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23-24八年级上·四川宜宾·期末)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鼠将松子埋在地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C.若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会影响生态平衡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在帮助植物传粉2.(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生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下列均运用了仿生技术的是( )A.冷光灯、克隆羊 B.雷达、人造卫星控温系统C.抗荷服、转基因大肠杆菌 D.蝇眼照相机、杂交水稻3.(23-24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白头鹎以女贞树的果实为食,随粪便排出的种子可以发芽生长。由此说明白头鹎能(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植物传播种子4.(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出自唐朝耿讳的《寒蜂采菊蕊》,这体现了动物能(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5.(23-24八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皮毛上常被挂上一些带刺的“针”,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破坏了鬼针草 B.不会产生任何影响C.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和种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6.(23-24八年级上·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对仿生学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飞行抗荷服模仿长颈鹿 B.蝇眼相机模仿蝇的复眼C.雷达模仿蝙蝠回声定位 D.蛙泳模仿青蛙的游泳7.(23-24八年级上·山西长治·期末)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维持生态平衡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8.(23-24八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当长颈鹿啃食金合欢树的叶片时,生活在树上的蚂蚁会聚集起来干扰长颈鹿的进食,从而避免金合欢树被过度啃食,这体现了动物能够( )A.取食植物 B.抵抗天敌C.维持生态平衡 D.保护植被9.(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东南·期末)松鼠将松子储存在地下,埋在地下的松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促进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以上都是10.(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实例描述正确的是( )A.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利B.“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C.蝴蝶和蜜蜂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害11.(23-24八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一根新鲜胡萝卜放在厨房,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自然腐烂,如果用来喂兔子,会很快被吃完并在体内被分解,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传播种子D.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2.(23-24八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澳大利亚草原野兔成灾,适量引入狼、狐解决危机B.蜜蜂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等昆虫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藏在地下13.(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末)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长颈鹿的皮肤—抗荷服B.模仿青蛙游泳—蛙泳姿势C.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雷达D.模仿人脑的功能—智能化机器人14.(23-24八年级上·河南鹤壁·期末)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受到影响B.动物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不能任意捕杀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是不利的15.(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动物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可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打破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16.(23-24八年级上·重庆大足·期末)每到果树开花时,小明爸爸都会在自家果园里放养蜜蜂。这对于桃树的意义是( )A.延长果树开花的时间 B.消灭果树的病虫害C.帮助果树传粉 D.刺激幼果快速长大17.(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农民在温室大棚放养蜜蜂,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是因为动物能(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帮助植物传粉18.(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19.(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下列现象体现了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作用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松鼠将松子储存在地下C.蜜蜂采蜜时帮助植物传粉 D.动物呼出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20.(23-24八年级上·四川德阳·期末)仿生是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下列应用不属于仿生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雷达B.长颈鹿的皮肤——飞行员的“抗荷服”C.家蚕能吐丝——制造丝绸D.蝴蝶的体温调节方式——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21.(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用周氏咕小蜂控制美国白蛾 B.用紫光灯诱杀储粮害虫C.稻田养青蛙防治害虫 D.利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棉蚜虫22.(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下列例子: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②蚂蚁的分工合作;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④羊吃干草,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3.(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为大量捕杀江豚会影响河流生态平衡B.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只会破坏生态平衡C.随意引进加拿大一枝黄花,会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D.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24.(23-24八年级上·贵州遵义·期末)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坐果率,在棚里放养了蜜蜂,这体现了( )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维持生态平衡C.动物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对植物的生活可以产生积极影响D.动物吸食植物的幼嫩果实,对植物生活有消极影响25.(23-24八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资料分析案例中提到呼伦贝尔的某草场牧民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的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帮助种子传粉、传播种子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26.(23-24八年级上·湖南郴州·期末)澳大利亚草原上牛羊成群,草原上堆积的牛羊粪影响了牧草的生长。