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专题0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专题0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用哑铃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完成图中所示动作时①收缩,②舒张
B.③为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
C.运动产生时,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②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2.(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都要注意补钙,钙对人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人体内最大的“钙库”是( )
A.小肠 B.骨 C.皮肤 D.肌肉
3.(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描述的是江南水乡常熟沙家浜。这里饲养的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的运动方式是( )
A.游泳 B.飞行 C.爬行 D.跳跃
4.(22-23八年级上·陕西咸阳·期中)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关于被测试者完成标准引体向上动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B.肩关节起杠杆作用
C.上肢骨为运动提供动力 D.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5.(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无毒蛇捕食时,大多先用细长的身体卷住猎物,通过体侧肌肉持续收缩导致猎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将其吞食。无毒蛇的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领域行为 C.取食行为 D.迁徙行为
6.(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隐翅虫是一种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其雌虫可以多次交配,1天产卵2~6粒。隐翅虫叮咬人体皮肤会导致急性皮肤炎症。下列有关隐翅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特点为卵生、体内受精 B.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对人体有害,应该全部消灭 D.趋光性属于先天性行为
7.(23-24八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以下实验或探究多数是本学期《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社)教材中同学们做过或老师演示过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鱼呼吸时,发现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B.解剖家鸽时,发现其腿部的肌肉最发达
C.观察蚯蚓时,需要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保持湿润
D.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前,要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8.(23-24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末)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早在2021年我国已有12个省份遭到了红火蚁的入侵。红火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有不分节的触角和足
B.红火蚁群体内主要依靠气味来通讯
C.红火蚁具有社会行为
D.缺乏天敌是红火蚁在我国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9.(23-24八年级上·湖南益阳·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遇险时发出叫声警示同伴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C.蚊子飞动时发生“嗡嗡”声 D.蜜蜂发现蜜源后跳“8”字舞
10.(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小华用木棒、海绵、自行车旧轮胎、水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推测两个木棒对接处的海绵模拟的是( )
A.关节腔 B.关节窝 C.关节头 D.关节软骨
11.(23-24八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某患者右上臂肌肉损伤,借助气动人工肌肉实现运动(如图)。气动人工肌肉主要由合成纤维和橡胶软管构成,通过软管对气动人工肌肉充气、放气模拟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三头肌
B.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骨上
C.仅对气动人工肌肉充气即可实现屈肘运动
D.屈肘运动过程需要关节提供“支点”
12.(23-24八年级上·广东云浮·期末)青少年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原因是(  )
A.骨内无机物的含量高
B.骨太长、太软
C.骨内有机物的含量比成年人高
D.骨太短、太细
13.(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结构或运动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蜂鸟能够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
B.蚂蚁的足不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C.草履虫个体微小,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D.海龟生活在海洋中,依靠尾部分摆动来游泳
14.(23-24八年级上·广西梧州·期末)“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该体育项目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动作重点包括蹬地、收腹和甩臂,难点是掷球的出手角度。以下有关完成此项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甩臂时,肱二头肌由舒张变为收缩状态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C.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D.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15.(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可以独立完成
B.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C.骨骼肌收缩或舒张时,牵引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D.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6.(20-21八年级上·甘肃天水·期末)在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教授轻症患者练习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如下图所示),改善心肺功能。关于“八段锦”动作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的动力
C.需要消耗能量 D.肱三头肌舒张推动手臂做伸展运动
17.(23-24八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如下表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动物种类 鸡 龟 狗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24 65 5
A.龟的学习能力比鸡强
B.小狗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18.(23-24八年级上·河南安阳·期末)动物园里许多游人为了看“孔雀开屏”常常会驻足等待,不睹不快。众所周知,孔雀中只有雄的才会开屏,雄孔雀开屏的目的是( )
A.求偶,利于繁殖 B.为获得食物讨人欢喜
C.吓跑天敌 D.气温高时降低体温
19.(23-24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在遭遇危险的时候,往往会自断尾巴,乘机逃跑而得以逃生。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领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20.(23-24八年级上·河南商丘·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是用于传递信息的是(  )
A.猴子发出叫声 B.蝶蛾类释放性外激素 C.夏天狗吐舌头 D.蜜蜂跳圆圈舞
21.(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与其他三项不同是( )
A.刚出生小袋鼠靠本能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
B.幼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
C.菜青虫幼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
D.一只幼年蜘蛛从出生之日就会自行结网
22.(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蜘蛛结网”是一种动物行为,该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通过学习获得的 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③动物生来就有的 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与下列哪项同属一类(  )
A.望梅止渴 B.蜘蛛结网 C.老马识途 D.东施效颦
24.(23-24八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群居是很多动物的生活方式,其中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明确分工的是( )
A.铺天盖地飞过来的蝗虫 B.溶洞中密密麻麻的蝙蝠
C.躲避海豚攻击的沙丁鱼群 D.水面上漂浮的火蚁“蚁团”
