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爆发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战的爆发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内战的爆发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3-1-5途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本课对应的要点提示: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
教学目标:
1、依时序说出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较量的重大史实,即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内战爆发。
2、通过阅读教材、解读史料,明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比较国共两党的建国主张和行动,认识到国民党对内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认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
3、了解内战初期战况,通过解析战略战术,初步认识到“兵民是胜利之本”。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战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择,重庆谈判和内战爆发都是国共双方对两个前途的斗争。
难点:重庆谈判两方的意图和内战爆发的原因。另外,战略战术的运用也距学生生活认识有一定距离。
三.学生学习本课中知识面对的关键问题解答两点思考:
1、“为何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国共两党建国主张既然不同,为何还要谈判?”“既然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什么内战还是避免不了?”以上问题都是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问题。解答以上问题,学生需要丰实的史料做为支撑。然笔者认为,教材中铺设的中共七大对时局的研判和建国主张,比较以蒋介石的建国主张,不足以支撑学生解答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学生要解答以上问题,应了解的最关键的史实是——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共的力量已获得很大的发展,并控制了以华北为核心的大部分北方地区。这一史实使中国有了争取光明前途的可能性,也是蒋介石不得不与中共党谈判的主要原因。中共力量虽然获得大发展但相对弱于国民党,这是国民党敢于发动内战的重要原因。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增加了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国军事形势图加注双方军力力量对比,围绕这一直观的关键史实,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选择。并为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谈判,为什么谈判后还会爆发内战打下铺垫。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大大提升了学生认知的水平,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2)“共产党在军事、经济实力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扭转战争局面?”这也是本课教学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远离学生生活认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在设计中,主要应用了对比的方法,在对应的战略战术中作出选择和解析,笔者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尝试。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饱受战乱的中国人并没有迎来和平的生活,而是不久之后迎来了另一场战争,即国共之间的内战。今天,我们来聊聊内战的爆发。点题:内战的爆发
(一)铺垫原因
1、电报引之,解读军事形势图,知中国面临情况
讲述: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接受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来电报。
出示:电报内容(关键句: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设问:蒋介石有什么重要问题需要同毛泽东进行商讨?出示:军事形势图,加注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要求学生观察此图,加以推测。(接受日本投降,关键是哪党来接管日本控制的敌战区;接管苏军占领的东北地区;国民党政治军事力量如何进入共产党控制的区域特别是华北地区;共产党的军队和政权问题等。)
设问:归纳以上所有问题,思考: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战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两党关系的处理有几种可能性?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中国百姓分别带来什么影响?(如果当时的中央政府——国民党政府能够向共产党开放政权,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内可保持和平,有利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这个前途和命运是光明的。如果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专政,那么中国就会爆发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去,这个前途和命运是黑暗。即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情况。)(此处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和引导)
归纳承转: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这一问题摆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也摆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面前。
(设计说明:在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同时,铺垫了大时代背景和时局形势,为下面学习建构起支架)
2、学习两党会议内容,比较建国主张的不同
承转:对于此问题,国共两党早在1945年4-6月份抗日局势已明朗的情况下,召开各自的代表大会,提出主张。
活动: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中共七大内容和国民党大会内容,归纳中共七大内容。
比较:内战将导致黑暗的前途。中国七大规定的党的任务是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这意味着共产党主张怎么建国?(概括为和平建国的主张)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内战,黑暗的前途)两党的建国主张一致吗?(不一致)
(设计说明:在上文已明确时局的基础上,中共七大做为本课非要点知识,可简化处理,重在归纳出中共的建国主张,与国民党作以比较。)
(二)重庆谈判
1、解读史实,了解蒋介石邀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意图目的。
设问:蒋介石既然坚持一党专政,要发动内战。他为何又要发电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出示:①军事形势图组合文字资料:“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②“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
活动:解读史实,回答原因。(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内战,所以暂时作出和平的姿态)
2、推测验证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及效果。
讲述: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
设问:毛泽东去重庆有无风险?毛泽东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重庆谈判?你认为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验证:在学生推测的基础上出示两则史料来验证(①有的同志不能了解,蒋介石历来反共反人民,为什么我们又愿意同他谈判呢?我党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只要国民党的政策有所转变,我们就愿意同他们谈判,……中国的前途如何,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如何来决定。……。我们要加倍地努力,争取局势的发展有利于全国人民。——1945.10.17毛泽东重庆会谈回延安后,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关于重庆谈判》②“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忆“重庆谈判”)
出示:教材资料1(关键句: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讲述:毛泽东以身犯险赴重庆谈判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评价。
3、谈判结果
设问:民众对国共两党最高层的谈判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出示:教材资料2(文章: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一点小小的争执的谣言便足以使我们担惊受怕,一件小小组挑拨离间之举动,便足以使我们切齿痛恨。)据此说期待(达成和平协议)
设问:重庆谈判是否达成和平协议,顺应了民心呢?学生看书本,进行基本肯定的回答。
讲述:此成果的取得貌似朝和平的光明和满足民意的方向发展。
承转:然而,重庆谈判进行时,国民党在积极调兵遣将。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仍不时发生冲突。这一切表明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1946年初,双方又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这未能制止内战的爆发。
