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明 治 天 皇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等基本史实,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2.通过材料研读、分组讨论、探究等方法,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内容,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辩证地认识其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认识到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等;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日本由此进入近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天皇——礼仪摆设幕府统治特点幕府——国家大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代——江户(德川)幕府天皇朝庭设在京都幕府统治设在江户(东京)德川幕府: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政治上:德川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压迫①政治上: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②经济上: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③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幕府的封建统治危机重重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材料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叶起,日本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长州藩主的手工工场内忧(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寻找前往中国的贸易中转站,把日本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驶入江户湾浦贺港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日本人称作“黑船事件”。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签约代表团在日本上岸1854年,美日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日本开放港口西方国家接踵而至,日本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发生动摇,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民族危机严重。外患(直接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幕府统治危机日本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要挽救民族危机拯救日本,出路在哪里?手工工场破产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激化社会矛盾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矛盾导致导致加剧幕府束手无策统治岌岌可危倒幕运动爆发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2.倒幕运动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忧外患)2.倒幕运动时间:地点:派别人员:结果:1868年1月京都倒幕派(主力:中下级武士)①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②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在德川幕府统治的200多年里,武士构成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武士阶层也出现分化。一些有文化和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的统治,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得生机。他们成为倒幕运动中的中坚力量。条件:倒幕运动确立了明治政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人物扫描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是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孝明天皇第二子。万延元年(1860)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庆应四年(1868年)睦仁继位天皇并经历江户幕府戊辰战争,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并实行"王政复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同年改元明治,采取"一世一元制"。1868年(明治元年) 颁布一系列维新举措,实行明治维新 ,带领日本自封建社会迈入工业化世界大国。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确立了自己的权力。明治二十一年(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教育方针。名词解释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明治天皇,名睦仁(第122位天皇)。倒幕运动后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改革明治 维新明治维新: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868年(时间),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目的),以明治天皇(领导人)为首的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方式),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政治纲领。二、明治维新的内容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作用日本明治维新内 容 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性 质二、明治维新的内容废藩置县东京京都大阪三府七十二县中央任命府知事掌管东京府、大阪府、京都府三府,县令治理各县,以代替知藩事,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壮大了军事实力,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1872年明治政府创办的第一制纱厂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驶往横滨1872年东京与横滨铁路通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性质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外务卿井上馨……修建日本第一座洋楼,取名“鹿鸣馆”……把欧化风潮推向了极致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最具远见卓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1874年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按照西方的样板,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国营企业为主导,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废除土地买卖的禁令,确认土地的实际占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并向他们颁发地契,规定凡土地所有者均要缴纳地税。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地税改革废藩置县二、明治维新的内容三、明治维新的影响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日 1868-1873 32.2%英 1851-1873 3.3%美 1861-1873 5%德 1861-1873 3.8%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英】H.G.韦尔斯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三、明治维新的影响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材料二局限性: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四、明治维新的启示奴隶社会大化改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社会5.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 要积极支持并投身到改革中;2.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课堂小结文:文明开化经:殖产兴业军:征兵制政:废藩置县明治维新武装倒幕内忧外患影响消极积极知识整合·全球史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美国法国资 本 主 义俄国日本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遵循的原则是和平发展,坚持的理念是合作共赢。“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大国崛起》以古鉴今巩固练习1.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2.19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3.19世纪末的日本人都以穿西装、打领带作为时尚,这与明治维新哪项改革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允许土地买卖CDC4.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5.《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一内容有关(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 D.提倡“文明开化”6.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B.明治政府完全依赖外籍专家推行改革措施C.民间团体是明治时期人才培养的唯一力量D.外籍专家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养方面D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