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词,理解“勋鉴”“殉职”等词语,能说出文章大意。2.学习作者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 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反复地朗读、细细地品味,从而感受毛泽东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朝鲜战争和毛泽东的生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给学生放映了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片段在这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三年里,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三年里,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朝鲜。其中,就有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毛泽东是伟人,可他同样也是父亲,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去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他的下一句是:意思是说:青山连绵,到处都是埋葬忠义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我们再读这句诗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再读一遍,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生朗读。二、出示目标有目标才有学习的方向,接下来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并齐读目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请把它多读几遍。1.拟定 勋鉴 殉职 眷恋 奔赴 踌躇 黯然 尊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挑一排学生依次读师:中国的词语都是带有感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一遍。2.谁能用以上的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三封电报的内容以及主席所做的电文批示。四、学习第一封电报出示第一封电报,指名读一下。同时理解词语:勋鉴、殉职这封电报的内容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殉职)(补充资料)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可以说岸英是主席唯一一个健康的儿子,主席在他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可是----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可想而知主席当时的心情。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有着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读句子,谈体会,老师出示相关课件师:作为主席,他希望岸英能成为一个为国家人民奉献的英勇战士,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只是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简单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幸福。然而,这样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同学们,你知道痛失儿子,此时主席最想的是——(见见儿子)。五、学习第二、三封电报出示第二、三封电报 学生朗读师: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圈出“破格”两字,能明白吗 (一般来说,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例把尸体运回家乡。)师: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对于主席来说,到底该怎样抉择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8自然段,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圈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并小组进行交流。学生圈画、写批注、小组交流。师: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十多万志愿军死伤战场上。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他们是:(出示)大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小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师: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但艰难抉择后的批示是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课文学到这里,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充溢着感动,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使人产生共鸣的文章的 (因为作者在文中细致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是呀,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感人。六、小练笔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主席已经出去了,只看见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七、课堂小结毛泽东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毛泽东也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父亲 常人情怀主席 伟人胸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