25.(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我国古籍《草木疏》上说蝗类“长角长股(大腿),股鸣者也。”说明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能是( )
A.颜色 B.气味 C.声音 D.动作
26.(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东南·期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派谋士用蜜糖“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的大字,攻破项王心理防线,使其中计身亡。在此事件中,蚂蚁发现蜜糖后是利用哪种“语言”告诉同伴( )
A.气味 B.声音 C.动作 D.表情
27.(23-24八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珍妮·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发现名为“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最高,其它黑猩猩总是让戈利亚,戈利亚在这个群体中享有多项特权,下列叙述中,那项是不正确的( )
A.优先享有食物 B.优先获得配偶
C.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D.当受到外来侵犯,“戈利亚”将被其它成员保护
28.(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大象可以用鼻子“攥”着木棍挠痒痒,关于大象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学习行为
B.与遗传因素无关
C.形成之后不会消退
D.说明大象具有社会行为
29.(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后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这为理解哺乳动物的适应性辐射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复杂的社会行为为群居物种提供很多优势
B.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
C.群居物种依靠语言、气味和动作进行通讯
D.生物与环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
30.(23-24八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同学们每天坚持跑步锻炼是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当我们跑步时需要屈腿和伸腿交替进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屈腿时腘绳肌收缩
B.伸腿时,股四头肌舒张
C.屈腿和伸腿是以膝关节为中心的运动
D.跑步时,需要有大脑参与协调运动
1.(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在2023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中,中国队斩获三金,关于拳击手打拳运动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打拳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 B.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
C.脱臼是因为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D.骨骼肌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上课铃声响起,老师推门走进教室为大家上课。下列关于推门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伸手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C.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D.推门动作中,关节起支点作用
3.(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小华打篮球时不慎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骨又重新愈合了。下列关于骨的结构及骨折后修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骨由骨膜、骨质两部分组成
B.骨折后骨能愈合,主要依赖于骨质
C.骨膜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为骨的修复提供营养
D.所有的骨髓都能造血,促进骨折的修复
4.(23-24八年级上·陕西安康·期末)为探究哺乳动物的运动原理,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一个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的组成为①②③④
B.③和④松紧带模拟了关节软骨
C.⑤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D.完成动作的动力来自于①和②
5.(23-24八年级上·青海海东·期末)动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且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B.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达,运动时只依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即可
C.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种动作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6.(23-24八年级上·湖南常德·期末)鄂尔多斯大草原的草原自然景观十分壮观。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还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草原动植物。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鄂尔多斯细毛羊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各种动物都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
C.草履虫能趋利避害既是先天性行为,也属非条件反射
D.白鹭适应飞行的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
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如图是萌萌同学构建的动物运动能量供应模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表示血液循环
B.N表示呼吸作用
C.动物运动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D.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无关
8.(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在体型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不可食的动物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称为贝次拟态。例如,副王蛱蝶模拟有毒的黑脉金斑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副王蛱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该行为是由副王蛱蝶遗传物质决定的
C.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D.从对动物所起的作用来看,该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9.(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甲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得到乙图所示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仓鼠的逃生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仓鼠再次找到玻璃台逃生是学习行为
C.仓鼠的逃生时间都随次数增加而递减
D.仓鼠的逃生行为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
10.(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后天性、攻击行为
C.先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防御行为
11.(23-24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据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涡虫被电击身体收缩是学习行为
C.经过③后,涡虫遇光照收缩身体是先天性行为
D.经过④后,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行为不会慢慢消退
1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探究实验,并将实验获得的数据绘成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开始时,仓鼠要处于饥饿状态
B.每次实验要投放不同口味的鼠粮
C.仓鼠每天走迷宫第二次要比第一次用时少
D.通过增加练习次数,仓鼠走迷宫更加熟练
13.(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蚯蚓 B.蝗虫 C.蚂蚁 D.苍蝇
14.(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下列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受敌害侵袭时,蚜虫释放信息素,警告同伴离开
B.萤火虫利用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
C.蜜蜂以舞蹈的方式向同伴展示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D.遇到敌害时,犰狳全身蜷缩成球,趁机滚动逃走
15.(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2021年4月起,云南北迁的象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迁移中,象群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这种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捕食行为 D.社会行为
