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CBA 6-10 CDABC 11-15 DCCD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ABD 17.CD 18.BD 19. AB 20.D
三、非选择题
21.(11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干旱(1分) 株高和籽粒质量(1分) 不能(1分)
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统计学意义才能说明结果
(2)提高了细胞液的渗透压,减少渗透失水,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3)实验设计思路:检测ABA缺失突变体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气孔开放度,然后喷施适量ABA,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其气孔开放度(或选择等数量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小麦,放置在干旱条件下,检测并比较气孔开放度)
预期实验结果:若气孔开放度减小,则推测正确;若气孔开放度变化不明显,则推测不正确(野生型小麦的气孔开放度小于ABA缺失突变体小麦,则推测正确;若两者无明显差异,则推测不正确)
22.(14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 遵循(1分) 根据实验二,F1表型及比例为4:2:2:2:1:1或根据实验二判断A在常染色体上,B在Z染色体上。
(2)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 AaZbW(1分) 1/8
(3) h(1分) 1/2(1分) 低温处理的 F1雄性个体和无斑纹雌性个体
子代有斑纹∶无斑纹=2∶1
(10分,除备注外,每空1分)
(1)细胞质基质 血浆中存在缓冲对,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多余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乳酸可进入肝细胞内转化成葡萄糖(2分)
(2)HK蛋白与FL mRNA结合,并促使其降解(2分)
(3)常氧条件 不加、不加、加 低 高
(4)增大
(12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促进IK磷酸化,磷酸化的IK蛋白与NF蛋白分离(1分)
(2)导致神经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1分)
不添加药物X,IL-1含量高;随着药物X浓度的增大,IL-1的含量降低
药物X抑制异常MC细胞中K酶磷酸化、抑制IK磷酸化、抑制IK与NF的分离,抑制NF进入细胞核,抑制IL-1的转录,抑制IL-1的翻译均可(需答出异常MC细胞,任选3点即可)。(3分)
(3)检测指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的含量
实验结果结论:甲组细胞培养液的IL-1含量低于乙组,则IK磷酸化能诱发炎症。
(4)免疫(1分)
25.(8分,除备注外,每空2分)
(1)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 F2表型比为9∶3∶4,是9∶3∶3∶1的变式(1分)
(2)雌雄异花同株: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雄花完全花同 = 1∶1∶2
(3)aaBB或aaBb 发生基因突变,d突变成D 或 发生互换,产生了bD配子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
2024年 12 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的5-羟色胺(C H N O)是由必需氨基酸——色氨酸( 代谢生成的一种衍生物,可用于合成血红素,也可作为安神药改善睡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5-羟色胺可作为合成血红素的单体
C.增加饮食中色氨酸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睡眠
D.5-羟色胺进出人体细胞均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2. 将台盼蓝染液注入健康家兔的血管,一段时间后,取其不同器官制作切片观察,发现肾脏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而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能有差异
B. 脑组织可能存在阻止台盼蓝进入的特殊屏障
C. 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
D. 肾脏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细胞膜已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专门运输 ATP 和 ADP的转运体(AAC),AAC 只能1:1交换 ADP 和ATP,确保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该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 和ATP 的交换,进而引发人体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DP转化为 ATP 是放能反应
B. AAC是一种通道蛋白,帮助 ATP 通过协助扩散出线粒体
C.椰毒假单胞杆菌会导致人体细胞因缺少能量而死亡
D. AAC在将 AT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 ADP 转出线粒体
4. 糖类代谢异常时,脂肪可分解为脂肪酸为机体供能。为研究脂肪酸供能的转运路径,科研人员让小鼠成纤维细胞摄入红色荧光标记的外源脂肪酸后,分别置于细胞培养液和无机盐缓冲液中培养,用绿色和蓝色荧光分别标记细胞的脂滴和线粒体,分析荧光重合程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记的脂肪酸能被细胞吸收并存储于脂滴中
B.在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脂肪酸没有发生转运
C.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肪酸可从脂滴转运到线粒体
D.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滴中的脂肪酸可能来源于溶酶体
5.部分厌氧菌缺乏处理氧自由基的酶,可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避免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造成伤害。如图表示绿硫细菌的光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硫细菌在光反应中,H S是电子供体