(设计说明:关于重庆谈判这个教学要求,关键在于双方谈判的意图目的及结果成效。其中蒋介石国民党一方要内战,却发电邀毛泽东谈判,这两者形成表面上的矛盾,是逆向思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采用史料解读法有利于学生从史料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毛泽东共产党一方七大已铺垫建国主张,与重庆谈判主要意图一致,是顺向思维,难度小,所以可先推测,后验证。至于其他更复杂的意图离开本课主线,笔者认为不必呈现。重庆谈判的最大成效在于中共一方借机向全国人民阐述了和平建国的主张,表明了力争和平的态度,获取了民心,与下文国民党发动内战失人心进行对比,要为分析战局变化打下铺垫。所以笔者在2、3环节中贯穿了民心一线。)
(三)内战爆发
1、内战爆发史实及原因归纳
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分,指挥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军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设问:中国人民为何盼不来和平?你认为导致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此处要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识到国民党对内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认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
2、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出示: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学生解读之。指出国民党方在军事和经济上占明显优势。
讲述:基于对实力的自信,国民党在战争初期以“全面进攻,速战速决”为战略方针,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设问: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共产党在军事上如何应战?学生看书。
活动:针对不同的军事形势,可以制定不同的战略战术,以下是三组对应的战略战术,请你辨识中共针对国民党的战略战术,采用的策略是哪一种,并给出解析,共产党为何用这种策略?三组对应的战略战术1、作战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守住根据地的每一寸土地;2、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分散兵力,全线防御;3、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阵地战。学生作出选择与解析。
讲述:战争中,共产党虽然失去了一些地方,但歼灭了大量敌人,在战场中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到1947年2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讲述: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被迫放弃该战略,转而对重要的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出示:转战陕北的图片。
设问:按图示,国民党军队在1947年3月开始重点进攻哪一解放区?中共中央的应对策略是转战陕北,而不是坚守延安?对此你有何看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与敌人硬拼,而是巧妙周旋,利用陕北优越的群众基础和有利地形,将敌人磨得筋疲力尽,肥的拖瘦,瘦得拖垮,然后寻机各个歼灭敌人,即蘑菇战术)
讲述:敌人的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了。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双方军队的力量变化(图示法:敌消我长)
设问:在你看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归纳原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民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设计说明:内战爆发这个教学要点,一是要归纳内战爆发的原因,从中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识到国民党对内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内战的过程,本设计基本上采用简述法。三是战争局面扭转的原因,这是内战爆发的要点,对于第一阶段的战略战术,笔者设计的是对比法,在对应的战略战术中作出选择和解析有利于降低难度,后一阶段采用的图示法,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也会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课堂总结:可请学生结合板书概述抗日战争胜利至1947年中国局势的发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蒋介石主要为了拖时间备内战、毛泽东共产党一方为顺民心争和平,双方展开重庆谈判,虽然达成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但终因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解放军通过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铺垫:中国共产党后来是如何彻底扭转战局,取得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最终摆脱黑暗的前途呢?下回分解……
五、板书设计
课件22张PPT。内战的爆发国共领导人庆祝协定的签订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接受无条件投降。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蒋介石有什么重要问题需要同毛泽东进行商讨?观察右图,加以推测。注:中共领导下军队有91万,民兵200多万。国民党400万军队主要在大西南。中国向何处去?
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蒋介石毛泽东1945年4月底至6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 。快速阅读书本,了解中共七大主要内容。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
1)分析战后国内形势,指出党的任务。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形势:党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这说明共产党主张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国面临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和平建国 蒋介石宣称,不能废除一党专政,今日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 国民党的建国主张与共产党的建国主张一致吗?内战注:中共领导下军队有91万,民兵200万。国民党400万军队主要在大西南。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要发动内战。他为何又要发电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有无风险?有的同志不能了解,蒋介石历来反共反人民,为什么我们又愿意同他谈判呢?我党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只要国民党的政策有所转变,我们就愿意同他们谈判,……中国的前途如何,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如何来决定。……。我们要加倍地努力,争取局势的发展有利于全国人民。——1945.10.17毛泽东重庆会谈回延安后,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重庆谈判?你认为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争取国内的和平“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忆“重庆谈判”民众对国共两党最高层的谈判有着怎样什么期待? 重庆谈判的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

通常被称为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国共领导人庆祝协定的签订美国帮助国民党运输军队到内战前线国民党军队乖美国军舰北上,准备进攻解放区(1946年6月)重庆谈判进行时,国民党在积极调兵遣将。
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仍不时发生冲突。
1946年初,双方又签订了《停战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分,指挥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军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国人民为何盼不来和平?国民党在战争初期以“全面进攻,速战速决”为战略方针,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阅读书本1、作战主要目标: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守住根据地的每一寸土地2、作战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分散兵力,全线防御3、主要作战方式:
运动战
阵地战√√√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共产党在军事上如何应战?识别中共战略战术,给出解析。全面
进攻重点
进攻国民党军队在1947年3月开始,重点进攻哪一解放区?中共中央的应对策略是转战陕北,而不是坚守延安。对此你有何看法?解读此图:蘑菇战术全面
进攻重点
进攻430
万人国民党军队兵力195
万人373
万人
130
万人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双方军队的力量变化在你看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解放军总兵力请结合本课板书叙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局势的发展。课堂总结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