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三学期第二次月考政 治 试 题(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B.哲学为自然研究家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自然研究家应努力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D.哲学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曾就路边的花和朋友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一观点(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③否认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④认为人的心灵是世界的本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期间,中国电影拍摄的题材,主要是对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进行刻画的革命电影以及表现祖国建设热潮的新时期电影。“文革”结束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生机,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热潮,致力于揭示人情、人性,关注个体价值和个人尊严,将视角对准了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焕然一新,电影题材也随之更加多元多样,以博得观众的喜爱。从中国电影题材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不存在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③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采煤机司机身着白衬衫,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操控位于地下240米的采煤机,实现5G网络远程“一键采煤”;高6.8米、载重170吨的无人驾驶矿车井然有序地穿行于矿坑之中,工作人员远在千里之外,通过5G网络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矿区情况……5G采矿的出现说明( )①人可以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②主动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更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人能运用技术建立新的联系,克服传统采矿局限④新出现的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塔中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这里到处是干透了的沙子,夏天地表温度常在70摄氏度以上。2012年开始,每逢春季,塔中油田的员工每天晚饭后都会到作业区的公寓整沙地,挖坑栽树。十年来,塔中油田的员工一茬接着一茬干,年年在沙地里播新绿。如今的塔中油田,实现了油气开发和沙漠绿化“比翼齐飞”,宛如一块巨大的绿毯飘落在沙海里。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 )①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质的飞跃②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③事物的发展是在渐进的量变中实现的④事物的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右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抓住机遇,赢得做好事的主动与优势B.对未来充满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C.正确发挥能动性,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D.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7.深化改革永不止步,在先行区要用活投石问路的方法,抓好试点,在一定范围内先行先试,充分检验其效果,成功总结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更大范围的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抓好试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先行区投石问路的方法包含着可复制推广的经验②先行区投石问路的方法寓于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中③先行区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④先行区试点体现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这说明( )①真理在超越历史条件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发展中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④实践是发展的,追求真理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剩菜盲盒”实际上是指商家将即将过期或未售完的食物打折组合出售。这种做法因省钱、有趣和环保而受到年轻人欢迎。然而,由于盲盒的随机性,消费者难以提前了解产品详情,这可能导致消费纠纷和对食品品质的担忧。“剩菜盲盒”要实现长久发展需要(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③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牢质量关 ④经营者尊重市场规律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逆行人生》是2024年暑假档最受欢迎的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外卖员工作的辛酸史,同时也突显了中年人负重前行的残酷现实,引起观众们强烈的共鸣和代入感。这说明( )①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文艺创作中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③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和最终享有者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8月20日,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蓝本,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塑造独特角色,展现中国古典美学韵味,成为游戏界新星。《黑神话:悟空》的上线在游戏界乃至整个文化领域引发强烈震撼,人们无不为其展现出的惊人中国魅力所倾倒,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契机。可见,《黑神话:悟空》的大火有利于( )①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文化活力③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减少文化隔阂 ④发展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通过情景再现、纪实拍摄、科学实验以及三维动画等手段,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科学原理,在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和完善③创新传统文化呈现方式,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批判地予以继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2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们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进伟力,不畏艰难险阻,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由此可见( )①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②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③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④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的展览分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三个单元,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双方的文化交流史,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这说明( )①通过中法文化对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文化的多样性繁荣了世界文化,增添了文化色彩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④外来文化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首倡并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呼吁传承丝路精神,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形成政治、经济、人文“三轮驱动”……这些中国行动意在( )A.借鉴外域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B.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推动多样文明的和平共存C.让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融合中减少差异,以实现发展D.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6.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主创团队经过三年的调研和考察,通过采风、采访、重走张桂梅家访的路挖掘真实案例,并将拍摄地选在华坪女高旁,选用云南当地学生扮演角色。该剧用叙事方式展现了女性在教育战线上的坚韧与奉献,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充满人性光辉和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佳作,获得市场高度认可。这对影视创作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的各种文化需求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取创作灵感③丰富优秀文化产品的市场供给,着力提升作品的经济价值④鲜明突出作品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月23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分阶段、有计划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处理好“自然无为”和“积极有为”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关系要把“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工作摆上日程,“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为主要抓手,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谈谈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应如何处理好“自然无为”和“积极有为”的关系(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央经济会议指出,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回升向好;2024年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 (GDP)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 达到89358元, 比2022年增长5.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短板。继续落实为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帮扶政策;持续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及时调拨跨省调剂资金,支持困难省份养老金发放。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的正确性。(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建功重大工程,青年建设者不畏艰险、矢志创新,“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高高飘扬;奋战脱贫攻坚,千千万万青年扶贫干部深入农村,在岗位上呕心沥血,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保卫祖国边疆,青年战士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无畏无惧、用心守护……新时代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彰显出肯吃苦、战胜苦的锐气与担当,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谈谈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如何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就是告诉我们要弘扬延安精神,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的力量,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从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到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在诸如流行音乐、时尚娱乐等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在文化交流中逐渐变得相似,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开始穿着类似的服装、听同样的音乐、玩同样的游戏、追捧同样的电视剧或电影。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交流能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但也会使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同质化。