B.叶绿体中的菌绿素复合体,用于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C.绿硫细菌产生的高能e 长期储存在 NAD-PH中
D.H 进入内腔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H S分解时产生的能量
6.菠菜(2n=12)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菠菜根的白色与红色由基因 A/a控制,茎的分枝和不分枝由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两对基因均不位于 Y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
实验一 根白色茎分枝(♀)×根红色茎不分枝(♂) 根红色茎分枝(♂):根红色茎分枝(♀)=1:1
实验二 根红色茎不分枝(♀)×根白色茎分枝(♂) 根红色茎分枝(♀):根红色茎不分枝(♂)=1:1
A.根红色、茎不分枝为显性性状
B.实验一的子代中,根红色、茎分枝(♀)的基因型为 BbXAXa
C.若实验二的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3/4
D.菠菜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7条染色体
7.人的 panxl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女性不育。图1是该遗传病的某个家系图,通过对该家系成员 panxl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检测得到的电泳条带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基因①为 panx1基因,基因②为 panx1基因的突变基因
C.该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并只能遗传给女儿
D.该家系 Ⅱ-3和 Ⅱ-4婚配,生一个患该病后代的概率为1/4
8.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减弱染色质的紧密结构影响基因的转录而使表型发生变化。果蝇翅膀发育的部分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解旋酶结合到基因启动子上
B.细胞核靠近细胞边缘时可使①过程增强
C.低氧环境抑制组蛋白乙酰化
D.组蛋白乙酰化能够使生物体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9.人正常血红蛋白β链由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β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其他氨基酸替代是人患镰状细胞贫血的直接原因。下表为某女性患者及其父母β链首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染色体Ⅰ与Ⅱ上相关基因转录时的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表中每个基因未显示序列均正常,所显示的β链除第6位上氨基酸不同外,其他序列完全相同。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父母所携带的镰状细胞贫血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存在差异
C.该患者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均来自双亲的Ⅰ
D.若这对夫妇欲生育二胎,则生个不患病儿子的概率为75%
10.某种龙葵草可合成糖苷生物碱,该物质能减少动物的采食。糖苷生物碱的合成与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有关,基因E和F同时存在时,这些龙葵草才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研究发现,沿市区→城乡接合处→乡村方向,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的龙葵草的个体百分比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市区相比,乡村龙葵草种群中e、f的基因频率可能更高
B. 龙葵草与蓝细菌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由能量驱动的,证明了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龙葵草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若某龙葵草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11. CO 在脑脊液中与 H 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 H 使延髓化学感受器兴奋,导致呼吸运动加快、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 增多使呼吸运动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B.血浆蛋白、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及细胞内的CO 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碳酸解离出H 后与乳酸构成缓冲对
D. H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能导致 Ca 内流
12. 如图表示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受适宜强度刺激后,某时刻其上8个位点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 m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时C点膜电位为0,但仍有钠离子内流
B.此时G点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C.若增加细胞外 Na 浓度,刺激相同时间后,检测 B点膜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大
D.此时 H 点已恢复到静息状态
13.研究小组以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下丘脑前部,狗有出汗现象,说明下丘脑前部具有调节产热的功能
B.应激时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使狗体内钾离子增多,心率加快