澳大利亚从中国引进蜣螂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维持生态平衡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27.(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B.动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C.动物是食物链重要的成分 D.动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消费者28.(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苍耳的果实上有钩状的刺,如图所示,动物无意中碰到就很容易粘在身上带走。动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C.帮助苍耳顺利传播种子 D.可以帮助苍耳传播花粉29.(23-24八年级上·广东佛山·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菜青虫吮吸油菜的汁液,能有效促进油菜的蒸腾作用B.蜂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吸食花蜜帮助植物传粉C.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D.中国虎纹蛙捕捉害虫的能力太强,属于生物入侵30.(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渡渡鸟火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再也没有种子发过新芽。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 )A.取食其种子,减少其产量 B.产生粪便供树生长C.为其种子催生,有利于萌发 D.保护不被其他动物伤害1.(23-24八年级上·湖南湘潭·期末)“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 B.参与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促进植物生长2.(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地球上生存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如生产含有人乳铁蛋白的牛奶B.蛭能产生一种强力抗凝剂-蛭素,医学上利用它生产抗血栓药物C.鲍的壳又叫石决明、乌贼的壳又叫海螵蛸,它们和珍珠粉均可入药D.蚊、蜱、螨等害虫叮咬人,并传播疾病,应想办法将它们彻底消灭3.(21-22八年级上·陕西宝鸡·期末)人们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大规模捕狼,造成野兔迅速繁殖、草场退化的恶果。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 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促进物质循环 D.维持生态平衡4.(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是消费者,都以植物为食 B.有些动物采食野果,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蜜蜂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传粉 D.随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5.(23-24八年级上·江西萍乡·期末)下列实例可以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A.苍耳勾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B.蝗灾爆发导致植物减产C.干草被羊吃,会在羊体内分解D.草原上的狼限制野兔数量6.(23-24八年级上·青海海东·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人为捕杀某种生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D.养蜂人养蜂获取蜂蜜一般只需要控制住蜂王,就可以让蜂群有序运行7.(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摄取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什么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B.帮助植物传粉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8.(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下列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A.蚯蚓在土壤里钻穴 B.蝗虫会脱去外骨骼 C.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D.太平鸟以浆果为食9.(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身上常被粘上一些带刺的“针”,动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A.毁坏了鬼针草 B.调节了生态平衡 C.贮存了食物 D.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10.(23-24八年级上·天津宁河·期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C.为人类提供食物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11.(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在樱桃成熟之际,成群的鸟雀对樱桃的破坏很严重,为此农民在树周围围了一张大网,效果不错。但好景不长,樱桃遭到虫子严重破坏。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维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D.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12.(23-24八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为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种植业,果农种植了荔枝、龙眼和黄皮等。在果树开花的季节,蜂农会放养许多蜜蜂采集蜂蜜。此举除了采集蜂蜜之外还可以( )A.促进开花 B.帮助传粉 C.维持生态平衡 D.生物防治13.(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鬼针草的黑色条形的果实顶端有“针”(芒刺),“针”上有倒刺可钩挂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远方。动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C.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 D.破坏鬼针草的生存环境14.(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下列有关鼠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鼠类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温B.鼠类牙齿有分化,提高了它们的摄食能力C.鼠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适应环境能力强D.应开展“剿灭鼠类”活动,将鼠类完全消灭15.(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下列实例能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提供事实证据的是( )A.某草原因大规模猎杀狼,使得野兔数量增加,加速了草场的退化B.麻雀以草籽为食,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C.羊产生的粪便被分解后,释放出的含氮无机盐等被生产者利用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起来,埋在地下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16.(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萤火虫的身体、附肢分节,其幼虫主要捕食淡水螺、蜗牛等,大多数成虫以花蜜或花粉为食,在仅有的5-15天寿命中,雄虫每晚飞翔通过“亮灯”吸引异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螺、蜗牛都是软体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用鳃呼吸,用足运动B.萤火虫成虫以花蜜或花粉为食,可以帮助植物传粉C.萤火虫的成虫“亮灯”属于繁殖行为D.萤火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17.(23-24八年级上·河南焦作·期末)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你平时所看到的虫鱼鸟兽都是动物,它们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引进某种动物B.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C.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8.(23-24八年级上·山东日照·期末)一些昆虫能分泌化学物质击退“敌人”。如叶蜂幼虫受到敌害,尤其是蚂蚁的威胁时,能分泌挥发性化学物质击退捕食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蜂幼虫分泌挥发性物质击退捕食者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B.蚂蚁可以通过头部的触角感知叶蜂幼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C.