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专题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拓展延伸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专题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拓展延伸类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专题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二部分 阅读
复习任务 拓展延伸类
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
考点 建言献策
解题方法
1.要明确所有的建议都要与材料密切相关,不可以脱离材料随意发挥。
2.要通读每一则文字材料,并仔细研究图表材料,概括出作者(人们)所认可的
或不认可的事件、现象、做法、观点等,并发现不足与错误。
3.对于材料中的内容,作者(人们)认可的就顺其意提建议,不认可的就反其意
提建议。或提出如何避免某种不好的现象、事件再度发生,或提出如何弥补
不足之处、改正错误、改善现状等。
4.表述要分点,语言应简洁流畅,针对性要强。
真题再现
1.[2021福建中考] 如果要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你有哪些建
议 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硬件、文创、宣传、服务四个角度中任选两
个角度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示例 硬件:升级改造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如
建造用于再现革命历史场景的视听体验馆。
文创:开发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新的文创产品,如文化衫、水杯、折扇。
宣传: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如举办手绘红色旅游地图趣味赛,推
出红色专题宣传片。
服务:利用新技术提供数字化服务,丰富旅游体验,如推出馆内人工智能导游。
2.[2020福建中考] 如何才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你
的建议。(4分)
【参考答案】 ①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执行志愿
者服务项目;②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安排要更灵活、更人性化,要有利
于发挥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
考点 语言表达
解题方法
类型1 观点表达
题型一:题中未 给定观点。 1.阐述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
2.阐述持有这一观点的理由,理由必须充分(摆事实、讲道
理);理由分点写,可用分号作分点的提示。
3.阐述的语言必须连贯通顺。
题型二:根据题 干要求,对特定 的观点发表自 己的看法。 1.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点。
2.从材料中寻找可以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并展开阐述。
3.恰当引用生活事例、社会事例、名人名言、谚语等作为论
据进行阐述。
类型2 宣传语
1.紧扣活动主题,有针对性。从材料或文章内容出发,提取、概括符合活动
主题的相关信息。
2.语言要质朴亲切,简洁明确。思想要健康向上,同时又具有警示或启发的
宣传效果。
3.要讲究技巧,有创意。可巧用修辞,增强感染力。尽可能押韵,使其朗朗上
口,便于识记。
4.如有示例,注意分析其句式、字数,修辞、立意等,与示例形式、意思相近。
类型3 推介语、推荐语
人物推 荐语 ①述说人物的主要事迹;②抓住人物精神,准确描述,阐明理由;③
准确评价人物;④言简意赅。
【答题规范】 称呼+所推荐人物及其事迹+人物的精神+赞美
自我推 荐语 ①明确自荐什么,如角色、岗位等;②阐述与自荐主题相关的优点;
③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答题规范】 称呼+与自荐内容相关的优点+结论(能够胜任)
风景推 荐语 ①述说风景的名称、特色;②追溯历史渊源,趣味故事;③语言富有
激情,充满赞赏,让别人有亲自去体验的想法。
【答题规范】 景物+特色+历史故事/趣味+赞美
名著推 荐语 ①先明确自己要推荐的名著(选取自己熟悉的名著);②准确介绍
名著的作者;③简要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思想内涵、人物形象、
写作特色);④适当表达自己的赞美。
【答题规范】 名著+作者+内容+赞美
类型4 采访提问
1.对象要明确。注意采访对象的身份、地位、知识水平等,做到“因人施语”。
2.提问要切题。采访提问一定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提的问题一定让受访
者有话可说。
3.问话有针对。采访所设置的问题要能触及事件的本质,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4.用语要得体。注意采访对象,因境设辞,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答题规范】 称谓+问候语+与被采访人有关的问题
类型5 劝 说
1.明确劝说对象。注意劝说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及个性等。
2.明确劝说目的。找到劝说的切入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
3.注意劝说技巧。①正面劝导,有礼有节;②直话曲说,借例言理;③运用激
将法,因势利导;④言之有“礼”,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语言;⑤言
之有“物”,要有内容,话语力求清楚、明白;⑥言之有“节”,要简明作答,符
合要求。
【答题规范】 称呼+表明自己的观点(委婉)+做某事的好处(意义)/危害/
解决办法
类型6 转 述
1.分析题干,提取要点。转述信息时,必须要明确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以便在转述时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2.学会转述,转换自如。转述信息时,要学会将一些无法直接传达的信息进
行适当的转换。如要注意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①只改变引语部
分,提示语不变;②要将人称转换为相应的指代者;③引语是疑问句的,要
变成陈述句。
3.用语礼貌,表达得体。转述信息时,要特别注意说话双方的身份、说话的
场合、用语的文明礼貌、表达的得体等。具体注意事项如下:①就称呼来说,
对同辈或晚辈,可以直呼其姓名;而对师长,则应用敬称“您”,或在姓氏后
面加上“叔叔”“阿姨”“老师”等,以示尊重。②就情感态度来说,一定要注意
词句的感彩、语体色彩等。
4.语言简洁,传达准确。有些转述类试题在字数方面有一定要求,这就要求
考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以达到让对方准确接收信息的目的。
类型7 辩 论