C.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狗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将减少
D.破坏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髓质激素释放激素将增多
14.模板学说认为,抗体是B细胞以进入机体的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具有不同受体的B细胞在抗原进入机体前就存在。针对上述两种观点,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第一次注射 第二次注射 实验结果
对照组 高剂量的抗原 X 适宜剂量的抗原 Y 小鼠产生抗X抗体和抗Y抗体
实验组1 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X 适宜剂量的抗原 X
实验组2 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 Y
注:高剂量的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
A.克隆选择学说认为识别抗原的浆细胞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
B.若模板学说成立,则实验组1的结果是小鼠不产生抗X 抗体
C.若克隆选择学说成立,则实验组1的结果是小鼠产生抗X 抗体
D.若克隆选择学说成立,则实验组2小鼠仅产生抗 Y 抗体
15. “酸生长假说”是指生长素诱导 H 通过细胞膜上 酶外排,使细胞壁酸化,促进了细胞壁的伸展。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 -ATPi酶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得K蛋白基因敲除型(K )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 )拟南芥植株,研究下胚轴细胞壁 pH 和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K蛋白具有促进H -ATP酶活性的作用
B. K蛋白和 F 蛋白对 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相反
C.生长素可通过促进F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植物生长
D.若利用RNA 干扰技术研究 K蛋白和F蛋白的作用,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科研人员用CCK-8试剂盒检测化合物M对肝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检测原理是在活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催化产物的介导下,试剂盒中无色的 WST-8被还原成橙黄色甲攒,通过检测反应液颜色深浅判定活细胞的相对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脱氢酶可能参与肝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 WST-8可影响肝细胞线粒体脱氢酶的专一性
C. 用该方法对肝细胞增殖情况检测需控制反应温度
D. 若M促进肝细胞增殖能力越强则反应液的颜色越浅
17.果蝇的长翅与残翅、黑身与黄身分别由基因E/e和F/f控制。基因型为 EeFf的长翅黑身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发生图示变化,但雄果蝇均不发生此行为,且基因型为 ef的雄配子有2/3不育。研究发现基因型为 EeFf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残翅黄身个体占1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过程在两性中发生情况不同,因此两对性状为伴性遗传
B.该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型为 EeFf 的雄果蝇产生的 EF与 ef配子的比例为3:1
D. EeFf 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图示变化的初级卵母细胞占比为40%
18.下图是人体发育不同时期红细胞中珠蛋白(血红蛋白组成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ε-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导致γ-珠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不同启动子甲基化差异导致珠蛋白基因在时间上发生了选择性表达
C.12 周起γ-珠蛋白基因会持续在红细胞内表达
D.ε-珠蛋白基因和γ-珠蛋白基因之间可以发生重组
19.血糖浓度升高时可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GLUT2 表示葡萄糖转运蛋白,■、●、▲代表3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的分泌是条件反射
B:脑的某区域指的是下丘脑,由交感神经支配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
C.●为葡萄糖,■为神经递质,▲为胰岛素,胰岛素发挥作用后失活
D.若该过程血糖浓度没有下降,可能是胰岛素受体结构发生改变
20.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由多种植物激素参与,且弯钩的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其部分调控机制如图2所示。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使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外侧顶端弯钩:
A.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赤霉素与乙烯表现为协同作用,茉莉酸与水杨酸表现为协同作用
B.乙烯通过两条途径调节、茉莉酸通过三条途径调节共同影响生长素分布
C.生长素在顶端弯钩的作用机理与顶端优势类似
D.双子叶植物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大于内侧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1分)已知干旱胁迫会使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含量上升,科研人员推测小麦 ABA受体过表达会增强其抗旱能力。为验证此推测,实验利用ABA受体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L品系开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由结果可知,在 条件下,L品系的 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L 品系的产量高于野生型,理由是 。
