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规模气流在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某次西南低涡生成于乌蒙山东侧,给当地夭气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本次西南低涡形成时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1~2题。
1.在西南低涡控制下,当地易出现
A.持续晴天 B.气温骤降 C.大风扬沙 D.阴雨天气
2.西南低涡易在图示区域维持较长时间,主要取决于
A.水汽输送形势 B.暖气团势力的强弱
C.地形地势格局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里河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自1990年以来,图里河流域冻土出现退化现象,整个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但冬季径流量有所增加。下表为图里河1990 ~2020年各季节径流量占比数据。据此完成3~4题。
3.图里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湖泊水补给 D.冰雪融水补给
4.导致1990 ~2020年图里河冬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补给增多 B.积雪融水增多
C.河流结冰期延长 D.河流蒸发量减少
某同学在学习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时,绘制了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入射房屋内高度示意图(如下图)。据此完成5 ~6题。
5.该地位于
A.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B.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6.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A.该地昼长达最大值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西安日落西北方向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景观多样,自然带分异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自然带,判断正确的是
A.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乙——温带草原荒漠带
C.丙——温带森林草原带 D.丁——亚寒带针叶林带
8.图示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3年8月24日,日本开始向海洋排放核污水,部分核污水将乘着洋流向东扩散,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最终回到日本沿海。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核污水最终回到日本沿海,所经洋流依次是
A.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B.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C.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D.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
10.关于图示洋流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渔场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 B.乙洋流按性质分,属于暖流
C.丙洋流对沿岸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D.丁洋流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
巴芬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巴芬岛与格陵兰岛之间,通过戴维斯海峡和大西洋相通,其两侧海水性质存在明显差异。1616年5月,为探寻北极西北通道,航海家威廉·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下圈示意巴芬湾海域及其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1 ~12题。
11.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及形成动力分别是
A.自南向北流盛行西风 B.自北向南流极地东风
C.自南向北流极地东风 D.自北向南流盛行西风
12.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
A.盐度更高 B.降水更少 C.蒸发更少 D.结冰更早
海—气交换,是调控大气CO2浓度最有效的途径,深层海水又是表层系统最大的碳库。“海洋碳泵理论”是指以生物或生物行为作为动力,将大气中的碳元素传送到海底进而固存的过程。表层和深层海水温差越大,"海洋碳泵”活动能力越弱。下图为不同海域在“海洋碳泵”中的不同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海洋碳泵中海水流动方向,曲线箭头表示CaCO3的沉积作用)。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面四个海域中,“海洋碳泵”效率最高的是
A.北印度洋 B.墨西哥湾 C.英国北海 D.中国南海
14.“海洋碳泵”理论中,随着空气中 CO2浓度升高,则各海域
A.水中营养物质短缺,海洋中生物多样性减少
B.洋流流速减慢,海水密度趋于一致
C.“海洋碳泵”效率提高,海一气相互作用能力减弱
D.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促使石灰岩溶解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据此完成15~16题。
15.“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16.“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
A.我国出现“冷冬”的概率增加 B.我国出现“暖冬”的概率增加
C.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减少 D.我国的台风发生次数减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盛行风遇到地形阻挡会发生偏转。每年6~9月,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印度西海岸出现强度适中的上升流,有利于鱼类集聚,形成渔场。研究发现,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减弱的年份,该渔场会减产。下图示意6~9月印度西海岸的风和洋流。
( 1)分析印度西海岸上升流的形成过程。(6分)
(2)印度西海岸上升流强度适中对鱼类集聚有重要意义,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 3)简述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减弱的年份印度西海岸渔场减产的原因。(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4年7月阿塔卡马沙漠经历了罕见的强降雨后,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示意图。
( 1 )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原因。(6分)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阿塔卡马沙漠形成“沙漠花海”的条件。(6分)( 3)分析“沙漠花海”对当地动物生长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 ~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
(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指出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8分)
(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 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