,支持得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美国政治中这种分裂为USA和USB现象表明( )①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②美国的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③美国两党之争的闹剧展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④美国两党代表的具体利益经常有很大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详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①错误;材料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②不合题意;美国政治中这种分裂为USA和USB现象,表明美国两党之争的闹剧展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美国两党代表的具体利益经常有很大差异,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7.(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4年3月21日,某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选举计票结果。数据显示,87576075名选民参加了投票,投票率为77.49%。其中该国共产党候选人、新人党候选人、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分别获得4.31%、3.85%和3.20%的选票,而以独立候选人参选的现任总统则获得87.28%的选票,赢得2024年总统选举。由此可见该国( )A.是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要对议会负责B.国家元首由议会第一大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C.政党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的发挥重要作用D.实行多党制,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答案】D【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该国总统由选举产生,由此可知,该国不是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要对选民负责,A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国是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B错误;政党并不都是都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的,C错误;从材料可知该国共产党候选人、新人党候选人、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分别获得4.31%、3.85%和3.20%的选票,说明该国实行多党制,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8.(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M国总理经总统推荐,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由总统授权组建政府。N国总理经议会推举,由总统任命,向议会负责。对两国的共同之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②政府首脑都由总理担任③国家元首都不掌握实权④均采用了最好的政治外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M国总理经总统推荐,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由总统授权组建政府,由此判断该国属于议会制共和制;N国总理经议会推举,由总统任命,向议会负责,由此判断该国属于半总统制国家;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国家元首不掌握实权,而半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拥有相应的实权,议会制共和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首脑都由总理担任,均采用了最好的政治外壳,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和总统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选出正确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9.(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最大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以不足1%的优势选票赢得选举,当选下届韩国总统。韩国候任总统发言人表示,并没有讨论过现任总理留任问题,韩国新总理将由总统任命,经国会表决同意。由此可见,在韩国( )①一般由总统决定国家政策的走向②总理的任命受议会和总统双重制约③行政双头制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④政府总揽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详解】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最大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以不足1%的优势选票赢得选举,当选下届韩国总统。韩国候任总统发言人表示,并没有讨论过现任总理留任问题,韩国新总理将由总统任命,经国会表决同意。由此可见,在韩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一般由总统决定国家政策的走向,总理的任命受议会和总统双重制约,①②符合题意;韩国不是实行行政双头制,韩国总统总揽行政大权,总理只是总统的行政助手,③错误;韩国总统总揽行政权力,总统不对议会负责,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10.(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2年A国大选中,工党获得联邦议会多数席位,击败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获得A国总督任命后,工党党首成为新一任总理。此前,A国某州政府曾与B国签订了合作文件,但最终被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主导的联邦政府以违反《对外关系法案》为由否决。工党成功执政有望缓和与B国关系、恢复该合作。由此可推断出( )①A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用的是复合制②A国实行多党制,更能以民主方式保障阶级利益③A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实际运行中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④A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是A国和B国关系可能变化的主要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联邦制国家及联邦【解析】【分析】此前,A国某州政府曾与B国签订了合作文件,但最终被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主导的联邦政府以违反《对外关系法案》为由否决。这说明A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用的是联邦制的复合制,故①正确;2022年A国大选中,工党获得联邦议会多数席位,击败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获得A国总督任命后,工党党首成为新一任总理。说明A国实行多党制,更能以民主方式保障阶级利益,故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A国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故③错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A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不是A国和B国关系可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联邦制、多党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11.(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题(部分) 2019年: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2021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2023年: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十年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每届会议主题在“变”,为世界读懂中国、认识和理解中国道路打开不同的观察交流视角;“不变”的是,每届会议都能让世界深刻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坚定决心和行动。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变”与“不变”,我们要( )①有历史感,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中书写新时代答卷②有全球视野,立足各国国家利益,审视和构建国与国之间关系③有大国担当,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④保持战略定力,消除矛盾,共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解析】【分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变”与“不变”,我们要有历史感,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中书写新时代答卷,要有大国担当,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故①③正确。要立足本国国家利益,不是各国国家利益,故②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消除矛盾,故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由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参与全球事务,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12.(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间,中国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近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为许多国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在异国谱写大爱之歌。中国派遣援外医疗( )①创新了国家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 ②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③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④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中国派遣援外医疗并未创新国家之间交往的形式,①错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与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中国6派遣援外医疗队派遣,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3.