16.(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蚂蚁工坊(如下图)是人造的生态环境,是观察蚂蚁社会行为的工具之一。下列关于工坊中蚁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动物都和蚂蚁一样具有社会行为 B.蚁群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成员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流 D.社会行为不利于蚁群的生存
17.(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下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体现了黄鼬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B.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图中③与“蜻蜓点水”都属于繁殖行为
C.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标号②的行为是由羚羊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D.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社会行为
18.(23-24八年级上·广东湛江·期末)2023年11月5日晚,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下列是与运动员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在[]内填数字或字母,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图甲所示的关节在躯体运动中起 作用,关节中的[⑤]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得关节很 。
(2)丙图中,能正确表示骨、关节、肌肉三者关系的是 (用字母表示)。
(3)运动员在进行屈肘时,如图乙所示[a]处于 状态,[b] 状态。
(4)不恰当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图甲中的[ ]从[ ]中滑脱,这种现象称为脱臼,丁图是运动时用的运动护膝与关节的[ ] 有相似的作用,这样紧实的包裹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膝关节因过度弯曲而受伤。
(5)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使用手机,容易忠上“手机肘”,从而使部分手指出现麻木、刺痛,请你为中学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
19.(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阅读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有趣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资料二: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是中国鸟类学会的会标。其羽毛光艳华美,眼睛周围镶嵌着红色的眼圈,耳后有一缕雪白翘起的耳羽,故褐马鸡又得名“耳鸡”或“角鸡”。褐马鸡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它一般栖息在山林背风向的南坡,啄食松子、刺梨、沙棘果和蝇、蚊、蝗虫等昆虫。褐马鸡有集群行为,在越冬期间尤为明显。群体数量在20~60只,一般由一只身强体壮、体形较大的雄鸡作为头鸡带队,另有一只体质较好的褐马鸡担任警戒任务,后面由年长者压阵,左右有彪悍的成年鸡护卫,边走边鸣,十分威风。 当遇到危险时,警戒鸡首先惊鸣,而后由头鸡率领群体避敌。待危险解除后,褐马鸡通过鸣叫的方式再次联系,鸡群重新聚集在一起。
(1)涡虫是 动物,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光照—电击”多次结合后,只给光照,涡虫的身体也会收缩是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这种行为如果不进行强化 (填“会”或“不会”)慢慢消退。
(2)褐马鸡虽然飞行能力较弱,但仍属于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褐马鸡群体中主要靠 传递信息。你认为褐马鸡的集群行为 (填“是”或“不是”)社会行为,请说明理由: 。
20.(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尾·期末)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在海边生活着一种动物——招潮蟹,它的雄性个体长有一对大小相差悬殊的鳌。在繁殖季节,雄蟹挥动大鳌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鳌的方式不同。
资料二:很多鸣禽并不是生来就会唱歌,它们必须先听到其他鸟的鸣唱,才能自试啼声。正因为这样,如果一只普通的灰雀在金丝雀的环境中长大,那么它也能发出像金丝雀一样美妙的歌声。
资料三: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一个甜薯不慎掉进水池中。一只小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出这个甜薯。一段时间后,饲养员发现猴子会将沾满泥土的甜薯洗净后再食用。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雄蟹挥动大鳌吸引雌蟹”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资料二中,“灰雀发出美妙歌声”的行为属于 行为,若灰雀没有和金丝雀一起长大,则无法形成该行为,说明该行为需通过 的作用才能形成。
(2)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资料三中的行为的优势在于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用哑铃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完成图中所示动作时①收缩,②舒张
B.③为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
C.运动产生时,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②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答案】D
【详解】A.完成图中所示屈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A正确。
B.③肘关节为活动的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B正确。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
D.②是肱三头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但是肌腱要跨过关节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D错误。
故选D。
2.(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都要注意补钙,钙对人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人体内最大的“钙库”是( )
A.小肠 B.骨 C.皮肤 D.肌肉
【答案】B
【详解】A.小肠是钙吸收的主要场所,但它并不储存钙。钙经由小肠黏膜细胞转运入血液,再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A错误。
B.骨是体内钙的主要储存处。人体骨骼系统约占人体钙含量的99%,因此被称为“钙库”,B正确。
C.皮肤没有储存钙的功能。它主要担当保护、调节体温等功能,C错误。
D.虽然钙在肌肉收缩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肌肉并不是钙的储存库,D错误。
故选B。
3.(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描述的是江南水乡常熟沙家浜。这里饲养的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的运动方式是( )
A.游泳 B.飞行 C.爬行 D.跳跃
【答案】C
【详解】大闸蟹属于节肢动物,它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体表有外骨骼,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大闸蟹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是爬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22-23八年级上·陕西咸阳·期中)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关于被测试者完成标准引体向上动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B.肩关节起杠杆作用
C.上肢骨为运动提供动力 D.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A
【详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A正确。
B.肩关节起支点作用,B错误。
C.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A。
5.(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无毒蛇捕食时,大多先用细长的身体卷住猎物,通过体侧肌肉持续收缩导致猎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将其吞食。无毒蛇的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领域行为 C.取食行为 D.迁徙行为
【答案】C
【详解】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题干中无毒蛇的行为属于捕食行为,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隐翅虫是一种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其雌虫可以多次交配,1天产卵2~6粒。隐翅虫叮咬人体皮肤会导致急性皮肤炎症。下列有关隐翅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特点为卵生、体内受精 B.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对人体有害,应该全部消灭 D.趋光性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C
【详解】A.昆虫的生殖为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隐翅虫生殖特点为卵生、体内受精,A正确。
B.隐翅虫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发育而长大,会限制隐翅虫的发育和生长,所以需要定期蜕皮,B正确。