“辩论”重在“辩”,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辩论双方要摆
出自己的观点,陈述理由,全力辩驳对方的观点。辩论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和
逻辑能力。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对方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正面陈述,让对方心悦诚服。
2.抓住对方观点或语言表达中的某一说法(或歧义或漏洞),进行反驳。
3.用词精当,逻辑严密,不给对方留下辩驳的漏洞。
真题再现
古元版画(回忆廷安)
1.[2024福建中考] 根据下面三个关键词,发挥联想和
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这幅版画的情境。(6分)
关键词:宝塔山 延河 抗战军民
【参考答案】 示例:清澈的延河水倒映着雄伟的宝
塔山,在革命圣地延安城下缓缓淌过。意气风发的骑
兵连出城巡逻,运粮队满载而归,抗战军民欢快的歌
声响彻云天。远处,我仿佛看到一队燃烧着希望的青年,正走向这城门。
2.[2023福建中考] 校园艺术活动周期间,
班级开展“艺术与生活”主题活动,某小组
准备推荐材料三齐白石的两幅画作。请你
结合材料,从命名用意角度拟写一段推介
语,代表该小组在班级交流。(6分)
【参考答案】 示例:《百财聚来》以白
菜、萝卜、蘑菇三种蔬菜入画,三种泛指各种、百种,“百菜”(或“白菜”)
谐音 “百财”,百财汇聚,寓意财源广进。《事事清白》以柿子、白菜入画,
“柿”谐音 “事”,“白菜”叶青茎白,寓意清清白白做事。这两幅画命名寓意美
好,雅俗共赏。
考点 应用文写作
基本格式
类型1 邀请函
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应用文。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邀请函”。
2.称呼。另起一行顶格写邀请的对象,使用敬语,写清其单位名称或个人姓
名,其后加冒号。个人姓名后要注明职务或职称等,如“尊敬的××先生”“尊
敬的××教授”。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具体内容,转行顶格,可有若干段落。
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第一行署名,第二行写明日期。
邀请函除了具有书信的特点外,正文中还要交代清楚出席的具体时间、地
点。用语要得体。
类型2 倡议书
倡议书指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
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倡议书”,有时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与文体名共同
组成,如“节能减排倡议书”。
2.称呼。第二行顶格写接受倡议者的称呼,后加冒号。有的倡议书也可不写
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写倡议书的原因、目的
和倡议的具体内容、要求等。倡议的内容一般分条列出。
4.结尾。结尾要表达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
不在结尾处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5.落款。在正文右下方写明发出倡议的单位、集体名称或个人姓名,另起一
行居右写上发出倡议的日期。
类型3 通 知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传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
行的公文。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时还会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
或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
2.称呼。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加冒号。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
容单一,书写时也可略去称呼,直接写正文。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一般要在正文中将通知内容表述清楚,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具体要求和做法等;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
写,以便被通知方把握内容要点。
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一行署名,第二行写明日期。
类型4 请假条
请假条,是请领导或老师或其他人准假,不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
等的文书。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
2.称呼。第二行顶格写准假人,后加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明请假缘由及请假时间。一般以“请批准”“望批准”
等结尾。
4.祝颂语。在正文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起一行顶格写“敬礼”。
5.落款。分两行写在祝颂语右下方,第一行署名,第二行写明日期。
一定要将请假原因写清楚,不能含糊其词;一定要将请假时间交代清楚。
类型5 留言条
留言条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事情要通知对方,或有事托付对方,对方不
在,本人又没时间等候对方回来时,给对方留的字条。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留言条”。
2.称呼。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后加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明留言的内容。留言的内容要写清楚,字迹不能
潦草。注意,如果是给长辈留言,应在正文开头加上“您好”等敬语,留言的
内容要注意措辞。
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一行署名,第二行写明日期。
复习任务群二 对点训练
一、[2024泉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
①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
釉下彩瓷。青花瓷多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
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着色力强,发色
鲜艳,明净素雅且永不褪色,有诗云: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②青花瓷工艺从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因其幽雅静致的艺术美感以及高质