(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3月,沙特、伊朗在中方斡旋和见证下和解,紧随其后马尔代夫和伊朗恢复外交,突尼斯和叙利亚恢复外交关系,胡塞武装发声与沙特和解……中方对沙伊关系的成功调解进一步推动了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可见中国( )①与沙特和伊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②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③倡导双边主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④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国与沙特和伊朗存在共同利益,但是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①错误;中方对沙伊关系的成功调解进一步推动了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可见,中国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智慧,②④符合题意;中国坚持多边主义,而不是双边主义,③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国际关系民主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4.(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强调,中美应设立新的愿景,共同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对中美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大国冲突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②当前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③建立国际新秩序成为中美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④竞争、合作和冲突是中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解析】【分析】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大国冲突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当前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应当互利共赢,共同发展,①②正确;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不是两国的战略目标,③错误;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理解中美关系的内容,运用基础知识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15.(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13年至2023年是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十年。这十年,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这体现出我国( )①彰显大国形象,主导国际生态治理规则的制定②致力于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③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④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作为外交立足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中国并不主导国际生态治理规则的制定,①错误;这十年,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这体现出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③符合题意;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6.(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月4日,中国政府与菲律宾政府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继续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将经济互补优势、人文交流优势等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在各自现代化进程中交融互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据此,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①一带一路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实体②中国与菲律宾保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双方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③双方在发展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鸣,双方国家的根本利益取决于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④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的倡议,不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实体,①错误;由材料可知,中国与菲律宾保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双方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②④正确;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17.(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十六届高官会在北京举行。非方与会高官和代表积极评价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论坛取得的成就,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方一直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以务实举措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非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更高台阶。由此可见( )①非洲一体化进程为中非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②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团结、稳固、高效的合作机制③中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④中非合作论坛是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的平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材料未涉及非洲一体化进程为中非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①不合题意;中方一直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以务实举措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非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更高台阶。由此可见,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团结、稳固、高效的合作机制,中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维护国际秩序,④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8.(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推动亚太发展、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的中国方案,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该讲话主要是基于( )A.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全球发展正道B.亚太合作需要各方汇聚智慧、共同参与C.亚太各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D.亚太各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答案】A【知识点】亚太经合组织【解析】【分析】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导向、绿色发展、普惠共享,是基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全球发展正道,要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A符合题意。“各方汇聚智慧、共同参与”是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做法,而不是试题所指的原因,B排除。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不是亚太各国都实行对外开放,更不是亚太各国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C错误。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而非强调亚太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法律法规19万多件;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接近发达成员水平;实际开放市场接近120个分部门,大大高于入世规定的9大类100个分部门……中国做出的上述努力( )A.表明我国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积极回应了世界对我国的期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C.彰显了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决心D.是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的体现【答案】C【知识点】发展开放型经济【解析】【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法律法规19万多件;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接近发达成员水平;实际开放市场接近120个分部门等,这彰显了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决心,故C正确。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利益,故A错误;题干内容没有强调我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20.