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描人物摹神韵》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白描人物摹神韵》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线条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不仅可以勾勒轮廓,丰富画面层次,还可以表现画家的情怀。
导入
白描人物摹神韵
第 15 课
感知以线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中国画的美学价值
导入
白描人物画不着色彩,仅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形象,用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的线条,表现画面的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看似单一却意味深长。
导入
欣赏与探索
活动一
欣赏《送子天王图》
描绘了送子之神及其所乘瑞兽与天王及侍从天女等。该作品采用了“兰叶描”的技法,线条流畅,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画面布局上,将人物分组安排,使块面产生大小、松紧变化,而组与组之间又相互关联、照应。画面线条极富特色、线条的轻重节奏与粗细变化,使线条具有动感与生命力。此外,作品不着颜色,以“墨踪为主”,改变了传统重彩画法,为白描画、水墨画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送子天王图》(宋摹)(中国画) 〔唐〕吴道子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欣赏与探索
活动一
欣赏《送子天王图》
这幅画是吴道子所创“兰叶描”的充分体现,线条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入木三分。
《送子天王图》(宋摹)(中国画局部) 〔唐〕吴道子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兰叶描
是从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有其独立性。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
欣赏与探索
活动一
欣赏《八十七神仙卷》
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是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美术史上极为罕见的经典之作,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著名画家徐悲鸿认为此卷 “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这一作品历千年之久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现为徐悲鸿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八十七神仙卷》(中国画) 〔唐〕吴道子 徐悲鸿纪念馆
欣赏与探索
活动一
欣赏《八十七神仙卷》
作者运用流畅的线条,描绘稠密而重叠的衣褶,所有人物神情各异,神采飞动。构图整齐而不呆板,人物的安排也参差有致,组织地繁复而不显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总之,这幅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
《八十七神仙卷》(中国画局部)〔唐〕吴道子 徐悲鸿纪念馆
欣赏与探索
活动一
欣赏对比《送子天王图》与《八十七神仙卷》,说一说它们的形式风格有何不同?
《送子天王图》的艺术风格
更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八十七神仙卷》〔唐〕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唐〕吴道子
两者在形式风格上的不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八十七神仙卷》的艺术风格
强调线条的表现和人物形象的独立性。
VS
欣赏与探索
知识卡
白描: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即用墨线勾勒物象,突出其神韵。
白描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通过画白描不但可以练习造型、收集素材,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白描特点不写,只突出主题。
欣赏与探索
活动二
观察贺友直在《山乡巨变》连环画作品中的白描表现人物线条有何不同。
贺友直在《山乡巨变》连环画中使用的线条被称为线描。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贺友直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线条的运用、构图布局的处理,给人一种清晰明快、干净利落、面目焕然一新的总体感觉。
他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技法,最终选择了线描,因为这种技法能够更好地表现山明水秀的农村景象。
贺友直善于使用单线、复线、排线等多种形式的线条,使画面立体饱满,富有生命力。
欣赏与探索
活动二
观察詹忠效在《吉鸿昌就义前后》连环画作品中的白描表现人物线条有何不同。
运用了多种线条,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刚柔、虚实等变化,表现出人物和场景的丰富情感和动态效果。这种多样化的线条运用,使得画面既有力量感,又能传达细腻的情感。
1.线条的多样性与变化
2.线条的节奏与动感
使用节奏强的较密集的长短线,穿插交错、疏密聚散,创造出人物活跃在画面上的灵动效果。这种线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也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诗一样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3.线条的情感表达
通过线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例如,在描绘吉鸿昌烈士的英勇就义场景时,他可能会使用更为刚劲、有力的线条,以突出烈士的坚定和无畏;而在表现狱中战友之间的温情交流时,则可能采用柔和、流畅的线条,传达出一种温馨和悲壮的情感。
欣赏与探索
活动二
观察何家英在《晨读》白描作品中表现人物线条有何不同。
1.线条的流动性和流畅感
何家英的线条处理非常出色,细腻而优雅。他运用工笔绘画的技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身姿、面容和服饰。线条的流动性和流畅感给人一种柔美和舒展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2.线条的独立形式美感
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的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空间。
欣赏与探索
知识卡
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一、高古游丝描
二、琴弦描
三、铁线描
四、混描
五、曹衣描
六、钉头鼠尾描
七、橛头钉描
八、蚂蝗描
九、柳叶描
十、 橄榄描
十一、枣核描
十二、折芦描
十三、竹叶描
十四、战笔水纹描
十五、减笔描
十六、枯柴描
十七、蚯蚓描
十八、行云流水描
人物十八描: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1.高古游丝描
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2.铁线描
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3.琴弦描
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4.马蝗描
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5.行云流水描
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6.混描
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7.钉头鼠尾描
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8.曹衣描
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9.橛头钉描
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10.柳叶描
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
11.折芦描
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12.战笔水纹描
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13.竹叶描
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14.枯柴描
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15.竹叶描
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16.橄榄描
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17.蚯蚓描
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作业)
学习白描的勾线方法,感受线条的魅力。
勾线时注意中锋运笔,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要到位。
18.枣核描
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表现与创造
活动四(作业)
先拷贝再勾勒,临摹一幅完整的白描人物作品。
《步辇图》(中国画.局部) 〔唐〕阎立本 故宫博物院
表现与创造
知识卡
拷贝:中国画古法作画的一种方式,依据样稿先在宣纸上用铅笔轻轻勾出物象轮廓,再依铅笔线条用墨勾勒。
展示与交流
说说你喜欢哪位同学绘制的临摹作品。为什么?
1.改造前
欣赏与探索
评价与记录
1.我能感知白描人物画中线条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的艺术特点。( )
2.我会用白描技法表现人物形象。( )
3.我能尝试运用不同的勾线方法临摹白描人物作品。( )
学业评价:
请在下面3个知识技能选项中打“√”或“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