(2)研究发现,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细胞内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蔗糖和脯氨酸等)的含量明显增多,生理意义是 。
(3)干旱条件下,气孔的开放度减小。有人推测气孔开放度减小是由 ABA引起的。现有野生型、L品系、ABA缺失突变体3种小麦,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是否正确。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22.(14分)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型有直翅和残翅两种,由等位基因 A/a控制;体色有黑色与灰色两种,由等位基因 B/b控制。以上基因均不位于 W染色体上。自然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翅型和体色的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
(2)实验二 F 中直翅个体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不符合3:1,可能原因是 。F 中灰体直翅个体的基因型是 ,若让 F 中的黑体直翅个体自由交配,获得的F 中黑体残翅雌性所占的比例为 。
(3)翅上有斑纹与无斑纹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H、h控制。有斑纹与无斑纹的昆虫杂交,F 均为有斑纹,用低温处理F 后,F 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中有斑纹:无斑纹 = 5:1。研究人员推测低温处理导致携带 基因的精子存活率降低了 ;为验证该结论,选择 杂交,若子代 ,则该结论正确。
23.(10分)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椎骨和长骨的纵向生长主要是由生长板区域的软骨细胞经历一系列过程完成的。软骨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糖酵解)强度的变化会影响生长板正常发育。HK是一种RNA结合蛋白,HK 基因缺失会导致小鼠四肢、脊柱明显畸形。科研人员利用HK 基因敲除小鼠(KO)进行相关研究。
(1)软骨细胞中乳酸产生的场所是 。乳酸进入到血浆中,血浆pH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
(2)软骨细胞糖酵解的触发需要依赖于缺氧诱导因子FL蛋白。检测野生型小鼠(WT)和KO小鼠软骨细胞中FL mRNA的半衰期,发现KO小鼠半衰期更长。推测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
(3)进一步检测 KO小鼠软骨细胞,发现参与糖酵解过程的L 酶表达量增加,使糖酵解过度增强。科研人员提出假设该现象是在缺氧条件下发生,且在缺氧条件下受FL含量变化的影响,为证明该假设,利用小鼠软骨细胞进行实验,提取细胞中等量的蛋白进行L酶检测,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1 2 3 4 5 6
实验条件 ① 缺氧条件
实验小鼠 WT KO WT KO WT KO
FL 活性抑制剂 ② 不加 不加 ③ 加 ④
L酶 + ++ +++++++ +++ +++++
注:“+”越多表示L酶含量越高
Ⅰ.完善表中的实验方案:①为 ;②③④的操作依次为 。
Ⅱ.若3组的L酶表达量比4组 ,比5组和1组 ,则假设成立。
(4)上述研究表明软骨细胞糖酵解强度 (填“增大”或“减小”)影响生长板的正常发育,导致小鼠四肢、脊柱明显畸形。
24.(12分)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液中沉积,影响了神经小胶质细胞(MC细胞)的功能,发病机制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MC细胞接收到 Aβ沉积的信号后,细胞质中经磷酸化的K酶可以 ,游离的NF 进入细胞核内,促进合成并分泌大量IL-1蛋白(一种白细胞介素),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2)为探明药物X治疗 AD的机理,科研人员利用正常的 MC 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3~6组加入 Aβ的目的是 ,药物X抑制 Aβ的作用,判断依据是 。综合图1和图2,药物X治疗 AD的机理可能是 (答出3种可能)。
(3)已知IK 的磷酸化位点位于其末端肽段 N。欲验证“IK 磷酸化能诱发炎症”,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所用肽段对细胞内 NF蛋白的入核、IL-1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均无直接影响)。
实验处理:将正常的 MC细胞平均分成两组,甲组细胞中导入与肽段 N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序列相同的肽段,乙组细胞中导入与N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序列不同的肽段,两组小鼠均加入溶于缓冲液的 Aβ沉积物。
检测指标: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4)上述研究可得出神经小胶质细胞具有 功能。
25.(8分)西瓜有不同类型的花:雌花、雄花和完全花(同时具备雌蕊和雄蕊)。同一植株上同时存在雄花和完全花称为雄花完全花同株,同一植株上同时存在雌花和雄花称为雌雄异花同株。为探究性别决定机理,选用品系甲(雄花完全花同株)和品系乙(雌雄异花同株)进行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 F
品系甲(♀)×品系乙(♂) 雌雄异花同株 雌雄异花同株: 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 雄花完全花同株 = 241:80: 108
(1)西瓜雄花雌花完全花的遗传遵循 遗传规律,判断依据是 。
(2)若将 F 与品系甲杂交,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该性别决定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B基因和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提取 F 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个体的DNA进行 PCR 电泳,电泳结果全为①,则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植株的基因型是 (不写D基因)。取F 中全部雄花完全花同株个体进行上述实验,仅一株电泳结果为①,其余均为②,电泳结果为①的原因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