该现象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D.叶蜂幼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作用相似19.(23-24八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因鸟啃食树上的果实,所以人们在果树周围加了一层网,结果没多久,却发现果实被虫子啃食得更多,虫灾严重。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0.(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橡树啄木鸟吃掉橡子,在消化道内橡子的果肉被消化,随着橡树啄木鸟飞到各处,橡树的种子随鸟的粪便坠入泥土,在条件适宜时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哪种作用?(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危害植物生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23-24八年级上·四川宜宾·期末)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鼠将松子埋在地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C.若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会影响生态平衡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在帮助植物传粉【答案】B【详解】A.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A正确。B.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B错误。C.不可以随意引进某种动物,这样可能会因本地缺少天敌而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C正确。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雄蕊的花粉会粘黏在鸟的身体上,当它飞到另一朵花采蜜时,又会将花粉粘黏在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D正确。故选B。2.(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生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下列均运用了仿生技术的是( )A.冷光灯、克隆羊 B.雷达、人造卫星控温系统C.抗荷服、转基因大肠杆菌 D.蝇眼照相机、杂交水稻【答案】B【详解】A.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冷光灯,克隆羊是利用了克隆技术,A错误。B.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人造卫星控温系统可模仿生物体的体温调节功能,这两个都涉及仿生技术,B正确。C.抗荷服是仿长颈鹿发明的,转基因大肠杆菌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C错误。D.蝇眼照相机是根据苍蝇复眼发明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杂交技术,D错误。故选B。3.(23-24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白头鹎以女贞树的果实为食,随粪便排出的种子可以发芽生长。由此说明白头鹎能(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植物传播种子【答案】D【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使这些植物能够顺利地繁殖后代。白头鹎以女贞树的果实为食,果皮被消化分解,而种子不能在白头鹎体内进行消化分解,随粪便排出的种子可以发芽生长繁殖后代。由此说明白头鹎能帮植物传播种子,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出自唐朝耿讳的《寒蜂采菊蕊》,这体现了动物能(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答案】C【详解】A.虽然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确实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但题目中的诗句主要描述的是蜜蜂在采集菊花花蕊的场景,并未直接体现生态平衡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B.动物通过摄食和排泄等过程,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然而,诗句中并未提及与物质循环相关的信息,B不符合题意。C.诗句“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生动描绘了蜜蜂在采集菊花花蕊时的情景。蜜蜂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花蕊,从而帮助植物进行传粉,C符合题意。D.虽然动物有时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但诗句中并未提及蜜蜂有传播菊花种子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故选C。5.(23-24八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皮毛上常被挂上一些带刺的“针”,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破坏了鬼针草 B.不会产生任何影响C.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和种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或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皮毛)上常被沾上一些鬼切草的带刺的“针”,人(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切草的分布范围。并不破坏鬼针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3-24八年级上·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对仿生学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飞行抗荷服模仿长颈鹿 B.蝇眼相机模仿蝇的复眼C.雷达模仿蝙蝠回声定位 D.蛙泳模仿青蛙的游泳【答案】D【详解】A.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是模仿了长颈鹿的皮肤构造。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从而保证飞行员脑部供血,这属于仿生,A正确。B.科学家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这属于仿生,B正确。C.蝙蝠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雷达就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这属于仿生,C正确。D.蛙泳是模拟了青蛙的动作,没有制造出仪器或设备,D错误。故选D。7.(23-24八年级上·山西长治·期末)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维持生态平衡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答案】B【详解】A.帮助植物传粉:这是动物,特别是昆虫和鸟类,在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访问花朵来取食花蜜或花粉,从而帮助植物进行传粉。然而,这个选项与题目中描述的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可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这些物质随后通过动物的排泄或死亡后被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进一步分解为更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目中描述的正是这一过程,故B符合题意。C.维持生态平衡: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捕食、竞争和共生等关系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这个选项与题目中描述的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可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没有直接关系, 故C不符合题意。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许多动物,特别是鸟类和哺乳动物,通过取食植物的果实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这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然而,这个选项同样与题目中描述的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可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23-24八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当长颈鹿啃食金合欢树的叶片时,生活在树上的蚂蚁会聚集起来干扰长颈鹿的进食,从而避免金合欢树被过度啃食,这体现了动物能够( )A.取食植物 B.抵抗天敌C.维持生态平衡 D.保护植被【答案】C【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蚂蚁干扰长颈鹿进食,从而避免金合欢树被过度啃食,造成金合欢树死亡,这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ABD错误,C正确。故选C。9.