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听赏)拉萨谣 教案 湘艺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听赏)拉萨谣 教案 湘艺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听赏)拉萨谣》音乐教案
教材内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40 分钟)
教材分析
《拉萨谣》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平稳,蕴含深厚情感。歌曲采用典型羽调式,通过简单却富有韵味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拉萨的风土人情与独特魅力,表达了对拉萨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如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青稞酒忘不了” 词句,生动体现藏民对家乡的深情。其音乐素材虽有重复,但民族风格鲜明,令人难忘,能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特色,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音乐基础和感知能力,对不同风格音乐充满好奇与探索欲。他们在之前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少数民族音乐,对藏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会产生浓厚兴趣。此阶段学生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过渡,有能力理解和感受歌曲情感与意境,但在准确把握藏族音乐节奏特点和复杂旋律时可能需要更多引导与练习。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上可能不够自信,需通过多样化活动鼓励其积极参与,大胆展现自我,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聆听并感受《拉萨谣》的优美旋律、独特节奏和深情歌词,体会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知音乐中蕴含的对拉萨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提升音乐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自信、准确地哼唱歌曲主旋律,用轻柔、连贯且富有韵味的声音演唱部分歌词,通过声势动作、简单舞蹈或乐器演奏方式参与表现,增强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创意实践
学生能依据歌曲意境和藏族音乐风格,自主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声势节奏或歌词改编,发挥创意与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体验创造乐趣。
文化理解
学生了解藏族音乐文化特点,感受拉萨的风土人情,理解歌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尊重和欣赏多元民族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藏族音乐风格,准确哼唱旋律,理解歌词含义,并用恰当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与意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藏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的准确把握,以及在演唱中自然融入藏族音乐风格韵味,使声音与情感表达相契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藏族特色乐器(如手鼓,如有条件)、自制简单打击乐器(如沙锤)、教学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展现拉萨美丽风光的视频,画面涵盖布达拉宫、雪山、草原、藏民歌舞元素,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拉萨有什么印象呢?”
简单介绍拉萨,提及它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有 “日光城” 之称,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藏传佛教圣地,激发学生对拉萨的好奇与向往。
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歌曲《拉萨谣》,为学生营造初步的音乐氛围。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对拉萨的印象,如美丽的风景、独特的建筑。
倾听教师介绍,了解拉萨的基本信息,带着期待准备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为感受歌曲情感和理解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歌曲初听(5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拉萨谣》歌曲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提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怎样?歌曲速度是快还是慢?”
再次播放歌曲,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提问:“大家能感觉到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活动:
初次聆听时,安静感受歌曲,在教师引导下思考问题,用语言描述歌曲带来的感受,如宁静、悠扬,判断歌曲速度。
再次聆听时,跟随音乐律动,尝试感受节奏特点,如节奏平稳、有规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和感知能力,让学生对歌曲整体风格有初步把握,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准备。
分段欣赏与学习(15 分钟)
教师活动:
分段播放歌曲,逐段引导学生欣赏。第一段播放时,提问:“同学们,这段旋律有什么变化?歌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起伏和歌词意境。
讲解藏族音乐中旋律多采用级进,音域适中,使歌曲旋律优美流畅且具歌唱性特点。结合第一段旋律,让学生用 “啦” 哼唱,感受级进旋律特点,体会其优美之处。
第二段播放前,介绍藏族音乐节奏特点,如常用附点音符、切分音增强韵律感和舞蹈性,让学生在聆听第二段时特别留意节奏变化,提问:“大家听到哪些地方节奏很特别?”
分段欣赏后,引导学生总结两段旋律和节奏的不同,加深对歌曲结构和音乐特点的理解。
学生活动:
分段欣赏时,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教师问题,描述旋律变化和歌词画面,如第一段旋律悠扬,歌词描绘了对拉萨美好事物的回忆。
跟唱第一段旋律,感受级进特点,体会其与歌曲情感表达的关系。
聆听第二段时,专注感受节奏特点,找出附点音符、切分音,通过拍手、跺脚方式模仿节奏,感受其韵律感。
参与总结两段异同,加深对歌曲音乐特点的认识,如第一段旋律优美,节奏平稳;第二段节奏更具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深入分析歌曲音乐特点,结合讲解和互动让学生理解藏族音乐旋律与节奏特点,提高音乐分析能力,感受歌曲结构美。
学唱歌曲(10 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让学生跟随教师歌声轻轻哼唱,感受发声位置和声音状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呼吸均匀、声音连贯。
一句一句教唱第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轻柔、圆润声音演唱,咬字清晰,重点指导附点音符和长音的演唱,如 “喝过的美酒” 中 “过” 字附点音符要唱准确,“酒” 字长音时值唱足,示范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带领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及时纠正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倾听、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用同样方法教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学生注意第二段节奏变化,表现出歌曲情感变化,如 “青稞酒忘不了” 要唱得更深情。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唱困难,鼓励小组间互相交流、分享演唱技巧和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声音、表情和动作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如声音轻柔表现回忆,微笑或深情眼神传达对拉萨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个性化表现。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范唱哼唱,感受发声方法,调整自己声音,注意呼吸和声音连贯。
一句一句学唱第一段歌词,认真模仿教师演唱附点音符和长音,反复练习,力求准确。
完整演唱第一段,积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纠正与评价,不断改进演唱。
学唱第二段歌词,注意节奏变化,体会情感变化,用声音表现。
分组练习,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演唱水平,推选代表准备展示。
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并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情感,在演唱中展现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范唱、教唱、练习和个性化表现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演唱技巧,深入理解歌曲情感,提高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培养音乐表现自信心。
拓展与表现(5 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藏族文化中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特点,展示一些藏族民间舞蹈动作,如甩袖、踏地,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感受其风格特点,提问:“同学们,这些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和节奏,结合已学舞蹈动作或自己创意,为歌曲创编简单舞蹈动作或声势节奏,提醒学生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如节奏的强弱、旋律的起伏。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创编成果,引导其他小组学生认真欣赏、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如 “这个小组的舞蹈动作与音乐配合得很好,尤其是甩袖动作很有韵味,如果步伐再整齐一些就更好了。”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展示的藏族舞蹈动作,模仿学习,感受其风格特点,回答动作特点,如动作舒展、豪迈。
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发挥创意,相互协作,为歌曲设计舞蹈动作或声势节奏,反复练习,力求与音乐完美融合。
分组展示创编成果,自信表演,同时欣赏其他小组表演,客观评价,学习他人优点,改进自己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包括《拉萨谣》的歌曲特点、藏族音乐风格、演唱技巧以及通过歌曲了解的拉萨文化,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和收获,肯定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如:“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和演唱了《拉萨谣》,感受到了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也了解了拉萨的风土人情。大家在演唱和创编中都表现得非常棒,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去发现更多音乐之美。”
作业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拉萨谣》给家人听,让家人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搜集更多藏族音乐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板书
《拉萨谣》
艺术特点:
旋律:优美流畅,多采用级进,音域适中,具歌唱性。
节奏:平稳有规律,常用附点音符、切分音增强韵律感和舞蹈性。
歌词:质朴深情,描绘拉萨风土人情,表达对拉萨的热爱与眷恋。
创作过程:
词曲作者简介(何训田、张鲁)。
歌曲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创作背景介绍(藏族文化特色、对拉萨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演唱《拉萨谣》,达成了教学目标。导入环节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分段欣赏和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藏族音乐特点,学唱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水平有所提高。拓展环节学生创意十足,展现了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节奏把握上仍不够精准,后续教学应加强节奏训练。评价方式可更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在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