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止”字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导写及范文展示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以上含有“止”字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写作指导:审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学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学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箦,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前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的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学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参考立意:①“止”与“不止”;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③“止损”的智慧;④“止”中乾坤大;⑤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等等。(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范文展示:知止而行,方得始终《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言:“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有所作为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这样才能使百姓安定。“止”,并非停止不前,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勇于前行,又要懂得知止,这样才能走得更远。知止,是一种自我约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所驱使,不断地追求更多的财富、权力和名誉。然而,如果不懂得知止,就会陷入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就像《论语》中所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约束,当发现自己的欲望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就要及时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过度追求而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它要求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然而,“止于至善”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种在不断追求中逐渐接近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懂得知止,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地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知止,是一种责任担当。“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尽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某项工作,就要及时停下来,以免给他人带来损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但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胜任某项工作时,也要懂得知止,及时寻求帮助或者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知止而行,方得始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知止,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以知止为舵,以行为桨,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