(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东南·期末)松鼠将松子储存在地下,埋在地下的松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促进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以上都是【答案】C【详解】松鼠将松子埋在地下的行为有助于松子的萌发与传播,这表明动物能够帮助植物的种子传播到新的地点,以促进其生长繁殖。因此,这一行为主要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实例描述正确的是( )A.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利B.“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C.蝴蝶和蜜蜂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害【答案】B【详解】A.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害,故A错误。B.蝗虫啃食农作物的叶片,“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故B正确。C.蝴蝶与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故C错误。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利,蚂蚁能赶跑草食动物对金合欢的啃食,故D错误。故选B。11.(23-24八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一根新鲜胡萝卜放在厨房,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自然腐烂,如果用来喂兔子,会很快被吃完并在体内被分解,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传播种子D.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B【详解】A.题干中描述的是胡萝卜被兔子食用及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没有涉及帮助植物传粉的内容。动物帮助植物传粉通常是指动物在取食花蜜等过程中,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A错误。B.兔子将胡萝卜吃掉后,在体内通过消化等生理过程将胡萝卜中的有机物等物质进行分解转化。这些物质在兔子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后,一部分被用于兔子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二氧化碳、水、尿素等形式排出体外。这些排出物又可以进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被微生物等进一步分解利用,或者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促进了物质循环。而胡萝卜在自然状态下腐烂缓慢,其物质的转化和循环速度远低于被兔子食用后的情况,B正确。C.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帮助传播种子的描述。动物帮助传播种子一般是指动物食用植物果实后,将种子随粪便排出到其他地方,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C错误。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维持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平衡等。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胡萝卜被兔子食用后快速分解的过程,并非直接体现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D错误。故选B。12.(23-24八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澳大利亚草原野兔成灾,适量引入狼、狐解决危机B.蜜蜂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等昆虫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藏在地下【答案】B【详解】A.澳大利亚草原野兔成灾,适量引入狼、狐解决危机。这个例子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当野兔数量过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时,通过引入狼、狐等天敌,可以有效控制野兔的数量,从而恢复草原的生态平衡,A正确。B.蜜蜂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个例子描述的是蜜蜂的社会行为,即蜜蜂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虽然这是动物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并不直接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等,B错误。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等昆虫。这个例子体现了动物在促进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蜜蜂等昆虫在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不仅帮助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使得植物能够顺利繁殖后代,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等昆虫,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藏在地下。这个例子也体现了动物在促进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松鼠在埋藏松子的过程中,有些松子可能会被遗忘或无法找到,这些松子就有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成为新的松树。这样,松鼠就通过自己的行为促进了松树的繁殖和分布,同时也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B。13.(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末)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长颈鹿的皮肤—抗荷服B.模仿青蛙游泳—蛙泳姿势C.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雷达D.模仿人脑的功能—智能化机器人【答案】B【详解】A.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属于仿生技术,A正确。B.蛙泳是一种人类模仿青蛙的游泳姿势发明的游泳技巧,它结合了手臂划水和腿部蹬水的动作,以提高游泳效率。由于没有制造出仪器或设备,所以模仿青蛙游泳与仿生技术无关系,B错误。C.科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里飞行和捕食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后,在超声波接触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时,用双耳接受信号并确定方位。科学家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出了雷达,应用了仿生技术,C正确。D.通过研究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开发出了一些能够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人。可见,模仿人脑的功能制造的智能化机器人,应用了仿生技术,D正确。故选B。14.(23-24八年级上·河南鹤壁·期末)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受到影响B.动物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不能任意捕杀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是不利的【答案】D【详解】A.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是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缺少动物生态系统也能进行物质循环,但速度减缓,故A正确。B.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物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B正确。C.动物由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易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故C正确。D.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D错误。故选D。15.(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动物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可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被生产者利用,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打破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答案】B【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 C不符合题意。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23-24八年级上·重庆大足·期末)每到果树开花时,小明爸爸都会在自家果园里放养蜜蜂。这对于桃树的意义是( )A.