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初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个题 2分,共 50 分)1.为了认识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四个生态瓶。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③B.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C.①②③存在小鱼存活的共同条件是水分、温度、光照D.若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②④两组作对照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成分3.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②③表示碳物质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⑤表示的是从丙进入乙的二氧化碳4.滨州北海湿地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这里有广阔的湖泊、繁茂的草丛和各种水生动植物。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中的鸟类、鱼类等所有生物,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有“地球之肺”之称D.生态系统的类型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特点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越低越好,越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所含能量之和初二生物 第 1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C.在同一条食物链中,从甲到乙和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都是相同的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6.下图为“草—羊—蚓—鱼—禽—菌”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B.牧草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蚓粪为食用菌提供有机物D.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7.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8.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引入大量水生植物,同时吸引黑鹳等鸟类在此生活,黑鹳以湿地中的鲢鱼等鱼类为食,鲢鱼以水生植物为食,生物多样性增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题中提到的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可写成:阳光→水生植物→鲢鱼→黑鹳B.水生植物是生产者,大量引入可以吸收水中多余氮、磷,避免富营养化C.水生植物可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D.引入大量水生植物和黑鹳等鸟类,会与其他生物产生竞争,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9.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食物链中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在一条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物质是循环往复的,不增不减C.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 5个营养级D.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越稳定10.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下列食物链的结构正确的是( )A.草→兔→食虫鸟→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C.食草昆虫→食虫鸟→鹰 D.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 5条食物链B.己是第 4营养级,三级消费者C.戊主要以丙为食D.若丙的数量减少,则丁和乙受影响最大生物12.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下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B.甲、乙、丙、丁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C.甲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等D.受到 DDT 污染后,乙中的 DDT 含量最高初二生物 第 2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13.稻田里农民拔除稗草,鱼塘中不断地清除食肉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C.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促进物质循环14.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 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相对数量的柱状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丙所示生物最可能是植物B.甲所示生物群体获得的总能量最多C.若丁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一定会增多D.难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丙个体内积累最多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沼泽C.各种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D.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17.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属于分解者B.②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③是目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18.“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生命的唯一家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保护地球”,能够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选用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初二生物 第 3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C.在食物链“草→兔→狼”中,若捕杀了狼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的19.“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20.如图为我市湿地生态公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图中共有 5条食物链B.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包含 5个营养级C.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青蛙和鸟D.图中鸟和昆虫之间即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1.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飞蛾扑火是昆虫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B.若图表示各营养级有害物质的含量,则乙为初级消费者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D.若图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丙大量减少时,则短时间内乙会剧增,丁会锐减2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 )A.不变的 B.有限的 C.无限大的 D.微不足道的2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虫和鸟都属于消费者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C.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泥土等非生物成分D.虫以植物为食,破坏植物,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2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知识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块农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可以循环流动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一条食物链D.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恒定不变的状态初二生物 第 4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初二生物试题(第Ⅱ卷)二、综合题26.(6 分).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在栽培和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除图1所示生物外,还应包括 。(2)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一种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最关键、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最长的天食物链: 。我们应该通过除草、灭鼠、灭害虫等措施,不断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多的流动到等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若图 2表示各种生物体内含有的某重金属浓度,则甲对应图 1中的生物是 。若图 2所示食物链中,甲获得 2千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丁提供 千焦能量。(4)目前,很多地区都在毁林开荒,把森林和草原变成农田,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 理由是 。27.(8分)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 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二为该草原生态系 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D,E,F,G 表示食物链的四个营养级,a,b1,一 b4, c1一 c5,表示能量值。请分析作答:(1)图一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请写出图一初二生物 第 5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中的食物链 (用代号和箭头表示)。(2)图一中的 A对应图二中的 (填字母)营养级。(3)图二中 b1 一 b4表示图一中 (填数字)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1一 c5,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 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除了图示中的①草原生态系统外,我们本地还 有:②山亭梯田、③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④滕州红荷湿地、⑤枣庄新城等生态系统。其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填序号)。28.(7分)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此图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 。(2)若图二中的 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 b代表 。碳在 a、b、c三种生物体内以 的形式存在。(3)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 1千焦能量,则最多需要消耗草 千焦能量。(4)我国 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条即可)。29.(7分)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省农科院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人处于第 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 、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是 。(3)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的需要设计建立的,农作物的秸秆、动物的粪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初二生物 第 6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极大提高了 的利用率,避免了环境污染。(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 。30.(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四个相同的生态瓶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处理如表格所示(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兴趣小组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方式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2)C、D 组对照,主要探究的是 在生态系 A 光照、清水、河泥统中的作用。B 光照、清水、水草(3)请推测四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填图中字母)。 C 光照、清水、水草、河泥(4)一段时间后,四个生态瓶中的小鱼相继死去,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态瓶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 D 无光、清水、水草、河泥的自我调节能力 。(5)由实验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 ,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1.(9分)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有 。(2)若图中的蛇增重 15 克,至少需消耗草 克。初二生物 第 7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4)请写出图三中的食物链 ,其中 A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若①②③④表示能量值,则能够表示生态系统总能量的是 。(5)近几年蛇宴盛行,蛇被大量扑杀,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作物减产,疫情频发,原因是生态系统中 是有限的。2020 年 2 月 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三、实验探究题32.(6 分).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 300mL 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式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A 不灭菌,直接接种 0.2g 嗜淀粉乳杆菌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 24h 取样并分析乳 B 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C 高温灭菌 30 分钟,冷却后,再接种 0.2g 嗜淀粉乳杆菌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用字母表示)。(2)步骤一表格内 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 ;步骤二对 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 。(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菌株 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属于 。初二生物 第 8页,共 8页{#{QQABZQgQggioQBJAABgCAwECCAMQkgEACYgOAAAEsAAACRFABAA=}#}初二生物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B D A D B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B A A D A A C C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B D B A26.(1)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 植物/生产者/农作物 植物→昆虫 →鸟→蛇/植物→昆虫→蛙→蛇(3) 蛇 250(4)不对 农田生态系统成分单一,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过度的毁林开荒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意思对即可得分)27. (1)生产者 消费者 甲→A→B→C (2) E(3) ①③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③28.(1) 4/四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捕食和竞争(2) 食草昆虫或鼠 有机物 (3)1000(4)节约用电(或爱护植被或绿色出行等)29.(1) 2或3或4 鸡和人 (2) 单向流动 10%~20%(3) 物质循环 能量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30.(1) 三/3 C (2)光照/光 (3)D(4) 简单 较低/较差 (5)统一整体31.(1) 草/生产者 鹰、狐、蛇 (2)375(3) 蛇 捕食和竞争##竞争和捕食(4) A→B→C 生产者 ②(5)自我调节/自动调节32.(1)A组和B组、A组和C组(2) 防止高温将菌种杀死 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嗜淀粉乳杆菌(4) 丙 可遗传的变异初二生物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二生物答案.docx 初二生物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