C.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如果全部消灭,可能会引起生态失衡,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C错误。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可见,隐翅虫的趋光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
故选C。
7.(23-24八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以下实验或探究多数是本学期《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社)教材中同学们做过或老师演示过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鱼呼吸时,发现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B.解剖家鸽时,发现其腿部的肌肉最发达
C.观察蚯蚓时,需要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保持湿润
D.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前,要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答案】B
【详解】A. 观察鱼的呼吸时,确实会发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会交替张合。这是鱼进行呼吸的特有方式,通过口吸入水,水经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后,由鳃盖后缘排出,A正确。
B.解剖家鸽时,我们通常会注意到其胸肌特别发达。这是因为家鸽作为鸟类,需要强大的胸肌来支持其飞行。而腿部肌肉虽然也发达,但并非最发达的肌肉群,B错误。
C.观察蚯蚓时,由于蚯蚓依赖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因此我们需要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以保持其体壁的湿润,从而确保其正常呼吸,C正确。
D.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前,我们需要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这是因为饥饿状态的小鼠更有动力去寻找食物,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D正确。
故选B。
8.(23-24八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末)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早在2021年我国已有12个省份遭到了红火蚁的入侵。红火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有不分节的触角和足
B.红火蚁群体内主要依靠气味来通讯
C.红火蚁具有社会行为
D.缺乏天敌是红火蚁在我国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A
【详解】A.红火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身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属于昆虫,故A错误。
B.红火蚁通讯主要依靠气味,故B正确。
C.红火蚁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故C正确。
D.缺乏天敌是红火蚁在我国传播快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引起生态平衡受到破球,故D正确。
故选A。
9.(23-24八年级上·湖南益阳·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遇险时发出叫声警示同伴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C.蚊子飞动时发生“嗡嗡”声 D.蜜蜂发现蜜源后跳“8”字舞
【答案】C
【详解】A.黑长尾猴遇险时发出叫声警示同伴,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蚊子翅膀煽动空气摩擦发出的,而非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C符合题意。
D.蜜蜂发现蜜源后会跳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小华用木棒、海绵、自行车旧轮胎、水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关节模型,推测两个木棒对接处的海绵模拟的是( )
A.关节腔 B.关节窝 C.关节头 D.关节软骨
【答案】D
【详解】关节头和关节窝共同构成关节面,它们是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上下两端的木棒模拟的是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中有很多韧带,包裹着关节面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木棒周围自行车旧轮胎模拟的是关节囊。关节面的表面覆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减压的作用,使运动更加灵活,模型中海绵模拟的是关节软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3-24八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某患者右上臂肌肉损伤,借助气动人工肌肉实现运动(如图)。气动人工肌肉主要由合成纤维和橡胶软管构成,通过软管对气动人工肌肉充气、放气模拟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三头肌
B.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骨上
C.仅对气动人工肌肉充气即可实现屈肘运动
D.屈肘运动过程需要关节提供“支点”
【答案】D
【详解】A.观图可知,某患者上臂肌肉损伤,借助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屈肘和伸肘运动。图示为屈肘动作,因此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二头肌,故A错误。
B.分析题干可知,气动人工肌肉相当于人的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故B错误。
C.气动人工肌肉相当于人的肱二头肌,气动人工肌肉充气时模拟肱二头肌进行收缩,此时还需要肱三头肌的舒张才可实现屈肘运动,故C错误。
D.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能通过收缩提供运动时的动力。因此屈肘运动过程中需要关节提供支点与,故D正确。
故选D。
12.(23-24八年级上·广东云浮·期末)青少年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原因是(  )
A.骨内无机物的含量高
B.骨太长、太软
C.骨内有机物的含量比成年人高
D.骨太短、太细
【答案】C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青少年骨骼会发生变形的原因是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骨的硬度小,弹性大,容易变形,不是骨内无机物的含量多,骨太长、骨太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结构或运动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蜂鸟能够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
B.蚂蚁的足不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C.草履虫个体微小,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D.海龟生活在海洋中,依靠尾部分摆动来游泳
【答案】A
【详解】A.蜂鸟属于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依靠翅膀的快速振动来飞行,A正确。
B.蚂蚁属于节肢动物,足分节,依靠足运动,但足部没有肌肉,B错误。
C.草履虫虽然个体微小,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结构: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C错误。
D.海龟生活在海洋中,依靠足运动:爬行、游泳,D错误。
故选A。
14.(23-24八年级上·广西梧州·期末)“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该体育项目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动作重点包括蹬地、收腹和甩臂,难点是掷球的出手角度。以下有关完成此项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甩臂时,肱二头肌由舒张变为收缩状态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C.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D.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详解】A.甩臂时是伸肘动作,肱二头肌由收缩变为舒张状态,肱三头肌由舒张变为收缩状态,A正确。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而不是仅由骨和骨骼肌组成,B错误。
C.一个动作的完成通常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在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项目中,蹬地、收腹和甩臂等动作都是多块肌肉共同参与完成的,C正确。
D.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15.(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可以独立完成
B.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C.骨骼肌收缩或舒张时,牵引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D.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A
【详解】A.人体的运动不仅仅依赖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配合。例如,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运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带走废物,消化系统则提供能量来源,A错误。
B.人体的运动系统确实由骨、骨连结(包括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是运动的基础,骨连结使骨之间形成连接并允许相对运动,骨骼肌则提供运动的动力,B正确。