延长果树开花的时间 B.消灭果树的病虫害C.帮助果树传粉 D.刺激幼果快速长大【答案】C【详解】桃树是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粉,桃园里放养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桃树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农民在温室大棚放养蜜蜂,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是因为动物能(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帮助植物传粉【答案】D【详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不符合题意。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故C不符合题意。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答案】B【详解】A.动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正确。B.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故B错误。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故C正确。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故D正确。故选B。19.(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下列现象体现了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作用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松鼠将松子储存在地下C.蜜蜂采蜜时帮助植物传粉 D.动物呼出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答案】A【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现象体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反映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捕食关系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故A正确。BC.蜜蜂采蜜时帮助植物传粉和松鼠将松子储存在地下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故BC错误。D.动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是体现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20.(23-24八年级上·四川德阳·期末)仿生是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下列应用不属于仿生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雷达B.长颈鹿的皮肤——飞行员的“抗荷服”C.家蚕能吐丝——制造丝绸D.蝴蝶的体温调节方式——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答案】C【详解】A.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被模仿用于雷达的发明。蝙蝠通过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其回声来定位猎物或障碍物,这种原理被科学家应用于雷达技术中,使雷达能够探测并定位目标,A正确。B.长颈鹿的皮肤结构被模仿用于设计飞行员的“抗荷服”。长颈鹿的脖子非常长,但其血管在颈部受到的压力却很小,这得益于其皮肤下层的特殊结构。科学家模仿这种结构设计了飞行员的“抗荷服”,以减少飞行员在高速飞行时受到的血液压力,B正确。C.家蚕能吐丝,这一特性被人类利用来制造丝绸。但这里并没有涉及到对家蚕吐丝机制的模仿或发明创造新的仪器设备。丝绸的制造只是简单地利用了家蚕吐出的丝进行加工,没有涉及到仿生学的核心——模仿和创新,C错误。D.蝴蝶的体温调节方式被模仿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微小的鳞片,这些鳞片能够调节蝴蝶的体温。科学家模仿这种机制设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以维持卫星在太空中的适宜温度,D正确。故选C。21.(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用周氏咕小蜂控制美国白蛾 B.用紫光灯诱杀储粮害虫C.稻田养青蛙防治害虫 D.利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棉蚜虫【答案】D【详解】A.用周氏咕小蜂控制美国白蛾属于生物防治,对环境友好,故A正确。B.用紫光灯诱杀储粮害虫属于物理防治,不污染环境,故B正确。C.稻田养青蛙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有利于生态平衡,故C正确。D.利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棉蚜虫,虽然是低毒农药,但仍会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与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主题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D。22.(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下列例子: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②蚂蚁的分工合作;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④羊吃干草,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B【详解】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动物为植物传播了种子,能体现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②蚂蚁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④羊吃干草,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故选B。23.(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为大量捕杀江豚会影响河流生态平衡B.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只会破坏生态平衡C.随意引进加拿大一枝黄花,会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D.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答案】B【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人为大量捕杀某种动物,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B.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过程中会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了种子,对植物也有好处,B错误。C.由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当地没有天敌,随意引进会导致它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C正确。D.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越容易保持生态平衡,D正确。故选B。24.(23-24八年级上·贵州遵义·期末)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坐果率,在棚里放养了蜜蜂,这体现了( )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维持生态平衡C.动物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对植物的生活可以产生积极影响D.动物吸食植物的幼嫩果实,对植物生活有消极影响【答案】C【详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不符合题意。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受粉率,所以,大棚农作物养殖业蓬勃发展,为提高大棚农作物的座果率,养殖人员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利用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传粉作用,故C符合题意。D.动物吸食植物的幼嫩果实,对植物生活有消极影响,但是与放养蜜蜂提高坐果率没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23-24八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资料分析案例中提到呼伦贝尔的某草场牧民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的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帮助种子传粉、传播种子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答案】A【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在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题干中“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B.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是指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C.