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章节名称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计划学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包括人物画传统、山水画特色、花鸟画意义与表现方法,以及宋代以来肖像画理论精华。 (2)通过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学会从作品中理解画家思想情感、社会寓意和艺术表现。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审美情趣,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教学重点 (1)结合作品深入理解古代肖像画理论的价值内涵。 (2)赏析中国山水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特色及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 (1)深入解析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风貌。 (2)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及其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课文相关资料:《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及介绍。 (3)参考资料: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代表作品及理论书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作品(如《历代帝王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些画作在风格上有哪些不同吗?”(生:中国画更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细节的描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中西绘画的基本差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自主预习新知,小组合作探究分享知识并进行展示 (1)传神写照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及代表作品,特别是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为什么古人强调‘传神’?”(生:因为古人的肖像画不仅仅是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 接着,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历代帝王图》,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幅作品是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来“传神”的。(生:通过观察帝王们的眼神和表情,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在这幅画中,你认为哪位帝王最能体现‘传神’的特点?”(生:我觉得中间那位帝王的眼神非常有威严,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传神写照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加深理解。 (2)中西美术文化差异 教师活动:继续播放几组中西绘画对比图片(如《韩熙载夜宴图》与丢勒的《自画像》),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总结两种文化的审美基点。(生:古代中国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古代中国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写实美;古代中国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背后,反映出哪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生A: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教化,因此在绘画上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意境。/ 生B:西方的宗教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绘画的表现手法,更注重客观真实。) 随后,教师挑选出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进行点评:“非常好,大家已经捕捉到了中西美术之间的一些显著差异。”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中西艺术特色的理解,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通过讨论深化认识。 (3)图例赏析 1. 《历代帝王图》教师活动:详细介绍此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帝王的独特之处。(生:这位帝王看起来很威严,而旁边那位则显得温和得多。)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两位帝王的形象差异反映了什么?”(生:可能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统治风格的不同。) 2. 《韩熙载夜宴图》教师活动:解析画面中的人物关系和场景布局,提问:“从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或细节?”(生:我注意到右边有位女子正在弹琴,她似乎很投入其中。)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这幅画中的细节传达了什么信息?你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生:这幅画展现了当时的文人雅士生活,反映了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3. 《游春图》教师活动:讨论山水画如何传递情感以及画家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生: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应该是想表现春天的美好吧。)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如何表现春天的?你觉得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生:画中的树木和花朵都充满了生机,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4. 《清明上河图》教师活动:邀请学生一起探索这幅长卷画作的细节,包括人物、建筑、船只等元素。(生:我觉得这就像是一幅动态的照片,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这幅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你认为它传达了什么信息?”(生:这幅画展示了当时城市的繁华和人民的生活景象,反映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作品的深入剖析,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详细讨论丰富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三、知识拓展总结 教师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不仅在于技巧上的高超,更重要的是能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生:今天学习了之后,我发现以前对中国画的理解太肤浅了,原来它背后蕴含着这么多的文化意义。) 然后,组织一个小型分享会,请每位学生用一句话总结自己今天的收获,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审美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欣赏更多美好事物。(生A:我以后会更加关注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生B:我觉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艺术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新的启发?”(生C:我明白了艺术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更是用来理解和感知世界的工具。)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促进个人成长,让学生能够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滋养,通过分享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课后作业布置 (1)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古代中国画,分析其艺术特色及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比较古代中国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审美倾向,写一篇短文阐述你的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