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价的单价、数量与总关系小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第4节核心素养通过情境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意义,初步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构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模型。教学重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小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01情景导入你发现了什么?张叔叔周末去了一趟超市,这是购物小票,从这张购物小票你发现了什么?情景导入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中间包含了一些数量关系,上面有商品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总价)。探索新知探索新知小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02探索新知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在购物时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的问题。(1)一个篮球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一千克苹果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解答下面的问题。思考: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探索新知解答下面的问题。80×3=240(元)一个篮球80元,买3个要多少钱?(1)10×4=40(元)一千克苹果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2)(1)一个篮球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一千克苹果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80×3=240(元)10×4=40(元)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都是用乘法计算最后一共花了多少钱。探索新知探索新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叫作单价;买了多少,叫作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作总价。(1)一个篮球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一千克苹果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80 × 3 = 240(元)10 × 4 = 40(元)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一起来找找算式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探索新知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单价×数量=总价在单价、数量和总价中,已知其中两个量,怎么求出第三个量?探索新知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数量=总价找一找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探索新知数量单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做一做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元?(1)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学校买了4箱同样的粉笔,花了840元。每箱粉笔多少元?(2)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小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03做一做学以致用每个书包40元,买6个书包一共多少元?(答案不唯一)1.提出一个已知商品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学以致用做一做买法1:18×3=54(元)54<60可以买3份18元的套餐。买法2:18×2+21=57(元)57<60可以买2份18元的套餐和1份21元的套餐。学以致用做一做买法3:18+21×2=60(元)60=60可以买1份18元的套餐和2份21元的套餐。课程总结课程总结小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04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理解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这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先找到已知的量,要求的量,再选择适合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感谢聆听感谢聆听小学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第4节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这节课是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经历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主动探究数学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学好这一节课将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基础。1.通过情境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意义,初步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2.构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学模型。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构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模型。难点: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解决超市中的问题,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仔细观察一下。出示课件。师:张叔叔周末去了一趟超市,这是购物小票,从这张购物小票中你发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生1:我发现上面包含了一些数量关系。生2:我发现上面有单价、数量和总额。师:那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情境,通过对购物小票的解读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注意力,引出话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探究新知师: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在购物时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师: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怎么解决问题?生1:我了解到1个篮球80元,要买3个,可以这样列式:80×3=240(元),所以买3个篮球要240元。生2:我也了解到一千克苹果10元,要买4千克,可以这样列式:10×4=40(元),所以买4千克苹果要40元。师:正确,仔细阅读这两道题,你们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生1: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生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生3:都是用乘法计算。生4:这两个问题都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师:每件商品的价格,叫作单价;买了多少,叫作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作总价。师:你们能找到例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吗?生1:第一问中80元是单价,3个是数量,得数240元是总价。生2:第二问中10元是单价,4千克是数量,得数40元是总价。师:那你们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师总结: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师:如果已知总价和数量,怎么求单价?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怎么求数量?学生自由讨论。师总结: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教师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种量的关系。出示课件师:称重商品上贴着小标签,上面的信息比较多,你能从购物小票和标签上找到单价、数量和总价吗?学生独立观察后交流。师总结:像这种需要称重的干果、杂粮等商品,标签上有2个价钱,生活中大家也要注意区分单价、数量和总价。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二题。师:仔细阅读题目,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生1:第一问已知单价和数量,要求总价。生2:第二问已知数量和总价,要求单价。师:根据要求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对应不同的数量关系式进行解答。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做一做”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效果评价: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学以致用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教材习题】1.提出一个已知商品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每个书包40元,买6个书包一共多少元?(答案不唯一)2.买法1:18×3=54(元)54<60可以买3份18元的套餐。买法2:18×2+21=57(元)57<60可以买2份18元的套餐和1份21元的套餐。买法3:18+21×2=60(元)60=60可以买1份18元的套餐和2分21元的套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效果评价:根据不同难度的题挑选不同的学生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1:理解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这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生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先找到已知的量,要求的量,再选择适合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生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pptx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