促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对食物的分解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不符合题意。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是指人类利用动物作为食物,利用动物的皮毛生产生活的原料,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23-24八年级上·湖南郴州·期末)澳大利亚草原上牛羊成群,草原上堆积的牛羊粪影响了牧草的生长。澳大利亚从中国引进蜣螂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维持生态平衡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答案】C【详解】A.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A不符合题意。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动物(如草原上的牛羊)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如草原上的牛羊粪)中的有机物经过分解者(如蜣螂,蜣螂的作用是:清理动物的粪便、抑制其他以粪便为食的害虫以及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在生物圈中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符合题意。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B.动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C.动物是食物链重要的成分 D.动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消费者【答案】D【详解】A.动物生活在环境中,依赖环境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能将土壤变得疏松,A正确。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B正确。C.食物链是由动植物组成的,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C正确。D.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但并不是唯一的消费者,D错误。故选D。28.(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苍耳的果实上有钩状的刺,如图所示,动物无意中碰到就很容易粘在身上带走。动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C.帮助苍耳顺利传播种子 D.可以帮助苍耳传播花粉【答案】C【详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经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再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不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圈中如果缺少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B不符合题意。C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动物无意中碰到就很容易粘在身上带走,体现了动物能帮助苍耳顺利传播种子,不是帮助苍耳传播花粉,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23-24八年级上·广东佛山·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菜青虫吮吸油菜的汁液,能有效促进油菜的蒸腾作用B.蜂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吸食花蜜帮助植物传粉C.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D.中国虎纹蛙捕捉害虫的能力太强,属于生物入侵【答案】B【详解】A.菜青虫吮吸油菜的汁液,会给油菜造成减产现象,对油菜不利,不能有效促进油菜的蒸腾作用,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故A错误。B.蜂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吸食花蜜,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故B正确。C.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使土壤疏松,使空气和水分进入土壤,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不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故C错误。D.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并且能繁衍后代的现象。中国虎纹蛙捕捉害虫的能力太强,不属于生物入侵,故D错误。故选B。30.(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渡渡鸟火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再也没有种子发过新芽。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 )A.取食其种子,减少其产量 B.产生粪便供树生长C.为其种子催生,有利于萌发 D.保护不被其他动物伤害【答案】C【详解】渡渡鸟吃大颅榄树的果实,果实在渡渡鸟的消化道中经过消化把果皮消化了,种皮也受到一部分消化,种子被排出体外后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因此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其种子催生有利萌芽,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23-24八年级上·湖南湘潭·期末)“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 B.参与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促进植物生长【答案】C【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蜜蜂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跟题干描述的现象不符合,A错误。B. 蜜蜂作为消费者,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对食物的分解利用,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跟题干描述的现象不符合,B错误。C.蜜蜂在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携带和转移花粉到不同植物上,帮助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C正确。D.促进植物生长通常涉及营养物质供应或改良生长条件,而蜜蜂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植物完成授粉过程,而不是直接促进其生长,D错误。故选C。2.(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地球上生存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如生产含有人乳铁蛋白的牛奶B.蛭能产生一种强力抗凝剂-蛭素,医学上利用它生产抗血栓药物C.鲍的壳又叫石决明、乌贼的壳又叫海螵蛸,它们和珍珠粉均可入药D.蚊、蜱、螨等害虫叮咬人,并传播疾病,应想办法将它们彻底消灭【答案】D【详解】A.生物反应器是指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A正确。B.水蛭唾液中含蛭素是一种多肽, 由多种氨基酸组成,蛭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死亡率,因此可以利用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C.鲍的壳(石决明)用作药材,有平肝潜阳、明目的功能,入药有固精止带、制酸止痛,贼属于软体动物,其贝壳退化成内壳,称为海螵蛸,乌贼的海螵鞘、鲍鱼的石决明和珍珠粉都是良好的药材,都可以入药,C正确。D.蚊、蜱、螨叮咬人,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不应大量捕杀,D错误。故选D。3.(21-22八年级上·陕西宝鸡·期末)人们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大规模捕狼,造成野兔迅速繁殖、草场退化的恶果。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帮助植物传粉 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促进物质循环 D.维持生态平衡【答案】D【详解】事实表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见,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4.(23-24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是消费者,都以植物为食 B.有些动物采食野果,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蜜蜂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传粉 D.随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答案】A【详解】A.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消费者包括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故A错误。