C.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这些力量通过骨连结(特别是关节)传递到相邻的骨上,使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这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C正确。
D.人体运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在细胞内,有机物(如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过程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用于驱动肌肉收缩和其他生物过程,D正确。
故选A。
16.(20-21八年级上·甘肃天水·期末)在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教授轻症患者练习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如下图所示),改善心肺功能。关于“八段锦”动作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B.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的动力
C.需要消耗能量 D.肱三头肌舒张推动手臂做伸展运动
【答案】D
【详解】A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C正确。
B.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起动力作用,B正确。
D.“八段锦”相当于做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D错误。
故选D。
17.(23-24八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如下表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动物种类 鸡 龟 狗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24 65 5
A.龟的学习能力比鸡强
B.小狗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答案】B
【详解】A.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龟的尝试次数比鸡多得多,这意味着龟在学习这个行为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因此其学习能力应该相对较弱,A错误。
B.小狗的尝试次数最少,说明它在学习这个行为时最为迅速和有效,学习能力最强,B正确。
C.绕道取食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C错误。
D.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如狗),“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B。
18.(23-24八年级上·河南安阳·期末)动物园里许多游人为了看“孔雀开屏”常常会驻足等待,不睹不快。众所周知,孔雀中只有雄的才会开屏,雄孔雀开屏的目的是( )
A.求偶,利于繁殖 B.为获得食物讨人欢喜
C.吓跑天敌 D.气温高时降低体温
【答案】A
【详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性,便于求偶,属于生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23-24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在遭遇危险的时候,往往会自断尾巴,乘机逃跑而得以逃生。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领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答案】C
【详解】A.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故C符合题意。
D.取食行为是与获取食物相关的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3-24八年级上·河南商丘·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是用于传递信息的是(  )
A.猴子发出叫声 B.蝶蛾类释放性外激素 C.夏天狗吐舌头 D.蜜蜂跳圆圈舞
【答案】C
【详解】ABD.猴子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蝶蛾类释放性外激素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蜜蜂跳圆圈舞是通过动作传递信息,ABD不符合题意。
C.夏天狗吐出舌头是为了散热,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
故选C。
21.(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与其他三项不同是( )
A.刚出生小袋鼠靠本能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
B.幼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
C.菜青虫幼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
D.一只幼年蜘蛛从出生之日就会自行结网
【答案】B
【详解】A.刚出生的小袋鼠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中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幼年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菜青虫总是只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一只幼年蜘蛛从出生之日就会自行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蜘蛛结网”是一种动物行为,该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通过学习获得的 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③动物生来就有的 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①蜘蛛结网是蜘蛛的一种先天性行为,是基于其遗传物质的本能行为,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①错误。
②蜘蛛结网是蜘蛛的一种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②正确。
③蜘蛛结网是蜘蛛的一种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③正确。
④蜘蛛生来就有结网的能力,与动物的生活环境因素无关,④错误。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与下列哪项同属一类(  )
A.望梅止渴 B.蜘蛛结网 C.老马识途 D.东施效颦
【答案】B
【详解】A.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但在这里,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因为想到某件事情而产生了某种反应或情感,是动物通过学习获得的具体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具有的能力,它们不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或经验就能完成这一行为。这是由蜘蛛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老马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行走和记忆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它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东施效颦原意是东施模仿西施皱眉的样子,却适得其反,变得更丑了。它描述的是一种模仿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23-24八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群居是很多动物的生活方式,其中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明确分工的是( )
A.铺天盖地飞过来的蝗虫 B.溶洞中密密麻麻的蝙蝠
C.躲避海豚攻击的沙丁鱼群 D.水面上漂浮的火蚁“蚁团”
【答案】D
【详解】A.铺天盖地飞过来的蝗虫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形成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A错误。
B.溶洞中密密麻麻的蝙蝠,群内无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形成等级,不具有社会行为,B错误。
C.躲避海豚攻击的沙丁鱼群,群内无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形成等级,不具有社会行为,C错误。
D.水面上漂浮的火蚁“蚁团”,蚁群内有明确分工,具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选D。
25.(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我国古籍《草木疏》上说蝗类“长角长股(大腿),股鸣者也。”说明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能是( )
A.颜色 B.气味 C.声音 D.动作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引用的《草木疏》中的描述,“股鸣者也”说明蝗虫通过摩擦大腿来发出声音,这表明蝗虫可能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而其他选项如颜色、气味和动作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东南·期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派谋士用蜜糖“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的大字,攻破项王心理防线,使其中计身亡。在此事件中,蚂蚁发现蜜糖后是利用哪种“语言”告诉同伴( )
A.气味 B.声音 C.动作 D.表情
【答案】A
【详解】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通常通过分泌信息素(气味)来传递信号,吸引同伴前来。这种“化学语言”可以在较长距离上与同伴进行高效沟通。因此,在发现蜜糖后,蚂蚁会释放气味信息素引导其他蚂蚁。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23-24八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珍妮·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发现名为“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最高,其它黑猩猩总是让戈利亚,戈利亚在这个群体中享有多项特权,下列叙述中,那项是不正确的( )