量的制作工艺而广受皇家喜爱。它代表着中国人纯粹、淡泊、通透、富有水
墨意味的东方审美。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鬼谷子下
山图罐,以RMB2.3亿多元成交(含佣金),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
(节选自2023年2月14日学习强国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
材料二:
①明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便是青花,随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明朝宫
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从而承担了为宫廷、皇室提供最优质瓷器的任务。
嘉靖、万历两朝,历时百年,两朝瓷器的烧造,就其数量而言,创造了历史
之最,那抹“幽蓝”也深得世人的喜爱。
②如今,青花瓷的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把青花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的也
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下来,景德镇“明代青花瓷复制”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渊就是其中一位。出生于景德镇的李渊,在潜心研究
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艺
术再现出来。
③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让人们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气息。可以说,
瓷器被文人赋予了思想,被工匠赋予了生命,它虽然不会说话,却在影响着
人们的生活。
(原载于2019年7月16日《景德镇日报》)
材料三:
在某网络平台上有一个讨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青花瓷的 ”以下是部
分网友的回复。
逍遥仙人:那必须是因为周杰伦的《青花瓷》啊,方文山写的歌词
真是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
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Chuɡonɡyao:我就算了,但是我女儿是在小学美术课本里认识青花瓷的。
风顺一帆:建议大家都去看看青花瓷的古风舞蹈啊,典雅柔美,想
学舞蹈的冲一波!
1.[考点1 信息理解与判断(选择题)]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内容理解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B
A.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多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青花瓷
是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
B.青花瓷很有收藏价值,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曾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以RMB2.3亿元成交,刷新了拍卖的最高纪录。
C.明朝宫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承担了为宫廷、皇室提供最优质瓷器的任
务。嘉靖、万历两朝瓷器的烧造,就其数量而言,创造了历史之最。
D.中华陶瓷文化富有艺术气息。瓷器被文人赋予了思想,被工匠赋予了生命,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理解与判断。B项“以RMB2.3亿元成交”表述有误,结合
材料一第②段“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以RMB2.3亿多元成交(含佣金),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可知,选项
表述有误。故选B。
2.[考点3 图文转换][考点5 语言表达]青花瓷纹饰题材十分丰富,有山
水、人物、诗文、龙凤花鸟、吉祥图文等,并运用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
表达吉祥、美好之意。示例为图一祥云纹的寓意,请仿照示例,写出图二莲
花纹的寓意。(3分)
示例 祥云纹:祥云的意思是祥瑞的运气,造型婉转优美,象征着吉祥、喜
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其寓意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
文化的博大精深。
莲花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示例一:莲花历来是洁白高雅的花朵,被誉为“君子之花”,
其造型典雅优美,象征着纯洁、坚贞、高雅的情操和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中
华莲文化的源远流长。
示例二:莲谐音“廉”,意思是清廉,造型典雅优美,象征着正直、高洁、清
廉之意,其寓意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儒家君子品格的独特魅力。
3.[考点4 建言献策]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请你根据所给的三
则材料,给新时代文物的普及与传承提几点建议。(6分)
[答案] (6分)①用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演绎和宣
传文物,赋予新时代的特色和气息;②在青少年的教育(教材)中进行普及,
多方式鼓励青少年了解文物;③积极申报文物技术的“非遗”项目,鼓励青年
人去传承非遗技艺,并大胆创新。
二、[2024福州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
飘逸精致的裙摆,典雅大气的羽衣,纤薄如纸的罩衫……如今,无论是
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公园商场,经常可见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今天,社
会上兴起汉服热,既说明人们喜欢汉服漂亮的样式,也代表人们对汉服所承
载的传统文化的认可。
汉服是当代的,也是未来的,但首先是历史的。我们可先通过对汉服的
复原、复制,逐步达到对汉服的复古、复兴。复原指恢复原状,将原有的事
物经过修复实现从旧到新的转变;复制是仿照原样再造一件完全一样的事物;
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某些古代元素,再造事物除了含有那些古代元素,
还蕴含着再造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怀;复兴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再现,这个
过程强调对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对文化内涵的提升。
