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04 动物的类群 (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04 动物的类群 (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动物的类群
1.(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林奈在研究生物分类时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由此判断不属于蠕虫动物的是(  )
A.血吸虫 B.蜈蚣 C.沙蚕 D.蚯蚓
【答案】B
【详解】林奈将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称为蠕虫动物。血吸虫、沙蚕和蚯蚓都符合这些特征,属于蠕虫动物。而蜈蚣虽然身体细长,但有附肢(腿),因此不符合无附肢的特征,不属于蠕虫动物。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学习动物类群后,小明同选观察到蝴蝶的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下列动物与蝴蝶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蜘蛛、蜻蜓 B.蚯蚓、苍蝇
C.河蚌、螳螂 D.蛔虫、蚂蚁
【答案】A
【详解】A.蜘蛛、蜻蜓都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苍蝇属于节肢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螳螂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末)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他们的运动更灵活
B.坚韧的外骨骼使节肢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
C.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
D.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答案】D
【详解】A.动物的身体分节,可以使该类动物的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见,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不分节的线虫动物运动更灵活,故A正确。
B.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故B正确。
C.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它们的身体都分节,但前者结构更复杂,更适应陆地复杂环境 ,推测节肢动物可能由环节动物进化而来,故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但是刺胞动物比扁形动物更低等,故D错误。
故选D。
4.(23-24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的动物种类是(  )
A.刺胞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虫动物 D.软体动物
【答案】A
【详解】A.腔肠动物具有一个中央消化腔,这个消化腔既是食物的入口也是残渣的出口,即它们有口无肛门,A正确。
B.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有消化管,不是消化腔,B错误。
C.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C错误。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口有肛门,D错误。
故选A。
5.(23-24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
A.哺乳动物 B.鸟类 C.鱼类 D.昆虫
【答案】D
【详解】节肢动物分为甲壳纲动物、蛛形纲动物、多足纲动物、昆虫纲动物等;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中的2/3;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
A.捕杀小动物 B.防御敌害
C.协助呼吸 D.协助运动
【答案】D
【详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定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艳丽妖娆的海葵,伸缩蠕动的蚯蚓,缓缓爬行的蜗牛,轻巧机灵的蜻蜓,这些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下列关于动物类群及其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海葵——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蜗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
D.蜻蜓——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A
【详解】A.海葵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A错误。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故B正确。
C.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贝壳,故C正确。
D.蜻蜓属于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故D正确。
故选A。
8.(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生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错误的是( )
A.蚯蚓——湿润的体壁 B.蝗虫——气门
C.鱼类——鳃 D.鸟类——肺
【答案】B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气体交换,故A正确。
B.蝗虫属于昆虫,用气管进行气体交换,气门只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故B错误。
C.鱼类用鳃呼吸,鳃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完成气体交换,因此鱼类适应在水中生活,故C正确。
D.鸟类进行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可以辅助肺呼吸,故D正确。
故选B。
9.(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B.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
C.鱼属于脊椎动物,变温动物
D.蚯蚓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D
【详解】A.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故A正确。
B.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体表被毛,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哺育后代,故B正确。
C.鱼的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体温会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变温动物,故C正确。
D.蚯蚓的身体是由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节和附肢都分节,故D错误。
故选D。
10.(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恒温动物 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 D.体表无鳞片覆盖
【答案】B
【详解】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有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故B正确,ACD不正确。
故选B。
11.(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已经灭绝。下列动物与长江白鲟同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鲸鱼 C.白鳍豚 D.海马
【答案】D
【详解】A.娃娃鱼又叫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故A错误。
BC.鲸鱼和白鳍豚用肺呼吸,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类,故BC错误。
D.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鱼类,故D正确。
故选D。
12.(23-24七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下列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中,能适应陆地生活,体温不恒定的是( )
A.鲫鱼 B.娃娃鱼(大鲵)
C.鳄鱼 D.鲸鱼
【答案】C
【详解】A.鲫鱼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它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不能适应陆地生活。同时,鲫鱼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它不能生活在陆地上,A错误。
