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思想政治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思想政治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丹东市 2024 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1-5 BACDA
6-10 DBDBA
11-15 CBDDA
16-20 AABCD
21-25 BCDCB
26-30 CDCAB
31.(每点 4 分,共 16 分)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③凝聚社会合力,助推实现中国梦(或者答“每个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
之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④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32.(每点 3 分,共 12 分)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省人民在省委领导下绘制“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工笔画”,
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姓富”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③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强”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
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美”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文明程度高”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33.(每点 3 分,共 12 分)
①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
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案第 1 页,共 1 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丹东市 2024 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政治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右图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猪龙。玉猪龙是新石器时
代晚期祭祀或墓葬中的礼器,对后世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产生
④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的氏族长无特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劳动者出卖其劳动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②资本家靠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获得巨大利润
③工人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却拥有充分的自由
④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
政治第 1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①没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没有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设计蓝图
④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及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毛主席在 1949 年写了这样一段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A.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B. 推动国际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
C.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D.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为敏锐、最为准确、
最为根本地把握到了时代的精华和社会实践的本质”。关于唯物史观,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④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充分必要条件,面对资本主义
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然敲响,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社会的未
来方向。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阐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目标
③首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
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完成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政治第 2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8.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
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符合题意的是
①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通过和平方式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坚持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
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表现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为了引导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某校开展“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
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下列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①锤镰劈路千山绣,党帜飘扬九域红——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天地玄黄中国梦,“一带一路”谱华篇——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红旗漫卷乾坤定,热血奔流社稷坚——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开放国门迎万邦,改革潮涌谱华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
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
路。这意味着我国
A.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C.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D. 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
同志领导建立的植根中华大地、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人民愿望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
越性,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③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
④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地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政治第 3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13.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
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取得了独
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①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被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总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1956 年党
的八大、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 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国情并把握主要矛
盾。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①表明满足人民美好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已转变为供给不足
②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
③标志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
④说明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③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
④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开启了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②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17.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极大地提
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了改革开放的活力
③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④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政治第 4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从 1919年至今,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图,
完成第 18-19题。
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党的诞生使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1978 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赶上时
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
①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只有在历史选择中明确道路为什么“通”,在历史自觉中清晰理论为什么“灵”,在
历史实践中印证制度为什么“优”,在历史积淀中凸显文化为什么“美”,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才能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
①旨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制度的优越性
②作为党的出发点有利于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③有利于在把握历史大势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所彰显的精神价值的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中国
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
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理解正确的是
政治第 5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全新境界
②体现了我国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③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就
④彰显了我们坚定不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栉风沐雨,浴血淬火。90 年前,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巧渡金沙
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一篇篇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凝练为伟大
的长征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征程上,要继续取得更大的成
绩,我们应
①把长征精神作为一切的工作的出发点 ②坚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懈努力拼搏
③推进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敢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实践。从两千多年前联通亚欧非
的陆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
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新实践,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这说明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国际主导力显著提升
③中国梦与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息息相通
④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机遇和进步,不是威胁与倒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下列选项能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A.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要求要自立自强
B.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
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
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现成的方法
③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④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政治第 6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26.某中学高一学生在国庆假期规划了自己的旅游行程表,如下所示,他一天的活动中为
其提供服务的经济成分依次是
① 8:00 从南通乘高铁出发到苏州
②14:00 参加第七届大新村丰收节并参观智慧农业区
③18:00 入住叔叔家开的连锁酒店
A.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个体经济 B.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私营经济
C.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D.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27.浙江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巴黎奥运会周边商品 70%的市场份额为
“义乌制造”,义乌搭上了奥运会的列车,把握住经济增长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
①我国民营经济享有优先发展的市场环境
②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民营经济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某地通过打造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助力乡村发展。如龙虾产业覆盖养殖、加工、流通、
餐饮、旅游全链条,总产值达 191 亿元,带动了当地 20 多万人就业。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意在
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
②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某省不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通过“横向合并”“纵向联合”“专业化整合”,实现国
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此举有利于
①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②优化布局提升国有经济影响力
③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
④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是因为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②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④公有制经济的生产效率高于非公有制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政治第 7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大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不仅基本消除了国内贫困,而且谱写出人
类反贫困斗争史上辉煌篇章。回顾中国减贫实践的伟大历程,再次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
党和国家将扶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
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上下齐心、社会合力形成磅礴之势推动脱贫
攻坚取得了根本性实效。进入新世纪,我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支
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积极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
慧和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知识,谈谈中国减贫实践对实现
中国梦的启示。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
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十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
领导下,汇聚奋进之力,一笔一画把“强富美高”
新江苏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
“经济强”:5个城市经济总量过万亿。“百姓
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72万元增加到 5.27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
一。“环境美”:在经济总量接近翻了一番的同时,单位 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
26.4%、30.9%左右,连续 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社会文明程度高”:13个设
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江苏浇灌出绚丽的社会文明之花。
结合材料,分析江苏省绘制的“工笔画”是如何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基本方略的?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
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
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
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坚持用
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理解和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
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知识,说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依据。
政治第 8页共 8页
{#{QQABCQAQggigAgBAABhCAw3ACACQkgAAAYgOAEAAsAIAC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