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学习导航1、了解同一律的原因、公式及要求2、了解矛盾律的原因、公式及要求3、了解排中律的原因、公式及要求4、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及区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导入小明、小华和小军是同班同学,一天,他们玩猜球的游戏: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三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面写有一句话。红盒子上写着“球不在黄盒子里面”,黄盒子上面写着“球不在蓝盒子里面”,蓝盒子上面写着“球在黄盒子里面”。假如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球应该在哪个颜色的盒子里 小明说:“在红盒子里。”小华说:“在黄盒子里。”小军说:“在蓝盒子里。”(1)你觉得哪种观点对,并说明理由。导入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三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面写有一句话。红盒子上写着“球不在黄盒子里面”,黄盒子上面写着“球在蓝盒子里面”,蓝盒子上面写着“球在黄盒子里面”。假如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球应该在哪个颜色的盒子里 小明说:“在蓝盒子里。”小华说:“在红盒子里。”小军说:“在黄盒子里。”(2)你觉得哪种观点对,并说明理由。点拨:(1)小军的观点是对的,球在蓝盒子里。假如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因为红盒子与蓝盒子上面写的自相矛盾,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所以红盒子和蓝盒子上写的话必有一句是真的,则黄盒子上写的一定是假的,即“球不在蓝盒子里”一定为假,说明球一定在蓝盒子里。(2)小明的观点是对的,球在蓝盒子里。如果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因为红盒子与蓝盒子上面写的自相矛盾,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所以红盒子和蓝盒子上写的话必有一句是假的,则黄盒子上写的一定是真的,即“球在蓝盒子里”是真的。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是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前提)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⑴同一律的规范作用主要在于维护思维的确定性。⑵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这里的“好茶”是指质量好的茶你这里有好茶吗?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这里的“好茶”是指没变质的茶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结论:运用概念若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示例评析5.条件性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小试牛刀:下列表述是否违反同一律?1、顾客:你这里有好茶吗?店员: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2、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 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3、“小张去年还是团员,现在已是党员了”偷换论题偷换概念未违反,不同条件下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任务驱动: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把任何东西穿破!”旁边有个人就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 ”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那么,他为何无言以对呢 原来他说的话违背了矛盾律。1.遵循矛盾律要求的必要性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_______的思维。2.内容公式通常用公式_____________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_____,其中必有一假。一致性“A不是非A”同真3.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_____“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___。4.逻辑矛盾不同于辩证矛盾(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_________。(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_________的错误反映。5.矛盾律与认识对象的变化发展客观事物是_________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_________、_________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论断“自相矛盾”客观矛盾客观实际变化发展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点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1)根本区别:①包含逻辑矛盾的判断即自相矛盾的判断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既断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同时又断定事物不具有该属性;②辩证矛盾判断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2)承认辩证矛盾与允许逻辑矛盾不是一回事。任何科学的认识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科学认识又都是在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辩证矛盾,所谓认识事物也就是认识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承认辩证矛盾是辩证法的前提和出发点,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1)常用公式:“A或者非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4.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违背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示例评析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关系 矛盾律 排中律区别 含义不同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不同 “自相矛盾”(“两可”) “两不可”作用不同 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 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联系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知识小结1、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2)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针对训练1.“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的话是爱国者的话,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这一推理( )A.符合思维必须具有一致性的要求B.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形式C.违反了思维必须具有明确性的要求D.违反了形式逻辑中同一律的要求D解析 材料中的“爱国者”不是同一概念,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要求,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没有涉及,排除。2.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①买茶人问:“你这儿有好茶吗 ”卖茶人答:“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②顾客问:“我的排骨面怎么还没好,我等了很久了。”服务员回答:“你为什么非要吃排骨面,你不能吃辣酱面吗 ” ③“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3.物理老师告诉学生,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然后问大家,铁块若化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 学生甲说:增加1/33。学生乙说:同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 学生丙说:你俩说得都对。学生丁说:你俩说得都不对。探究:请你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来评论是非。甲的话是正确的。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话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保持思维的同一性。在这儿混淆概念(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偷换论题)是诡辩者常用的两种诡辩手法。答案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保持思维的同一性。混淆概念(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偷换论题)是诡辩者常用的两种诡辩手法。课堂总结逻辑思维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