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7.2 弹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7.2 弹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2 弹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学情分析】
这节知识内容较少,第一块知识弹力熟悉抽象,第二块知识弹簧识测力计简单枯燥,如何吸引学生是关键。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实践研究的范围,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并从活动中中不断强化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能辨别力到底是不是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熟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掌握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新课导入】
撑杆跳高要比普通跳高跳得高,它借助了什么?
下边我们就学习有关弹力的知识。
【新课讲解】
探究点一、弹力
活动1:老师向学生介绍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直尺、橡皮筋、撑竿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活动2:通过上述定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弹力的定义:
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活动3:动画演示微小形变,强调转换法这种物理思想。
有些物体的形变程度较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可以用转换思想把它放大。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是弹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压力也是弹力。
活动4:分组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答案,老师再总结:
弹力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有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活动5:老师强调: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探究点二、弹簧测力计
活动1:思考与讨论:前面我们学习了力,你知道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吗?
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活动2:老师出示各种弹簧测力计,并介绍其制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
活动3: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活动4:老师在学生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弄清分度值、校零,被测的力受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使用前来回拉几次目的是防止弹簧卡壳,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即:使用时注意:看、调、测、读四个环节。
活动5:老师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受力时的变形行为及其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包括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无论是何种材料,一般受力时都要发生形变。有的会发生弹性形变,有的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同材料发生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材料当受力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突然断裂,且无明显的塑性形变,这种性质叫做脆性。例如,轻轻一掰,饼干就会变成碎片。
力学性能是选择材料的重要指标。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时意外爆炸,举世震惊。
在随后的事故调查中,物理学家费恩曼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了问题的原因:航天飞机上有一个环形圈零部件,它嵌在火箭两个部件的接合处,以防止燃料在燃烧时从缝隙泄漏出来。发射当天的天气非常寒冷,环形圈变得非常坚硬,密封效果变差,造成燃料漏,酿成惨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很多具有特殊力学性能的新材料。有的材料不但很轻,而且强度很高,例如铝合金、碳纤维等。有的合金材料还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用这种材料制作的产品,经过冷却,可以揉做一团,等到受热后,形状会自动恢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1.弹性形变,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布置作业】
(一)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8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板书设计】
第2节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生活中的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