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2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表现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等良好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为完成本课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把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感悟历史,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采取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2.课程资源的重组与素材的选择(1)开发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指学生在教科书中已获得的知识,及通过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积累的相关知识,并给予充分发挥利用。(2)对学生现有能力的合理利用,指学生的分析、概括、叙述、阅读、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3.多媒体的运用制作多种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二战的资料,并通过学生的听、看、问、答等活动,通过问题创设课堂情境 ,组织学生分析归纳,从而达到主体探究学习的课堂效果,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成为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探索的平台。3重点难点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忙的原因。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情景导入教师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教师提问)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2.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活动一: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前欧洲、亚洲的形势。活动二:学生进行讨论①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②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怎样决定了捷克的命运?③英、法与捷本无利害关系,况且法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④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与学生达成共识。教师概述: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败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1939年4月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的策划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爆发。(2)合作探究活动一:播放录像片:《德国突袭波兰》。学生分析:“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呢?”活动二:播放录像:《敦刻尔克大撤退》。学生绘制《德国占领欧洲各国示意图》,通过动手加深德国占领北欧、西欧、南欧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多个国家被占领的原因?为什么西线战场上出现了“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的状态?教师导语: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7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活动三:学生讲故事:在攻打比利时的时候,德军主力已经从比利时绕到了马奇诺防线背后,于5月14日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转锋南下。6月5日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意大利看到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对法宣战,同时出兵进攻法国的南部,6.14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22日,法国投降,法国号称帝国主义强国之一,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法国长期对德推行纵容政策,结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戴高乐将军坚持抵抗德国的侵略,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大屏幕显示《戴高乐将军人物像》,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概述: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盟军的连连挫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严重不满,就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手里的时候,5月10日张伯伦被迫辞职,邱吉尔继任英国首相。法国沦亡后,希特勒想劝说英国议和,遭到邱吉尔拒绝。于是,希特勒下令准备入侵不列颠。1940年7月10日德国为了控制空权,发动了称之为“不列颠之战”的大空战。活动四:播放录像片:《不列颠之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探究英国和法国受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教师导语:德国虽然失败,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活动五:播放录像片,《莫斯科保卫战》:大屏幕展示《苏德战场形势图》、《斯大林像》,学生看图,了解苏德战场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讲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过程。并讨论“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活动六:播放录像片,《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组织学生讨论:“有人说,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3.巩固小结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在欧洲扩军备战。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