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全面依法治国 课件(共23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 全面依法治国 课件(共23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专题五 全面依法治国
目录
CONTENTS
1
强化训练
2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PART
01
1.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
【解析】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故说法错误。
误区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我国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解析】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的是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而不是我国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故说法错误。
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解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依法治国。故说法错误。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一总目标,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说法错误。
5.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我们主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
【解析】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我们主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故说法错误。
6.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日臻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因此,中国特色主义法治体系日臻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说法正确。
2.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成文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1.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带头守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社会建设成效。
误区二:法治中国建设
【解析】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故说法错误。
【解析】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故说法错误。
3.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使法治成为社会治理唯一方式,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但不能消除社会矛盾;社会治理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不应“使法治成为社会治理唯一方式”。题中观点错误。
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惩戒机制、不易腐的防范机制。
【解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题中观点错误。
5.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解析】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故说法正确。
误区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学法懂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解析】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故说法错误。
2.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公民个人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解析】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而不是从公民个人利益出发。故说法错误。
3.我国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公民各项权利。
【解析】我国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国家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故说法错误。
4.通过依法执政,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解析】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故说法错误。
5.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
【解析】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而县级(自治县除外)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说法错误。故说法错误。
强化训练
PART
02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法治国首先应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做到科学立法( )
①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照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②立法机关要健全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③立法过程要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全体公民意志
④立法过程要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2024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草案)》(简称《条例》)。《条例》要求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重点关注地方和部门立法与上位法不一致等问题。该《条例》的实施( )
①有利于完善行政立法体制机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②旨在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提高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
③能加强对法规规章的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④有利于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更好地维护法律的权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发布一系列典型案例,包括8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5件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典型案例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系列典型案例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通过公开审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工作的社会参与度
②规范裁判,发挥案例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司法工作的公信力
③以案释法弥补法律漏洞,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良法善治
④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4.近日,公安部部署全面推广应用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电子行驶证进一步强化交管政务服务数字赋能,深化电子证照应用,为车主提供在线“亮证”“亮码”服务,支持机动车所有人授权他人使用,拓展了办理客货运输证照、保险理赔等应用场景等。这一举措( )
①可维护公共安全和秩序,建设法治社会
②有利于规范政府的执法,实现权责统一
③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④便于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改善政务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5.2024年以来,某县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质效,以守正创新、机制赋能,做实服务支撑、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协同配合,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该举措( )
①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办案质效,推进了公正司法
②有利于优化办事流程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③为公安机关合理配置部门之间关系提供法治基础
④能督促公安机关更好地行使权力,坚持依法行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6.某地法庭立足当地民族风俗特点,充分利用“三月三”等民族民间节日以及农村“圩日”,向赶集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鼓励大家通过法律化解矛盾纠纷;选取当地有典型意义、道德教化作用的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校园、乡村和百姓家门口。该法庭( )
①发挥道德对法治的规范作用,增强了基层法治的道德底蕴
②探索“民俗+法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德治和法治相得益彰
③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践行了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司法理念
④保证审判权独立行使,增强了法院审判工作的质效和透明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7.近年来,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创造性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重大法治改革举措。为疏通办事堵点,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系统业务协同和公共数据共享。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整合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复议职责全部由本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统一行使,确保行政复议案件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送达。有效解决了群众找复议机关“找不到、我不准”问题。这样做能够( )
①发挥合法性审查关键环节作用,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②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
③建人民满意的政府,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
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公正司法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8.某县探索建立“府检联动+大数据”工作模式,在县司法局成立联席办,定期召开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检察院参加的协调会,对大数据筛查出的案件进行研判会商,统筹组织协调、解决行政执法问题。此举有利于( )
①政府优化工作模式,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和能力
②规范司法审判权行使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共商
④多元合力,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