(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21年是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各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③中国坚定维护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④中国奉行富邻睦邻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解析】【详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加强与东盟友好合作,说明中国与东盟各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①符合题意;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创造了多项第一,说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②符合题意;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坚定维护我国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③错误;坚持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 / 1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 H国某政党提出的对现任总理领导的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在议会投票中通过。根据H国宪法,不信任动议通过后,议会内席位最多的政党将获得优先组阁权。若该政党未能成功组阁,H国总统将解散议会并成立看守内阁,随后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由此可推断,H国( )①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对总统负责②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③总统无实质权力,形式上有权任命总理④实行两党制,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0月17日,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议会选举的正式结果。法律与公正党继续保持众议院第一大党地位,但未能超过半数席位,失去独立执政资格。由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以及“第三条道路”联盟、新左翼党组成的反对联盟获得多数席位。2023年12月11日,由法律与公正党的领袖莫拉维茨基领导的政府未能通过波兰众议院的信任投票,随后,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总理。2023年12月13日,波兰总统杜达任命新一届政府成员,随后新政府成员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可见,波兰( )①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②总理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③政党通过参加选举争取执政地位④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执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2年10月,作为巴西劳工党总统候选人的卢拉在第二轮大选投票中获得50.9%的选票,再次当选巴西总统,但是政党纷争以及与国会的不睦关系给新政府蒙上了阴影。卢拉获胜后发表讲话,强调将为所有巴西人执政,而不仅仅是为那些投票给他的人。“为所有巴西人执政”( )①是弥合政党分歧和选民矛盾的内在要求②是改变国体、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③意味着其政权组织形式将发生重大改变④并不会使巴西资产阶级的地位真正受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阿根廷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于2023年11月19日揭晓,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以55.95%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并组建新政府,米莱的强势崛起打破了阿根廷政坛被两大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局面。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虽然胜选,但接下来如何摆脱国会中左翼政党的强大掣肘,将是对新政府的主要考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阿根廷总统行使权力会受国会的制约②阿根廷政党制度实行的是两党制形式③阿根廷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相互监督④阿根廷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当地时间2023年6月13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庭应诉。随后,他转场至新泽西州,在竞选活动上火力全开,抨击民主党对他实施“政治迫害”。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从内阁任命到大法官提名,从预算法案到税收政策,在各种问题上的明争暗斗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由此可见,在美国( )①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是总统选举②总统要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制约③总统是由选民通过选举产生的④两党竞争掩盖了其阶级属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4年1月,美国南部边境,得克萨斯州政府设置的“刀片铁丝网”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方面是民主党联邦政府要求得克萨斯州政府拆除铁丝网,并获得联邦最高法院支持;另一方面是共和党主政25州的州长联名站队,支持得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美国政治中这种分裂为USA和USB现象表明( )①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②美国的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③美国两党之争的闹剧展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④美国两党代表的具体利益经常有很大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4年3月21日,某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选举计票结果。数据显示,87576075名选民参加了投票,投票率为77.49%。其中该国共产党候选人、新人党候选人、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分别获得4.31%、3.85%和3.20%的选票,而以独立候选人参选的现任总统则获得87.28%的选票,赢得2024年总统选举。由此可见该国( )A.是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要对议会负责B.国家元首由议会第一大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C.政党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的发挥重要作用D.实行多党制,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8.(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M国总理经总统推荐,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由总统授权组建政府。N国总理经议会推举,由总统任命,向议会负责。对两国的共同之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②政府首脑都由总理担任③国家元首都不掌握实权④均采用了最好的政治外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最大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以不足1%的优势选票赢得选举,当选下届韩国总统。韩国候任总统发言人表示,并没有讨论过现任总理留任问题,韩国新总理将由总统任命,经国会表决同意。由此可见,在韩国( )①一般由总统决定国家政策的走向②总理的任命受议会和总统双重制约③行政双头制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④政府总揽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2年A国大选中,工党获得联邦议会多数席位,击败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获得A国总督任命后,工党党首成为新一任总理。此前,A国某州政府曾与B国签订了合作文件,但最终被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主导的联邦政府以违反《对外关系法案》为由否决。工党成功执政有望缓和与B国关系、恢复该合作。由此可推断出( )①A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用的是复合制②A国实行多党制,更能以民主方式保障阶级利益③A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实际运行中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④A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是A国和B国关系可能变化的主要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题(部分) 2019年: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 2021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2023年: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十年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每届会议主题在“变”,为世界读懂中国、认识和理解中国道路打开不同的观察交流视角;“不变”的是,每届会议都能让世界深刻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坚定决心和行动。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变”与“不变”,我们要( )①有历史感,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中书写新时代答卷②有全球视野,立足各国国家利益,审视和构建国与国之间关系③有大国担当,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④保持战略定力,消除矛盾,共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间,中国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近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为许多国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在异国谱写大爱之歌。