A.优先享有食物 B.优先获得配偶
C.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D.当受到外来侵犯,“戈利亚”将被其它成员保护
【答案】D
【详解】在黑猩猩的社会结构中,地位最高的个体通常享有多项特权,包括优先享有食物、优先获得配偶和优先选择栖息场所。然而,当受到外来侵犯时,通常是地位最高的个体(如“戈利亚”)负责保护群体,而不是被其它成员保护,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28.(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大象可以用鼻子“攥”着木棍挠痒痒,关于大象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学习行为
B.与遗传因素无关
C.形成之后不会消退
D.说明大象具有社会行为
【答案】A
【详解】A.大象用木棍来挠痒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故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故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退或者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大象可以用鼻子“攥”着木棍挠痒痒说明不了大象具社会行为,故D错误。
故选A。
29.(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后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这为理解哺乳动物的适应性辐射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复杂的社会行为为群居物种提供很多优势
B.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
C.群居物种依靠语言、气味和动作进行通讯
D.生物与环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
【答案】C
【详解】A.因为复杂的社会行为确实为群居物种提供了很多优势,如更好的觅食和防御能力,故A正确。
B.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故B正确。
C.哺乳动物的通讯方式不仅限于语言、气味和动作,还包括其他方式,如触觉和视觉信号等,故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确实是相互影响的整体,故D正确。
故选C。
30.(23-24八年级上·河南洛阳·期末)同学们每天坚持跑步锻炼是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当我们跑步时需要屈腿和伸腿交替进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屈腿时腘绳肌收缩
B.伸腿时,股四头肌舒张
C.屈腿和伸腿是以膝关节为中心的运动
D.跑步时,需要有大脑参与协调运动
【答案】B
【详解】A.屈腿动作通常是由腘绳肌等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腘绳肌位于大腿后侧,当它们收缩时,会使膝关节弯曲,从而实现屈腿动作,A正确。
B.伸腿动作则是由股四头肌等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是伸膝的主要肌肉。当股四头肌收缩时,膝关节会伸直,从而实现伸腿动作,B错误。
C.屈腿和伸腿动作确实是以膝关节为中心进行的。膝关节是连接大腿骨和小腿骨的重要关节,它允许大腿和小腿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屈腿和伸腿动作,C正确。
D.跑步是一种复杂的全身运动,需要多个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的协调配合。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并发出指令来协调肌肉的运动,D正确。
故选B。
1.(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在2023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中,中国队斩获三金,关于拳击手打拳运动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打拳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 B.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
C.脱臼是因为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D.骨骼肌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答案】D
【详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所以打拳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故A正确。
B.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故B正确。
C.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故C正确。
D.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故D错误。
故选D。
2.(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上课铃声响起,老师推门走进教室为大家上课。下列关于推门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伸手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C.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D.推门动作中,关节起支点作用
【答案】A
【详解】A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故伸手推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将分别发生舒张和收缩现象,A错误,C正确。
B.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B正确
D.推门动作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D正确。
故选A。
3.(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小华打篮球时不慎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骨又重新愈合了。下列关于骨的结构及骨折后修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骨由骨膜、骨质两部分组成
B.骨折后骨能愈合,主要依赖于骨质
C.骨膜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为骨的修复提供营养
D.所有的骨髓都能造血,促进骨折的修复
【答案】C
【详解】A.长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腔(含骨髓)三部分组成,A错误。
B.骨膜起着营养和神经作用,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B错误。
C.长骨表面的骨膜内有成骨细胞、丰富的神经和血管,为骨的修复提供营养,对骨的生长,营养及其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D错误。
故选C 。
4.(23-24八年级上·陕西安康·期末)为探究哺乳动物的运动原理,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一个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的组成为①②③④
B.③和④松紧带模拟了关节软骨
C.⑤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D.完成动作的动力来自于①和②
【答案】C
【详解】A.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图中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的肌肉,缺少关节,A错误。
B.③和④松紧带模拟了肌肉的收缩和舒张,B错误。
C.⑤模拟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C正确。
D.图中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的肌肉,完成动作的动力来自于③和④,D错误。
故选C。
5.(23-24八年级上·青海海东·期末)动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且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B.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达,运动时只依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即可
C.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种动作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答案】D
【详解】A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配合,AB错误。
C.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块骨骼肌,C错误。
D.动物的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D。
6.(23-24八年级上·湖南常德·期末)鄂尔多斯大草原的草原自然景观十分壮观。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还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草原动植物。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鄂尔多斯细毛羊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各种动物都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
C.草履虫能趋利避害既是先天性行为,也属非条件反射
D.白鹭适应飞行的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
【答案】B
【详解】A.鄂尔多斯细毛羊属于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 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A错误。
