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13 猫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7月核心素养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研读课文中对猫的外形、性情以及作者与猫之间故事的细腻描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 “无忧无虑”“尽职”“屏息凝视” 等丰富词汇,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说话与写作练习,提升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例,让学生仿照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的句式,描述自己熟悉动物的特点,强化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剖析作者对三只猫不同情感态度及其变化原因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梳理事件因果关系,理解作者内心复杂情感源于猫的行为差异与自身认知偏差。组织课堂讨论,像 “果自己是作者,面对猫的亡失会怎样反思”,促使学生换位思考,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锻炼批判性思维,理性审视人与动物相处情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中对猫的形态、动作描绘极具画面感,引导学生捕捉这些优美语句,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想象画面,鉴赏作者赋予猫活泼俏皮的美感,体会文字营造的艺术氛围,提升审美感知。鼓励学生依据课文描述,创作猫的绘画作品或编写猫的趣味小故事,实现从审美体验到审美创造的跨越,激发创新潜能。 文化传承与理解:《猫》蕴含着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及自我反省意识,折射中国文人的悲悯情怀与道德自省传统,以此为契机,拓展老舍先生其他关爱动物、反映社会人性作品,《母鸡》等,让学生感受文化作品中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增进对民族文化心理的理解,实现文化熏陶与传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读写并理解 “怂恿”“怅然”“蜷伏” 等生字词,流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及结局。 赏析文中描写猫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细腻生动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精妙,细节刻画、用词精准,提高语言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默读、圈点批注法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者情感变化轨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作者对猫复杂情感背后的原因,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开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作者与猫互动场景,让学生融入情境,增强情感体验,锻炼口语表达与情境应对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愧疚等情感,感悟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尊重与同情,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意识,培养善良悲悯的人文情怀。 从作者自我反省中汲取成长智慧,明白做事应公正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勇于认错的道德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深入研读文本,品味作者描写猫的词句,从字里行间感受猫的形象特点,像第三只猫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 的外形勾勒,及 “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 的性情展现,精准把握猫的个体特征。 紧扣作者情感线索,明晰三只猫亡失后作者不同程度悲伤及愧疚缘由,理解作者情感随猫命运起伏而变化的内在逻辑,体会人与动物间微妙情感纽带。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借猫的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哲理,即人性中的弱点 —— 主观偏见、盲目武断何影响对待生命的态度,突破对文本简单故事层面理解,挖掘蕴含的生活启示与人生思考,反思日常是否因第一印象误判他人。 引导学生将文本感悟迁移至生活实践,真正内化关爱生命理念,在现实面对弱小个体(流浪动物、困境中的同学)时能付诸关爱行动,避免情感认知与行为脱节,实现语文教学的 “文道统一”。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奇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动物,它有时温柔可爱,有时又调皮捣蛋,它的眼睛犹如宝石般明亮,它的脚步轻盈得仿佛能在空气中跳舞,它就是 —— 猫。(板书课题:猫)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过猫或者见过猫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与猫之间有趣的故事或者你对猫的印象哦。(请几位同学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 看来大家对猫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呀,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去看看他眼中的猫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字典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朗读情况) 检查字词 好啦,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首先是这一组:“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错误) 大家注意 “屏” 这个字,在这里读 “bǐ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 “píng”,比如 “屏幕”。“屏息凝视” 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理解猫在等待猎物时专注、认真,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的样子) 再看这一组:“稿纸 梅花 解闷 遭殃 丰富多腔”,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继续指名朗读并纠错) “解闷” 的 “闷” 读 “mèn”,表示心情不舒畅、烦闷,那 “解闷” 就是排解烦闷啦。“丰富多腔” 这个词用来形容猫的叫声变化多样,非常丰富。 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词齐读两遍,加深印象。(学生齐读生字词)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同学们,字词掌握得不错。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默读思考)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可爱两个方面) 三、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 1 - 3 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批注。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默读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 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我找到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从这里我觉得猫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很古怪。 师:你找得很准确,分析得也很到位。那我们来具体看看,猫的老实表现在哪里?(课件突出显示相关语句) 生: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师:嗯,那猫的贪玩呢? 生: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那它的尽职又体现在哪儿? 生: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就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它可能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猫等待老鼠时的心理活动,如 “我一定要抓住这只坏老鼠,不能让它跑了” 等) 师:从猫的这些表现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性格的古怪。它有时候那么老实,有时候又那么贪玩,可在抓老鼠的时候又如此尽职,这种矛盾的性格特点融合在一只猫身上,真有意思。 还有哪位同学找到了其他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语句? 生:我找到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这里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表现截然不同,也很古怪。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那猫高兴时的温柔可亲都表现在哪些具体的行为上呢?(课件突出显示相关语句) 生: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师:猫用身子蹭腿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特别亲昵呀?那它在稿纸上踩印的小梅花,其实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是猫的脚印)老舍先生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而当猫不高兴的时候,它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师:这种对比非常鲜明,高兴时热情似火,不高兴时冷漠至极,猫的性格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古怪极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和精读课文,认识了老舍先生笔下性格古怪的猫,它老实又贪玩,尽职却也有小脾气。那满月的小猫又有怎样的可爱之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探究。 请同学们课后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人听,并且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看看它们有哪些有趣的特点,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