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3)

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国共两党对建国的不同主张,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内战的爆发》
新课导入:
放一张抗战胜利后人民欢呼的图片。
设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对自己未来有何主张、看法?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命运,哪两种前途?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最终又走上了哪条道路?
新授:有一种企盼------和平民主
出示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
设问:在这八年的抗战中,主要是由哪两个政党带领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战?抗战期间,国共双方的势力都得到发展和壮大,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个党派。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节选)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节选)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小结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知,对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未来,国共两党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所以我们开头那段新闻说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对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
设问:蒋介石的反共内战的方针既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
问题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
(待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教师放映出蒋介石抗战后期将军队退缩至西南、西北一带的历史地图,从而有力的说明了蒋介石无法马上发动内战的原因,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培养学生多方面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问:蒋介石既不想放弃内战的念头,又不能马上发动内战,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有一场谈判--------万众瞩目
谈判桌上的较量
出示:8月14日20日和23日的电邀。
设问:从电报内容上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小组合走作探究: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一连三封言辞恳切的电报,如果你是毛泽东,你是去还是不去呢 为什么?
然而经过慎重的考虑,毛泽东决定去。
看视频重庆谈判。
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对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与关注呢?
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蒋介石玩弄反革命的两面策略)
(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这段历史和这次谈判的惊心动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总结过渡: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过渡:在和毛泽东进行谈判的过程中,蒋介石加紧了内战的步伐。
有人认为: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所以毫无意义。你怎么看?(学生讨论后总结)
有一对“战友”--------分道扬镳
亮出獠牙,直扑中原
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出示中原解放区的位置图。
材料1:(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指出:“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
——毛泽东《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指示
材料2: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
思考:从这两则资料中,你看出了什么?
出示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思考:
资料:1946年10月17日,最受蒋信任的参谋总长陈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用军事,三五月内可告一段落。任何一条铁路,两星期内可以打通。”
设问:①陈诚的话反映了国民党对于战争结果有怎样的预测?陈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
出示《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1946)
观察“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分析在内战开始时,国共实力对比如何?
对比项目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
120万
装备情况
美式装备(飞机加大炮)
(小米加步枪)
控制地区人口
3亿多
1亿多
外援
美国援助
没有援助
(设计意图:图表导学、自主探究、提取并分析所得信息,促使学生去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对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思考:②依据表格数据,说说国民党会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
面对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有何回应?如何应对?在这样的作战方针下,内战初期共产党取得了哪些成果?
阅读教材图4—5及其文字说明,了解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的概况
资料1:“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攻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他。”
资料2:“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资料3:“在不利情况下保存自己,正是为了在有利情况下歼灭敌人”
出示《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1947)
设问:这种变化预示着什么?
合作探究: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板书设计:
(黑板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