就汉服文化传承来说,一方面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汉服文物,加强对
古代汉服形制、材料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残缺汉服的修复,尽快复制出不同
时代的“汉服样品”。另一方面,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借鉴古代服
饰文化元素,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汉服。
传承发展汉服文化,除了开发设计出得体的可以穿在身上的汉服产品,
如何让古代服饰开口“说话”也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未来,我们要
将汉服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易读、易懂、适于向普通大众展示的形象,并将
这些有着可靠依据的形象展示送进课堂、展馆。
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在传承推广汉服文化方面责无旁贷,
但汉服的传承主要还是要靠大众。当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游走在青山绿水和
名胜古迹之间,他们已在无形中担当起汉服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摘编自《读懂汉服背后的文化之美》)
材料二:
簪花礼、祭花神、赏红护花……3月23日,2024闽都花朝节活动在福建
省福州市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行。上千名市民游客以一系列传统
民俗文化活动,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展现福建省级非遗——“花朝节传统
习俗”的风采。
当天活动现场,不少青年与小朋友们身着汉服,将花朵簪在发际,向百
花行礼,传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而后,他们一同在古厝与园林之中巡游,身
上的汉服与周边的古建筑交相辉映。
同一时刻,传统插花雅集体验、花间投壶与飞花令等互动体验活动也令
现场更为热闹,看烛光耀耀,听春来流水,市民游客们直呼,沉浸式体验到
了中华传统服饰之美,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摘编自《春来百花共迎春朝》)
材料三:
有着“都市最美村落”之称的梁厝,环靠燕山,水绕村落,传统风貌建筑
林立,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多样,至今保留着完好连片的古厝。随处可见闽派
建筑特有的马鞍墙,举目皆是雕龙画凤的房檐,古朴雅致的窗棂,汇聚成了
梁厝历史里的生动具象:千年古刹龙瑞寺、梁氏宗祠、文昌宫、梅涧书院旧
址……梁厝目前保存着唐、元、清等古建筑共30多处,部分古厝被改造成茶
馆、花房和书院,重新焕发出生机。
永盛梁氏宗祠是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
宋隆兴元年(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堂号“贻燕堂”还是朱熹所
题,取意于遗留给后代子孙久安乐业,以谋幸福之意。宗祠的大门两侧有一
对白瓷酒盏拼镶的白象,是梁厝的标志性图腾之一。白象约有3米高,据说
象身拼镶的瓷盏都是由当时梁氏族人每家每户捐献的。大象脚踏八宝,背有
象鞍以及插着画戟的花瓶、玉磐,寓意着“吉祥如意,吉庆平安”。
(摘编自《在梁氏古厝里,倾听历史的回声》)
材料四:
亭台轩榭图
班级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信息辨析
1.[考点1 信息理解与判断(选择题)]阅读材料一、二,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B
A.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古代元素,也蕴含再造者的态度和情怀。
B.汉服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的责任。
C.在闽都花朝节活动中,人们通过向百花行礼传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D.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承。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理解与判断。B项,根据材料一第5段“国家博物馆等古
代服饰研究机构,在传承推广汉服文化方面责无旁贷,但汉服的传承主要还
是要靠大众”可知,选项B“汉服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
研究机构的责任”说法不正确。故选B。
【活动二】归纳整理
2.[考点2 信息提取与概括]如何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请结合材料一简要
概括。(3分)
[答案] (3分)①加强对古代汉服的研究和修复;②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
新汉服;③将汉服研究成果转化成可靠易懂的形象面向大众展示;④通过穿
着汉服游览等行动传承汉服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找出传承和
发展汉服文化的相关内容。如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就汉服文化传承来说,一方
面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汉服文物,加强对古代汉服形制、材料的研究,同时
加强对残缺汉服的修复,尽快复制出不同时代的‘汉服样品’”可分析出,传承和
发展汉服文化要加强对古代汉服的研究和修复。以此种方法概括作答即可。
【活动三】发出倡议
3.[考点6 应用文写作]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份关于守护身边的文化遗
产倡议书。(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
2024年5月8日
[答案] (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文化遗产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倡议:
一、在传统节日身着汉服,弘扬汉服文化。
二、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名人故事,让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三、借助传统节日契机,开展地方特色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增强互动
体验。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文明的珍
宝,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发扬者。
××班全体同学
2024年5月8日
提醒:请完成《专题集训》专题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