请你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8分)高2023级政治试题 第9页 共10页 高2023级政治试题 第10页 共10页高2023级政治试题 第9页 共10页 高2023级政治试题 第10页 共10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A C C B C D B题号 11 12 14 14 15 16答案 A B D C B D1.B【详解】B:“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正确。A: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在材料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C: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错误,C排除.。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D错误。2.D【详解】①④:“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一观点把花的开与闭看作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是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排除,④符合题意。②③:题干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并未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②符合题意,③排除。3.B【详解】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实践,构成了相应时期的电影题材,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存在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①正确。②: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物质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②错误。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内容的变化就其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变化,而非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③错误。④:电影题材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④正确。4.A【详解】①③:“采煤机司机身着白衬衫,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操控位于地下 240米的采煤机......工作人员远在千里之外,通过 5G网络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矿区情况”说明人可以在意识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可以运用技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克服传统采矿局限,①③正确。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比较哪个联系更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④: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④错误。5.C【详解】②④:塔中油田的员工一茬接着一茬干,年年在沙地里播新绿,最终成功实现了沙漠绿化,这启示我们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也说明事物的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质变,②④正确。①:材料强调注重量的积累,未涉及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①与题意不符。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单纯的量变不能使事物实现发展,③说法错误。6.C【详解】C:漫画显示,一个人出于好心帮别人打伞,但却遮住了被帮助人的眼睛,给被帮助人带来了麻烦,这启示我们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C符合题意。 AB:材料强调的是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抓住机遇,也未涉及道路的曲折性,AB不符合题意。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7.B【详解】①④:先行区投石问路的方法属于特殊性,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属于普遍性,先行区投石问路的方法包含着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体现了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说法正确。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先行区投石问路的方法属于特殊性,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属于普遍性,②说法错误。③:材料未体现问题导向,③排除。8.C【详解】②④:依据题意,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说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真理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表述不准确,①排除。③:“真理具有反复性”的表述不准确,应该是“认识具有反复性”,③排除。答案第 1页,共 3页9.D【详解】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①错误。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未必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且这也不是推动“剩菜盲盒”长久发展的要求,②错误。③④:“剩菜盲盒”因省钱、有趣和环保而受到年轻人欢迎。然而,由于盲盒的随机性,消费者难以提前了解产品详情,这可能导致消费纠纷和对食品品质的担忧。“剩菜盲盒”要实现长久发展需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牢质量关,从业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合情合理处理食物,③④正确。10.B【详解】①③:《逆行人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外卖员工作的辛酸史,同时也突显了中年人负重前行的残酷现实,引起观众们强烈的共鸣和代入感。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和最终享有者,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未体现文艺创作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②排除。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错误。11.A【详解】①②: 《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蓝本,融合中国文化元素。《黑神话:悟空》的大火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契机。可见,《黑神话:悟空》的大火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文化的活力,①②符合题意。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③表述错误。④:材料为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容,不涉及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不符合题意。12.B【详解】①③: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通过丰富的表现手段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感受科学和文化,启示我们要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也说明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重要性,①③正确。②: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表现和传播的是已有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和完善,②排除。④: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④排除。故本颖选 B。13.D【详解】①: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①排除。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②表述错误。③:抗战精神能够凝聚奋进伟力,不畏艰难险阻,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所以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应选。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发展的,④应选。14.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本意不是通过对比中法文化,衬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①排除。②: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②正确。③:双方百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两国文化的发展,③正确,④:外来文化性质有两面,不一定都起推动作用,另外,外来文化也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排除。15.B【详解】中国通过首倡并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等多种行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推动多样文明的和平共存,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所以 B符合题意。“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和“减少差异”的说法错误,A、C排除。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而不是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所以 D表述错误。16.D【详解】①:满足人民合理的文化需求,①排除。②④:该主创团队从真实案例取材,并将拍摄地选在华坪女高旁,选用云南当地学生扮演角色,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充满人性光辉和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佳作,获得市场高度认可,这启示我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取创作灵感,也强调要鲜明突出作品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②④正确。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③排除。17.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把握好“自然无为"和“积极有为”这一对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4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答案第 2页,共 3页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应抓住“自然恢复”这一主要矛盾,同时要兼顾“人工修复”这一次要矛盾,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生态保护修复。(4分)18.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针对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短板,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我国 GDP的稳步增长,推动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激发社会生产的活力与创造力。(4分)19.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农情怀,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3分)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3分)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砥砺奋发。(3分)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分)20.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弘扬延安精神,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的力量,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4分)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延安精神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弘扬延安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21.该观点是片面的。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或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各国在流行音乐、时尚娱乐等领域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该观点看到了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推动作用,有合理的一面。(4分)②在文化发展中,如果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同时,做到了立足国情,坚守本民族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即使文化现象在文化交流中逐渐变得相似,也不会导致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该观点有其不合理性。(4分)答案第 3页,共 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2023级第二次月考答案.pdf 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