B.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所使用的运动器官因种类不同而各具特色,比如鱼类通过鳍,鸟类通过翼等,但都有各自特化的运动器官来辅助运动,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故草履虫能趋利避害是应激性,不是反射,C错误。
D.白鹭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等。但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与飞行的特征无关,D错误。
故选B。
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如图是萌萌同学构建的动物运动能量供应模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表示血液循环
B.N表示呼吸作用
C.动物运动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D.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无关
【答案】D
【详解】A.M 表示血液循环,通过血液循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故A正确。
B.N 表示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B正确。
C.人体运动的能量来自食物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体内,故C正确。
D.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为人体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细胞,并带走代谢废物,所以D错误。
故选D。
8.(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在体型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不可食的动物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称为贝次拟态。例如,副王蛱蝶模拟有毒的黑脉金斑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副王蛱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该行为是由副王蛱蝶遗传物质决定的
C.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D.从对动物所起的作用来看,该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答案】C
【详解】A.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A正确。
BC.题中的贝次拟态是一种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正确,C错误。
D.动物先天性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保卫自身的生存,该行为属于防御行为,D正确。
故选C。
9.(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甲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得到乙图所示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仓鼠的逃生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仓鼠再次找到玻璃台逃生是学习行为
C.仓鼠的逃生时间都随次数增加而递减
D.仓鼠的逃生行为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C
【详解】A.仓鼠的逃生行为,作为一种对刺激(如电击)的先天性反应,是由其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不需要通过学习或经验积累就能表现出来,A正确。
B.仓鼠在初次遭遇电击后,通过尝试和错误,逐渐学会了利用玻璃台逃生。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因此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C.分析乙图数据可知,逃生时间并没有一直递减,第二次和第三次并不一致递减,C错误。
D.仓鼠的逃生行为有助于其在面临危险时迅速脱离险境,从而提高其生存机会和繁殖成功率。这种行为对仓鼠适应环境、维持种群稳定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10.(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后天性、攻击行为
C.先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防御行为
【答案】C
【详解】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通常具有明确的攻击对象和攻击意图。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根据题目描述,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这种行为是黄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敌害伤害而采取的,因此属于防御行为。同时,这种行为是黄鼬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本能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3-24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据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涡虫被电击身体收缩是学习行为
C.经过③后,涡虫遇光照收缩身体是先天性行为
D.经过④后,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行为不会慢慢消退
【答案】A
【详解】A.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涡虫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正确。
B.涡虫被电击身体收缩是涡虫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B错误。
C.③“光照紧接电击”多次结合后,图中④只给光照,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学习行为,因此经过③后,涡虫遇光照收缩身体是学习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故C错误。
D.学习行为是一种既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经过④后,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电击)去除后,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学习行为会慢慢消退,故D错误。
故选A。
1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探究实验,并将实验获得的数据绘成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开始时,仓鼠要处于饥饿状态
B.每次实验要投放不同口味的鼠粮
C.仓鼠每天走迷宫第二次要比第一次用时少
D.通过增加练习次数,仓鼠走迷宫更加熟练
【答案】B
【详解】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故A正确。
B.对照实验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因此每次投放相同口味的鼠粮,故B错误。
C.分析线图可以得出:仓鼠每天走迷宫第二次要比第一次用时少。仓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故C正确。
D.据曲线图可见:小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因此通过增加练习次数,仓鼠走迷宫更加熟练,故D正确。
故选B。
13.(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蚯蚓 B.蝗虫 C.蚂蚁 D.苍蝇
【答案】C
【详解】A.蚯蚓是单独行动的动物,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组织和分工,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蝗虫虽然有时会大量聚集在一起,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组织和分工,只是由于环境或食物等因素而聚集,因此也不具有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是典型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在蚂蚁群体中,有工蚁、兵蚁、雌蚁和雄蚁等不同的分工。工蚁负责觅食、筑巢、照顾蚁后和幼虫等;兵蚁则负责保卫蚁巢,抵御外敌;雌蚁和雄蚁则负责繁殖后代。蚂蚁群体内部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符合题意。
D.苍蝇也是单独行动的动物,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组织和分工,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下列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受敌害侵袭时,蚜虫释放信息素,警告同伴离开
B.萤火虫利用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
C.蜜蜂以舞蹈的方式向同伴展示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D.遇到敌害时,犰狳全身蜷缩成球,趁机滚动逃走
【答案】D
【详解】A.蚜虫释放信息素警告同伴,这是化学信号的传递,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萤火虫利用闪光信号吸引异性,这是通过视觉信号进行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蜜蜂可以通过表演舞蹈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动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通讯,C不符合题意。
D.犰狳蜷缩成球,滚动逃走只是个体的自我防御行为,没有涉及到与其他个体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2021年4月起,云南北迁的象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迁移中,象群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这种行为属于( )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捕食行为 D.社会行为
【答案】D
【详解】A.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不符合题意。
