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模拟原创下水作文之5【含审题、立意】追寻自我,方得自在【原题呈现:湖北“宜荆荆恩”2025届高三起点考试】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现代文阅读Ⅱ中辜正厷一生都在做各种事要让他人“瞧瞧”。瞧瞧,谁才是指头县的老大!杨绛却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链接现代文阅读Ⅱ,辜正厷一生都在寻求他人的认可。第二部分是杨绛先生的观点,她更强调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通过材料确定关键词“他人/外界”、“认可”、“自己”,然后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他人/外界”的认可,如何建立坚实的自我认同。学生在展开讨论时,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1.“外界/他人的认可”对我们建立自我是否有积极作用;2.一味追寻“外界/他人的认可”,是否有可能让我们忽视自我价值;3.不管“外界/他人的认可”,一味坚持“世界是自己的”,是否有可能影响对自我价值的判断;4.如何在“外界/他人的认可”和“肯定自我价值”中寻求平衡。【立意参考】肯定与认可,助力人生路获得他人认可,人生才有意义不被他人定义,活出自身精彩摆脱他人目光,追寻内心真实适度参考他人,坚守自我本真起于他人认可,终于自我认同【下水作文】追寻自我,方得自在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像现代文阅读中辜正厷那般,努力做事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渴望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地位。然而,杨绛先生却告诉我们:“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恰似人生天平的两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权衡。诚然,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他人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希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百姓的赞誉,他们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但当我们将外界认可视为唯一目标时,便极易陷入功利的漩涡,失去自我的本真。过度追求他人认可会让我们在迎合中迷失。为了他人的一句赞扬,我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去做一些违背内心的事情。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如同被操控的木偶,在他人的目光和期待中机械地舞动。而且,外界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多元且多变的,我们又怎能在这纷繁复杂的声音中逐一迎合?一旦得不到认可,失望、沮丧乃至自我怀疑便会接踵而至,使我们陷入痛苦的深渊。世界是自己的,我们应如杨绛先生那般,坚守内心的宁静与笃定,专注于自我的成长与完善。陶渊明远离官场的喧嚣与纷争,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着生命的真谛,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乎外界对他“消极遁世”的评价,而是遵循内心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同样,科学家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默默耕耘,不惧外界的质疑与压力,专注于科学探索。她的世界里,是对医学难题的攻克,对拯救生命的执着,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认可。这份认可,并非她刻意追寻的,而是她坚守自我、不懈努力的必然结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隔绝于外界,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在自我与外界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参考,但绝不是左右我们方向的主导因素。我们应以一颗豁达之心对待外界的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借助外界的力量更好地成长。人生之路漫漫,我们应学会在喧嚣的世界中聆听内心的声音,追寻自我的价值。当我们真正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便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以从容之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收获真正的自在与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