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知道日本侵华战争使蓄意已久的,通过七七事变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从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2).能够以南京大屠杀等史实为例,说明日本侵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历史图片和史料的分析,了解日本从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的过程。(2).通过合作探究、视频赏析说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学时重点 2.教学重点:知道七七事变的重要影响学时难点 3.教学难点:知道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活动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课教师:再过几天就是12月13日了,国家将要举行公祭日纪念活动,历史上的12月13日发生过什么事呢?——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问: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学生:1937年。教师:展示图片请不要忘记——1937年的那个令全中国人最寒冷的冬天!A、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B、日军采用了集体枪杀、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焚烧、活埋、军犬撕咬等屠杀手段,其野蛮暴行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难!它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引出课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师出示思考题:1、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详细了解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事件3、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在此基础上出示材料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时蒋介石对日态度如何?(2)从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得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张、杨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引出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卢沟桥的重要战略位置——展示地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①时间、地点②事件经过及特征——蓄谋已久,嫁祸于人③中国军队——29军奋起还击 播放《大刀进行曲》同时展出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的照片。他们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率部战斗,最后壮烈牺牲。④影响: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面抗战爆发问: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因此,从战争的范围,涉及的群众面来说,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八一三事变及淞沪会战 1937.8.13,上海。 日本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淞沪会战中日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 出示材料《一二八淞沪会战图》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当永远记住这个带血的数字:300000①用射杀、刺杀、活埋、火烧等方式杀害平民活动2【活动】活动 2、活体试验3、细菌战基地和工厂4、细菌战5、轰炸重庆、成都、昆明等后方城市重庆隧道惨案6、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寇侵华罪行的概括东北:掠夺资源,奴役中国人,镇压抗日部队,拿中国活人来研究细菌战。中原:占领中国华北、中南、华南大片国土 ,对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制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中 国人30万以上)抗日根据地:发动无数次扫荡,实行“烧光、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悲惨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学习这些有什么意义?同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启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珍惜反法西斯胜利成果;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警告日本深刻反省历史,不要威胁世界和平小结:知识梳理、巩固提升:全员参与、合作攻关设计问题材料: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议草案的通过,也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学生自由发挥后,教师出示参考问题)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回答(1)在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什么?结果分别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举例金华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史实一例。(3)“决议草案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从民族精神角度分析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国家设立这两个纪念日有什么现实意义?(从时代主题角度分析)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结束。活动3【活动】活动 设计问题材料: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议草案的通过,也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学生自由发挥后,教师出示参考问题)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回答(1)在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什么?结果分别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举例金华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史实一例。(3)“决议草案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从民族精神角度分析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国家设立这两个纪念日有什么现实意义?(从时代主题角度分析)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结束。【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以《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习的欲望,又能回顾所学知识。然后在课尾时让学生设计问题,提升他们的能力。视频、图片直观,歌曲能使人心潮澎湃,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在情境中渗透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件28张PPT。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拒不承认教科书事件不仅表明了日本政府对右翼分子的支持,也说明其一直以来企图淡化战争罪行的态度广义上讲,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QUANMIANQINHUAZHANZHENGDEBAOFA1、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详细了解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事件3、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先思考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时蒋介石对日态度如何???(2)从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得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张、杨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阅读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1. 卢沟桥的重要战略位置平汉铁路A三面包围B扼平汉、南下唯一通道★2.卢沟桥事变①时间、地点②事件经过及特征③中国军队④影响⑤结果1937.7.7,宛平县卢沟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发起攻击。蓄谋已久,嫁祸于人29军 奋起还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平津沦陷特征左上图为29军副军长佟麟阁、右上图为132师师长赵登禹。他们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率部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战死者光荣卢沟桥抗日 “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西南宛平城的卢沟桥经过:日军在宛平城外进行军事演习,慌称有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驻守当地的第 二十九军奋起还击。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因此,从战争的范围,涉及的群众面来说,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二、八一三事变及淞沪会战1.八一三事变1937.8.13,上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2.淞沪会战中日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1月,上海沦陷。3.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意义凇沪会战及会战中的大刀队三、日军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6个星期①用射杀、刺杀、活埋、火烧等方式杀害平民②抢掠、强奸中国妇女211人在杀人比赛中丧生2.731部队细菌战①活体试验东北哈尔滨②细菌战基地和工厂长春广州③细菌战湖南常德浙江宁波731防疫给水部队3.轰炸重庆、成都、昆明等后方城市重庆隧道惨案被轰炸后的成都4.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河北潘家峪惨案日寇侵华罪行东北:掠夺资源,奴役中国人,镇压抗日部队,拿中国活人来研究细菌战。中原:占领中国华北、中南、华南大片国土 ,对 城市进行轰炸封锁. 制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中 国人30万以上) 抗日根据地:发动无数次扫荡,实行“烧光、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悲惨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学习这些有什么意义?四、启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珍惜反法西斯胜利成果;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警告日本深刻反省历史,不要威胁世界和平。中国抗战起点中国全面抗战小结九一八日本七七日本“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时间:经过日军①卢沟桥②借口③突然蓄谋已久国民党: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长:赵登禹发展7月底:平津沦陷8月—11月:淞沪会战11月: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1937年7月7日材料: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议草案的通过,也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设计问题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回答 (1)在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什么?结果分别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举例金华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史实一例(3)“决议草案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从民族精神角度分析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国家设立这两个纪念日有什么现实意义?(从时代主题角度分析)参考(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加强民族团结,建立统一战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八大队抗日(3)爱好和平(4)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教学设计.doc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