C.捕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云南北迁的象群在迁移中,象群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说明群体受首领的指挥,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蚂蚁工坊(如下图)是人造的生态环境,是观察蚂蚁社会行为的工具之一。下列关于工坊中蚁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动物都和蚂蚁一样具有社会行为 B.蚁群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群体成员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流 D.社会行为不利于蚁群的生存
【答案】B
【详解】A.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和蚂蚁一样具有社会行为,只有像蚂蚁、蜜蜂等具有一定特征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A错误。
B.蚁群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蚁后、雄蚁、工蚁、兵蚁等各有其特定的职责,B正确。
C.群体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蚂蚁可以通过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C错误。
D.社会行为有利于蚁群的生存,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等,D错误。
故选B。
17.(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下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体现了黄鼬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B.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图中③与“蜻蜓点水”都属于繁殖行为
C.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标号②的行为是由羚羊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D.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社会行为
【答案】A
【详解】A.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①黄鼬放出臭气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因此属于防御行为,A错误。
B.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标号②羚羊吃草的行为是藏羚羊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C正确。
D.社会行为有明显的组织、明显的分工、明显的等级,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选A。
18.(23-24八年级上·广东湛江·期末)2023年11月5日晚,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下列是与运动员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在[]内填数字或字母,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图甲所示的关节在躯体运动中起 作用,关节中的[⑤]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得关节很 。
(2)丙图中,能正确表示骨、关节、肌肉三者关系的是 (用字母表示)。
(3)运动员在进行屈肘时,如图乙所示[a]处于 状态,[b] 状态。
(4)不恰当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图甲中的[ ]从[ ]中滑脱,这种现象称为脱臼,丁图是运动时用的运动护膝与关节的[ ] 有相似的作用,这样紧实的包裹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膝关节因过度弯曲而受伤。
(5)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使用手机,容易忠上“手机肘”,从而使部分手指出现麻木、刺痛,请你为中学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
【答案】(1) 支点 关节软骨 灵活
(2)C
(3) 收缩 舒张
(4) ① ④ ②关节囊
(5)合理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作用。关节中的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凸的是关节头,凹的是关节窝,其表面覆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使关节更加灵活。
(2)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丙图中,A没有表示出关节窝,B两组肌肉要附着在不同的骨上,要绕过关节,D需要两组肌肉的协调配合,因此能正确表示骨、关节、肌肉三者关系的是C。
(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乙表示屈肘动作,此时,a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b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4)脱臼是指①关节头从②关节窝中滑脱出来,护膝与关节囊有相似 的作用,都可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5)为了避免产生“手机肘”、“狭窄性腿鞘炎”等疾病,要合理控制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
19.(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阅读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有趣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资料二: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是中国鸟类学会的会标。其羽毛光艳华美,眼睛周围镶嵌着红色的眼圈,耳后有一缕雪白翘起的耳羽,故褐马鸡又得名“耳鸡”或“角鸡”。褐马鸡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它一般栖息在山林背风向的南坡,啄食松子、刺梨、沙棘果和蝇、蚊、蝗虫等昆虫。褐马鸡有集群行为,在越冬期间尤为明显。群体数量在20~60只,一般由一只身强体壮、体形较大的雄鸡作为头鸡带队,另有一只体质较好的褐马鸡担任警戒任务,后面由年长者压阵,左右有彪悍的成年鸡护卫,边走边鸣,十分威风。 当遇到危险时,警戒鸡首先惊鸣,而后由头鸡率领群体避敌。待危险解除后,褐马鸡通过鸣叫的方式再次联系,鸡群重新聚集在一起。
(1)涡虫是 动物,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光照—电击”多次结合后,只给光照,涡虫的身体也会收缩是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这种行为如果不进行强化 (填“会”或“不会”)慢慢消退。
(2)褐马鸡虽然飞行能力较弱,但仍属于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褐马鸡群体中主要靠 传递信息。你认为褐马鸡的集群行为 (填“是”或“不是”)社会行为,请说明理由: 。
【答案】(1) 扁形 先天性 学习 会
(2) 鸟类 声音 是 因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详解】(1)涡虫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涡虫对光照的反应“身体舒展”,这是涡虫的先天性行为。被电击身体收缩也是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多次结合,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通过学习、多次尝试后,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行为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
(2)褐马鸡属于鸟类。鸟类的主要特征: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褐马鸡群体中主要靠声音(或鸣叫)传递信息。褐马鸡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褐马鸡具有社会行为。
20.(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尾·期末)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在海边生活着一种动物——招潮蟹,它的雄性个体长有一对大小相差悬殊的鳌。在繁殖季节,雄蟹挥动大鳌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鳌的方式不同。
资料二:很多鸣禽并不是生来就会唱歌,它们必须先听到其他鸟的鸣唱,才能自试啼声。正因为这样,如果一只普通的灰雀在金丝雀的环境中长大,那么它也能发出像金丝雀一样美妙的歌声。
资料三: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一个甜薯不慎掉进水池中。一只小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出这个甜薯。一段时间后,饲养员发现猴子会将沾满泥土的甜薯洗净后再食用。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雄蟹挥动大鳌吸引雌蟹”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资料二中,“灰雀发出美妙歌声”的行为属于 行为,若灰雀没有和金丝雀一起长大,则无法形成该行为,说明该行为需通过 的作用才能形成。
(2)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资料三中的行为的优势在于 。
【答案】(1)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环境因素
(2)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详解】(1)由分析可知,资料一中,“雄蟹挥动大鳌吸引雌蟹”的行为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资料二中,“灰雀发出美妙歌声”的行为属于经过学习获得的学校行为,若灰雀没有和金丝雀一起长大,则无法形成该行为,说明该行为需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形成。
(2)猴子洗甜薯的行为是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更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