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些动物采食野果,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故B正确。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故C正确。D.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其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不因此能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平衡,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故D正确。故选A。5.(23-24八年级上·江西萍乡·期末)下列实例可以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A.苍耳勾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B.蝗灾爆发导致植物减产C.干草被羊吃,会在羊体内分解D.草原上的狼限制野兔数量【答案】C【详解】A.苍耳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远方,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A不符合题意。B.某些动物的数量过多时,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导致农作物减产等,不能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C.干草被羊吃了会在动物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符合题意。D.草原上的狼限制野兔数量,体现了动物能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3-24八年级上·青海海东·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人为捕杀某种生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D.养蜂人养蜂获取蜂蜜一般只需要控制住蜂王,就可以让蜂群有序运行【答案】C【详解】A.松鼠储存松子,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A正确。B.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呼吸作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人为捕杀某种生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C错误。D.在自然界中蜜蜂具有社会行为,一个蜜蜂群体有蜂王、少量的雄蜂和众多的工蜂组成。养蜂人一般只需要控制住蜂王,就可以让蜂群有序运行,D正确。故选C。7.(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摄取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什么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B.帮助植物传粉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答案】D【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B不符合题意。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随着动物的移动而扩大分布范围,C不符合题意。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符合题意。故选D。8.(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下列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A.蚯蚓在土壤里钻穴 B.蝗虫会脱去外骨骼 C.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D.太平鸟以浆果为食【答案】B【详解】A.蚯蚓在土壤里钻穴,疏松土壤,它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蝗虫会脱去外骨骼属于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C.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太平鸟以植物浆果为食,保留下了种子,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行走时,身上常被粘上一些带刺的“针”,动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A.毁坏了鬼针草 B.调节了生态平衡 C.贮存了食物 D.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答案】D【详解】A.动物在草丛中行走并不会直接导致鬼针草的毁坏。相反,这种互动实际上有助于鬼针草的繁殖和分布,A不符合题意。B.虽然动物与植物的互动确实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鬼针草如何利用这种互动来传播种子,而不是生态平衡的整体调节,B不符合题意。C.鬼针草并不是一种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的植物。这些带刺的“针”并不是为了贮存食物而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D.当动物被粘上这些带刺的“针”后,它们会带着这些“针”(实际上是带有种子的果实)移动到其他地方。当这些“针”从动物身上脱落时,它们就有可能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从而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并扩大其分布范围,D符合题意。故选D。10.(23-24八年级上·天津宁河·期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C.为人类提供食物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答案】C【详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因此为人类提供食物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在樱桃成熟之际,成群的鸟雀对樱桃的破坏很严重,为此农民在树周围围了一张大网,效果不错。但好景不长,樱桃遭到虫子严重破坏。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维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 D.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答案】B【详解】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题干中未体现这一作用,A错误。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农民在树周围围了大网,鸟雀减少,虫子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樱桃遭到虫子严重破坏,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B正确。C.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题干中未体现这一点,C错误。D.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D错误。故选B。12.(23-24八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为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种植业,果农种植了荔枝、龙眼和黄皮等。在果树开花的季节,蜂农会放养许多蜜蜂采集蜂蜜。此举除了采集蜂蜜之外还可以( )A.促进开花 B.帮助传粉 C.维持生态平衡 D.生物防治【答案】B【详解】在果树开花的季节,蜂民会放养许多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果树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鬼针草的黑色条形的果实顶端有“针”(芒刺),“针”上有倒刺可钩挂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远方。动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C.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 D.破坏鬼针草的生存环境【答案】C【详解】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是指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在取食过程中促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等。而题目中动物携带鬼针草果实主要体现的是对鬼针草种子的传播作用,并非促进物质循环,A错误。B.动物带走鬼针草果实并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活动往往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一部分。鬼针草通过动物传播种子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现象,不会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B错误。C.动物将鬼针草的果实带到远方,使鬼针草的种子能够在新的地方生长发育,从而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这种传播方式对于鬼针草的繁衍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D.动物带走鬼针草果实并不是破坏鬼针草的生存环境。相反,通过传播种子,鬼针草有可能找到更适合生长的环境,从而拓展了生存空间,D错误。