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阅读与思考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 是波还是微粒 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1、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阅读与思考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
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阅读与思考
◆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3)(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4)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既看到矛盾的对立面又看到矛盾的统一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
阅读与思考
◆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
◆工厂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只要工厂存在一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
◆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 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 。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区别同一事物内部)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探究与分享:
(3)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关系
原理:
(1)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思考: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总结: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区别:
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从属地位,不起决定的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多个。
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核心、突破口、首位、突出任务、集中力量。【适用于“办事情”】
方法论: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
总结: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区别:
主要方面: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次要矛盾:被支配地位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联系: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
矛盾主要方面只有一个,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关键词:权衡利弊、本质、主流、把握方向、识大局(认清形势)、绝大多数、总的看【看问题】
方法论:看问题时,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
次要
矛盾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结论:两点论和重点论
类别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外延 复杂事物,多个矛盾 “同一矛盾”而言
作用 主要矛盾主矛决定事物的发展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突破口、重中之重等词语 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顾大局、谈认识、谈分析、谈评价、主导地位、总的来看、利弊、功过等词语
联系 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思考: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什么哲理?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