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1课程标准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要点提示: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2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时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反“围剿”以及长征的史实展开。教材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例,交代红军长征的原因;继而以长征为重点,既描述了惨烈的战役,也再现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历史性转折,特别突出了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概况,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与主要决定,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红军长征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认识到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培养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 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5教学方法和策略
1.设计围绕——史料化、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故事化)个别化和协作化、结构化、方法化、情感化”进行撰写 2.设计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61第一、二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活动2【活动】环节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1.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前四次“围剿”与反“围剿”中,国民党与红军的力量对比。 2.在实力悬殊的形势下,红军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方针?结果如何? 3.根据教材的描述,说一说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时采取的措施。 4.面对“围剿”,中共临时中央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 5.从教材的描述中,你了解到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你如何看待这个结果? 6.在此基础上,归纳补充红军长征的原因。
活动3【活动】环节二:红军开始长征
~1.播放《长征组歌》中的第一组歌曲《告别》,出示歌词,让学生体会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的无奈以及战略转移、坚持与敌人斗争的革命情怀。 2.以湘江战役为例,了解长征初期红军遭受的重大损失,结合图2——74,了解长征的行程和面临的艰辛。思考问题:湘江战役后,红军人数从出发时的8万多骤减到3万多意味着什么?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以及军队人数锐减的危险境地,你认为红军是否应该按照原计划行动?说说你的理由。 3.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了解红军此时必须对原有的战略方针进行调整。
活动4【导入】遵义会议
1.指导学生在图2—74中找出遵义的位置并阅读教材,思考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贵州前进? 2.结合红军长征以来的史实,说一说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3.遵义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的决定?为什么人们将其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活动5【活动】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1.以图2—74为辅助教学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地图上找到赤水、金沙江等地名,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2.结合图片师生共同感受长征的艰辛,如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3.结合阅读卡“彝海结盟”,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的民族政策,知道红军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因。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图2—74中找出吴起镇和会宁,了解红军胜利会师的情况。
活动6【导入】红军长征意义及
~1.根据提供的资料,让学生说一说对长征意义的认识。 2.在以上学习基础上,以图2—74为探究对象,回顾长征史实,通过以下问题的设计,认识长征精神。 (1)在地图上重走中央红军的长征线路,形成对红军战略转移的空间范围和自然环境的认识,体会“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2)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四个地方并标注时间,掌握在这四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在长征过程中具有的历史意义。 (3)结合图2—71和图2—72,阅读《七律长征》,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4)在地图上圈划诗中提到的地名,结合中国地形图,描述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感性认识长征的艰苦卓绝。 (5)《长征七律》也充分表达了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壮志豪情。你是从哪些文字感受到?这些词语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6)结合你在语文或其他学科学习到的长征故事,说一说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
课件18张PPT。红军长征和 遵义会议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  阅读教材,找出和红军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画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第五次“反围剿” ;湘江战役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教参光盘:长征路线示意图flash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   阅读地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找出发生以上重大事件的地名,并动手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自主阅读 了解概况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会宁会师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同桌合作一:说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故事,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同桌合作二:说说湘江战役惨烈的程度并分析原因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视频 四渡赤水出奇兵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一渡赤水 放弃渡江 游弋扎西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拿回遵义
三渡赤水 放弃遵义 假装北上
四渡赤水 回师贵阳 巧渡金沙同桌合作三:从四渡赤水可以看出,红军作战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_____年1月 ______会议会议内容:
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
选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了(会后)____________
会议意义:
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
挽救了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卡片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远不仅于此!”
──美国作家 史沫特莱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
──德国社会活动家 王安娜
“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
──英国中国问题专家 迪克·威尔逊
“长征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英国评论家 安东尼
(以上资料来源新浪网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小组探究:结合《七律·长征》和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说说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72.4%的青年人认为,值得现阶段继续发扬的长征精神是“团结一致艰苦奋斗”,64.8%的青年人认为是“不怕困难”。
32.7%和30.7%的青年人认为,长征精神中“独立自主”和“大胆创新”的部分,恰恰是我们在现阶段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网络调查)
请用相关的史实解释材料中提到的长征精神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 70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胡锦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