中国派遣援外医疗( )①创新了国家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 ②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③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④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3月,沙特、伊朗在中方斡旋和见证下和解,紧随其后马尔代夫和伊朗恢复外交,突尼斯和叙利亚恢复外交关系,胡塞武装发声与沙特和解……中方对沙伊关系的成功调解进一步推动了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可见中国( )①与沙特和伊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②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③倡导双边主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④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强调,中美应设立新的愿景,共同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对中美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大国冲突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②当前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③建立国际新秩序成为中美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④竞争、合作和冲突是中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13年至2023年是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十年。这十年,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这体现出我国( )①彰显大国形象,主导国际生态治理规则的制定②致力于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③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④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作为外交立足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月4日,中国政府与菲律宾政府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继续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将经济互补优势、人文交流优势等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在各自现代化进程中交融互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据此,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①一带一路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实体②中国与菲律宾保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双方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③双方在发展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鸣,双方国家的根本利益取决于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④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7.(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2023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十六届高官会在北京举行。非方与会高官和代表积极评价中非关系和中非合作论坛取得的成就,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方一直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以务实举措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非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更高台阶。由此可见( )①非洲一体化进程为中非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②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团结、稳固、高效的合作机制③中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④中非合作论坛是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的平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推动亚太发展、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的中国方案,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该讲话主要是基于( )A.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全球发展正道B.亚太合作需要各方汇聚智慧、共同参与C.亚太各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D.亚太各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19.(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法律法规19万多件;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接近发达成员水平;实际开放市场接近120个分部门,大大高于入世规定的9大类100个分部门……中国做出的上述努力( )A.表明我国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积极回应了世界对我国的期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C.彰显了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决心D.是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的体现20.(2024高三下·衡水模拟)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21年是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各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③中国坚定维护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④中国奉行富邻睦邻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根据H国宪法,不信任动议通过后,议会内席位最多的政党将获得优先组阁权。这说明该国实行议会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故②正确;若该政党未能成功组阁,H国总统将解散议会并成立看守内阁,随后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这说明总统无实质权力,形式上有权任命总理 ,故③正确。该国议会不对总统负责,故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两党制,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议会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2.【答案】B【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解析】【详解】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总理。2023年12月13日,波兰总统杜达任命新一届政府成员,随后新政府成员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可见,波兰属于议会共和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①正确,②错误;法律与公正党未能超过议会半数席位,失去独立执政资格,由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以及“第三条道路”联盟、新左翼党组成的反对联盟获得多数席位,获得执政地位,由此可见政党通过参加选举争取执政地位,③正确;波兰由获得议会超过半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政党制度的类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高中政治切记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3.【答案】B【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解析】【详解】卢拉再次当选巴西总统,但是政党纷争以及与国会的不睦关系给新政府蒙上了阴影,其呼吁“为所有巴西人执政”是弥合政党分歧和选民矛盾的内在要求,并不会使巴西资产阶级的地位真正受损,①④符合题意;巴西的国体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所有巴西人执政”并没有改变这一点,②错误;巴西的政权组织形式没有发生重大改变,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政党制度的类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4.【答案】B【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阿根廷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虽然胜选,但接下来如何摆脱国会中左翼政党的强大掣肘,将是对新政府的主要考验,这说明阿根廷的政体是总统制,阿根廷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但阿根廷总统行使权力会受国会的制约,①④正确;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打破了阿根廷政坛被两大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局面,说明阿根廷实行的是多党制,②错误;阿根廷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不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执政党通过行政机关掌握政治权力,在野党起监督政府和牵制执政党的作用,通过影响国会等方式制衡执政党,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不能死记硬背。5.【答案】B【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解析】【分析】美国是总统制国家,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是总统选举,总统是由选民通过选举产生的,①③正确。美国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②错误。美国的两党竞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斗,不涉及掩盖其阶级属性的问题,④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和总统制、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干扰题肢,选出正确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6.【答案】D【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详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①错误;材料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②不合题意;美国政治中这种分裂为USA和USB现象,表明美国两党之争的闹剧展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性,美国两党代表的具体利益经常有很大差异,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7.