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1
《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关爱他人》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分为两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一)教材地位
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它是对前面所学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等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启下,为后面学习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关爱他人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材内容
1.“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这一目主要阐述了关爱他人的意义。包括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2.“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这一目强调了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同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在面对复杂情形时,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品德,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3.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发展。
4.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每个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教学重点
1.关爱他人的意义。
2.关爱他人的策略。
四、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关爱他人。
2.如何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作出明智的关爱他人的行为选择。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关爱他人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收集身边关爱他人的事例。
六、教学策略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策略。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关爱他人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如志愿者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关爱他人的事情呢?”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温暖和力量,从而引出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关爱他人的含义
教师提问:“什么是关爱他人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关爱他人的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他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关爱他人的含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关爱他人的意义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如一位老人在公交车上得到年轻人让座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中,年轻人的行为给老人带来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可以传递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如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人们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然后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关爱他人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关爱他人对社会的作用: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关爱他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教师讲述一个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然后提问:“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关爱他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可以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
2.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如一个学生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想去扶又怕被讹诈),然后提问:“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如何心怀善意地关爱他人。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尽己所能关爱他人的故事(如一个小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买学习用品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中,小学生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①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如一个老师在帮助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私下里耐心地辅导他),然后提问:“这个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在关爱他人时考虑他人的感受。
②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如一个年轻人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向他求助,说自己迷路了,让年轻人带他去一个地方),然后提问:“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面对复杂情形时,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关爱他人时,要保护好自己,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在复杂情境中作出明智的关爱他人的行为选择。
(三)巩固提高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人?”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关爱他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真诚、用心地去关爱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关爱他人的意义和策略。
2.教师强调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关爱他人的行为,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在课后做一件关爱他人的事情,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收集一些关爱他人的名言警句,制作成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八、板书设计
关爱他人
(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1)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2)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