故选C。14.(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下列有关鼠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鼠类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温B.鼠类牙齿有分化,提高了它们的摄食能力C.鼠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适应环境能力强D.应开展“剿灭鼠类”活动,将鼠类完全消灭【答案】D【详解】A.鼠类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温,A正确。B.鼠类牙齿有分化,分为门齿、臼齿,一般没有犬齿,提高了它们的摄食能力,B正确。C.鼠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适应环境能力强,C正确。D.不能开展 “剿灭鼠类” 活动将鼠类完全消灭。因为鼠类在生态系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如果将鼠类完全消灭,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故选D。15.(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下列实例能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提供事实证据的是( )A.某草原因大规模猎杀狼,使得野兔数量增加,加速了草场的退化B.麻雀以草籽为食,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C.羊产生的粪便被分解后,释放出的含氮无机盐等被生产者利用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起来,埋在地下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答案】A【详解】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体现了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麻雀以草籽为食,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体现了微生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错误。D.动物将苍耳的果实带往远方,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体现了动物能帮植物传播种子,D错误。故选A。16.(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萤火虫的身体、附肢分节,其幼虫主要捕食淡水螺、蜗牛等,大多数成虫以花蜜或花粉为食,在仅有的5-15天寿命中,雄虫每晚飞翔通过“亮灯”吸引异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螺、蜗牛都是软体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用鳃呼吸,用足运动B.萤火虫成虫以花蜜或花粉为食,可以帮助植物传粉C.萤火虫的成虫“亮灯”属于繁殖行为D.萤火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答案】A【详解】A.淡水螺和蜗牛都是软体动物,但它们并不都用鳃呼吸。蜗牛是陆生动物,通常通过肺呼吸,而淡水螺可以用鳃呼吸,A错误。B.萤火虫成虫以花蜜或花粉为食,可以在采食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B正确。C.萤火虫成虫通过“亮灯”吸引异性,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C正确。D.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D正确。故选A。 17.(23-24八年级上·河南焦作·期末)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你平时所看到的虫鱼鸟兽都是动物,它们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引进某种动物B.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C.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A【详解】A.不可以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因为新引进的动物可能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故A错误。B.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粉的过程中,会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从而帮助植物实现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故B正确。C.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吃不完的松子可能会发芽生长,从而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故C正确。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D正确。故选A。18.(23-24八年级上·山东日照·期末)一些昆虫能分泌化学物质击退“敌人”。如叶蜂幼虫受到敌害,尤其是蚂蚁的威胁时,能分泌挥发性化学物质击退捕食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蜂幼虫分泌挥发性物质击退捕食者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B.蚂蚁可以通过头部的触角感知叶蜂幼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C.该现象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D.叶蜂幼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作用相似【答案】D【详解】A.动物表现出来的,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装死、保护色。叶蜂幼虫受到侵害,能分泌挥发性化学物质击退捕食者,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A正确。B.蚂蚁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因此蚂蚁通过头部的触角感知叶蜂幼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故B正确。C.该现象体现了动物通过防御行为控制一定的数量,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故C正确。D.蝶蛾类昆虫的性外激素是由雌虫分泌的,分泌性外激素是为了吸引异性,完成生殖过程。根据题干信息,叶蜂幼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的作用是防御敌害,两者的作用不同,故D错误。故选D。19.(23-24八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因鸟啃食树上的果实,所以人们在果树周围加了一层网,结果没多久,却发现果实被虫子啃食得更多,虫灾严重。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答案】A【详解】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鸟类捕食害虫,鸟类的存在原本可能对果树上的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当人们用网将鸟类隔离后,这种控制作用消失,害虫数量激增,导致果实被大量啃食。这说明鸟类在维持果园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A符合题意。B.虽然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确实参与物质循环(如通过摄食、消化、排泄等过程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重新释放到环境中),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涉及物质循环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C.传粉是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由风、水、昆虫或鸟类等媒介完成,但题目中并未提及鸟类或任何其他动物在传粉方面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某些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在觅食过程中可能会将植物的种子带到其他地方并排泄出来,从而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但题目中并未提及这一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橡树啄木鸟吃掉橡子,在消化道内橡子的果肉被消化,随着橡树啄木鸟飞到各处,橡树的种子随鸟的粪便坠入泥土,在条件适宜时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哪种作用?(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危害植物生长【答案】C【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如以植物种子或果实为食的鸟类会将未经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出,种子会随鸟类的飞移广为扩散,这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可见,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原卷版).doc 专题0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