【答案】D【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该国总统由选举产生,由此可知,该国不是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要对选民负责,A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国是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B错误;政党并不都是都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的,C错误;从材料可知该国共产党候选人、新人党候选人、自由民主党候选人分别获得4.31%、3.85%和3.20%的选票,说明该国实行多党制,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8.【答案】C【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分析】M国总理经总统推荐,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由总统授权组建政府,由此判断该国属于议会制共和制;N国总理经议会推举,由总统任命,向议会负责,由此判断该国属于半总统制国家;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国家元首不掌握实权,而半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拥有相应的实权,议会制共和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首脑都由总理担任,均采用了最好的政治外壳,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和总统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选出正确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9.【答案】A【知识点】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解析】【详解】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最大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以不足1%的优势选票赢得选举,当选下届韩国总统。韩国候任总统发言人表示,并没有讨论过现任总理留任问题,韩国新总理将由总统任命,经国会表决同意。由此可见,在韩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一般由总统决定国家政策的走向,总理的任命受议会和总统双重制约,①②符合题意;韩国不是实行行政双头制,韩国总统总揽行政大权,总理只是总统的行政助手,③错误;韩国总统总揽行政权力,总统不对议会负责,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议会制与总统制及其划分标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10.【答案】A【知识点】政党制度的类型;联邦制国家及联邦【解析】【分析】此前,A国某州政府曾与B国签订了合作文件,但最终被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主导的联邦政府以违反《对外关系法案》为由否决。这说明A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用的是联邦制的复合制,故①正确;2022年A国大选中,工党获得联邦议会多数席位,击败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获得A国总督任命后,工党党首成为新一任总理。说明A国实行多党制,更能以民主方式保障阶级利益,故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A国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故③错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A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不是A国和B国关系可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联邦制、多党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11.【答案】B【知识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解析】【分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变”与“不变”,我们要有历史感,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中书写新时代答卷,要有大国担当,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故①③正确。要立足本国国家利益,不是各国国家利益,故②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消除矛盾,故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由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参与全球事务,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12.【答案】D【知识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中国派遣援外医疗并未创新国家之间交往的形式,①错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与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中国6派遣援外医疗队派遣,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3.【答案】C【知识点】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国与沙特和伊朗存在共同利益,但是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①错误;中方对沙伊关系的成功调解进一步推动了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可见,中国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智慧,②④符合题意;中国坚持多边主义,而不是双边主义,③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国际关系民主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4.【答案】A【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解析】【分析】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大国冲突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当前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应当互利共赢,共同发展,①②正确;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不是两国的战略目标,③错误;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理解中美关系的内容,运用基础知识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15.【答案】C【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中国并不主导国际生态治理规则的制定,①错误;这十年,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这体现出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③符合题意;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6.【答案】B【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的倡议,不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实体,①错误;由材料可知,中国与菲律宾保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双方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②④正确;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17.【答案】C【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解析】【详解】材料未涉及非洲一体化进程为中非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①不合题意;中方一直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以务实举措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非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更高台阶。由此可见,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团结、稳固、高效的合作机制,中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维护国际秩序,④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8.【答案】A【知识点】亚太经合组织【解析】【分析】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导向、绿色发展、普惠共享,是基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全球发展正道,要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A符合题意。“各方汇聚智慧、共同参与”是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做法,而不是试题所指的原因,B排除。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不是亚太各国都实行对外开放,更不是亚太各国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C错误。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而非强调亚太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答案】C【知识点】发展开放型经济【解析】【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法律法规19万多件;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接近发达成员水平;实际开放市场接近120个分部门等,这彰显了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决心,故C正确。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利益,故A错误;题干内容没有强调我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20.【答案】A【知识点】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解析】【详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加强与东盟友好合作,说明中国与东盟各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①符合题意;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创造了多项第一,说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②符合题意;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坚定维护我国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③错误;坚持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学生版).docx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