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柴桑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柴桑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八年级第三次阶段适应性评估
地理
第一、二、三章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28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为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纪录片《航拍中国》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图1为北纬30°和长江沿岸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1.解说词反映我国( )
A.地势平坦 B.森林广布 C.火山众多 D.海陆辽阔
2.在我国,沿北纬30°能同时体验“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流速慢,横断山脉水能资源欠缺
B.中游河道弯曲,易发生洪涝灾害
C.下游支流众多,江阔水深,不利航运
D.鄱阳湖调节长江径流量的能力弱
表1为广东、辽宁、青海和上海四省(市)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此完成4~6题。
表1
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量/万 0-14岁/% 15—64/% 65岁及以上/%
广东省 12601 18.85 72.57 8.58
辽宁省 4259 11.12 71.46 17.42
青海省 592 20.81 70.51 8.68
上海市 2487 9.80 73.92 16.28
4.表中四省(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A.广东省 B.辽宁省 C.青海省 D.上海市
5.针对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的状况,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促进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B.人口进行跨区域迁移
C.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D.推迟法定最低结婚生育年龄
6.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 )
①提高人口出生率 ②提高抚养成本 ③增加劳动力供给 ④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农民最大的愿望。图2为1951—2020年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示意图,图3为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7~9题。
图2 图3
7.据图2分析,北京所在地区易发生洪涝和旱灾的年份分别是( )
A.1951年、1955年 B.1959年、1965年 C.1965年、1969年 D.1989年、2008年
8.据图3分析,北京所在地区农业用水最为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退耕还林 C.海水淡化 D.修建水库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大。图4示意我国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图4
10.下列地形区中,寒潮出现频次最低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海南岛受寒潮影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近 B.纬度低 C.地势高 D.植被多
12.寒潮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雨雪天气,影响出行 B.诱发虫害,作物减产
C.引发洪涝,房屋倒塌 D.阴雨绵绵,天气潮湿
我国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受水地有5100多万人口,他们因该工程而收获实实在在的益处。图5为该工程主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图5
13.该工程的名称是( )
A.引汉济渭 B.引江济淮 C.引黄济青 D.引滦入津
14.该工程位于( )
A.湖北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安徽省
15.该工程的主要效益包括( )
①生态,扩大沿线地区的湿地面积 ②减灾,降低沿线地区寒潮发生的频率
③调水,缓解受水地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④航运,实现南北两大水系间水运的快捷通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图6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6~18题。
图6
16.图中阴影区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7.图中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污染 D.草场退化
18.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以利用的土地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图7为我国风能分布图。据此完成19~21题。
图7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
C.东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
20.以下四地中,风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四川盆地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1.①地冬季风力发电量大,这时当地主要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图8为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平均等级结构图,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优。据此完成22~24题。
图8
22.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地区 B.黄淮海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东北地区
23.青藏地区耕地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位于高寒区,冻土、荒原广布 B.水土流失严重
C.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D.人口少,耕地需求小
24.下列漫画所示行为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山东省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沿海省级行政区,东部是山东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图9为山东省位置示意图,图10为山东省略图。
图9 图10
(1)甲区域一直是山东省每年降雪最早的区域,试分析其原因。(2分)
(2)判断乙处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3)3—5月,丙区域的河流易形成凌汛,简述凌汛形成的自然条件。(2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珠江,又名粤江,西江是珠江水系的最大干流。图11为西江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图12为珠江水系示意图。
图11 图12
(1)珠江流经了我国六个省级行政区及甲______(国家)北部;西江发源于______(地形区),流经滇、黔、桂、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最终注入______海。(4分)
(2)西江上游红水河河段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向是______,下游河段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向是______。(2分)
(3)从河流流量、结冰期两方面说出西江的水文特征。(2分)
27.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风能、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实现碳中和目标。读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图13),完成下列问题。(6分)
图13
(1)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不同,太阳能属于______资源。(1分)
(2)甲地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这里是我国风能开发的重要区域。(1分)
(3)据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大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地形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要说明我国在大亚湾建设核电站的原因。(1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023年12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下方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14)。
图14
(1)林地、耕地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2分)
(2)简述我国草地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2分)
(3)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