B.娃娃鱼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不恒定。娃娃鱼虽然名字中有“鱼”,但实际上它并不是鱼类,而是两栖动物。它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能在水中或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皮肤辅助呼,使得娃娃鱼不能够适应陆地生活,B错误。
C.鳄鱼是爬行动物,它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能在陆地上爬行、捕食和繁殖。同时,鳄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C正确。
D.鲸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其生理结构和习性更接近于哺乳动物。鲸鱼用肺呼吸,需要定期浮到水面换气;同时,鲸鱼是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然而,鲸鱼并不能适应陆地生活,D错误。
故选C。
13.(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
B.蝗虫的外骨骼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答案】D
【详解】A.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扩散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交换出来,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完成呼吸,故A正确。
B.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以适应陆地生活,故B正确。
C.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故C正确。
D.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只是辅助呼吸,同时能减少内脏器官间的摩擦,有助于散发体内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D。
14.(23-24七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鱼游动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闭合,使水由口入,由鳃孔出。其生理意义是( )
A.摄取食物 B.完成呼吸过程
C.补充体内水分 D.前进的主要动力
【答案】B
【详解】鱼生活在水中,其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鱼在水中停止游动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这是鱼在进行呼吸,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人禾虫的身体细长稍扁,由60多个体节组成,体节两旁均有不分节的附肢。 由此可判断禾虫属于(  )
A.线虫动物 B.环节动物
C.扁形动物 D.刺胞动物
【答案】B
【详解】A.线虫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A不符合题意。
B.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的一个纲,其成员通常具有分节的身体和成对的附肢,这些附肢被称为刚毛或疣足,它们可以是不分节的。人禾虫的身体细长稍扁,由60多个体节组成,体节两旁均有不分节的附肢, 由此可判断禾虫属于环节动物门的多毛纲,B符合题意。
C.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C不符合题意。
D.刺胞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牛带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你推测其最发达的结构是(  )
A.生殖器官 B.呼吸器官 C.运动器官 D.消化器官
【答案】A
【详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牛带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牛带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各组动物中,符合“有口无肛门”这一特征的是(  )
A.珊瑚虫、涡虫 B.螃蟹、蜘蛛
C.七星瓢虫、蝉 D.血吸虫、蛔虫
【答案】A
【详解】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A正确。
B.螃蟹和蜘蛛均属于节肢动物,有口有肛门,B错误。
C.七星瓢虫和蝉均属于节肢动物,有口有肛门,C错误。
D.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D错误。
故选A。
18.(23-24七年级上·广西北海·期末)海蜇好吃但被冲到海滩的海蜇不要去捡,避免被“蛰”,以下哪项不符合它的特征( )
A.有外套膜 B.辐射对称 C.具有两个胚层 D.有口无肛
【答案】A
【详解】海蜇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刺胞动物。刺胞动物具有下列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具有两个胚层以及有口无肛门,故B、C、D正确。软体动物有外套膜,而腔肠动物没有外套膜,故A错误。
故选A。
19.(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雨后,在校园花坛中有蚯蚓爬出地面,小明好奇的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
B.蚯蚓有环带的一端是身体后端
C.蚯蚓能以土壤中的碎叶为食
D.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答案】B
【详解】A.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雨后,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故A正确。
B.有环带的一端是蚯蚓身体的前端,故B错误。
C.蚯蚓能以土壤中的碎叶为食,分解有机物使可使土壤变得肥沃,故C正确。
D.蚯蚓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故D正确。
故选B。
20.(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
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
C.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有肛门
【答案】D
【详解】A.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故A正确。
B.线形动物不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比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故B正确。
C.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故C正确。
D.腔肠动物的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故D错误。
故选D。
21.(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大规模蝗灾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足发达,适于跳跃
B.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C.分节的足着生在胸部的腹侧
D.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答案】A
【详解】AC.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两对翅,后翅发达,能飞行,故A错误,C正确。
B.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故B正确。
D.蝗虫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属于农业害虫,故D正确。
故选A。
22.(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海错图》由我国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其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海 ”(如图)的动物。经考证,海独是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江豚,其特征中最能说明它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内具有脊柱
C.用乳汁哺育后代
D.尾部扁平,无背鳍
【答案】C
【详解】A.体温恒定只能说明其是恒温动物,如鸟类的体温也恒定,A错误。
B.鸟类、爬行动物等体内都具有脊柱,B错误。
C.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故用乳汁哺育后代能说明其是哺乳动物,C正确。
D.尾部扁平,无背鳍只能说明其无鱼类的特征,D错误。
故选C。
23.(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家鸽有高大的龙骨突和发达的胸肌,利于空中飞翔
B.蝾螈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适于陆地生活
C.鲫鱼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D.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适应水中生长
【答案】B
【详解】A.家鸽胸部有高大的龙骨突便于附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空中飞翔,故A正确。
B.爬行动物身体覆盖着角质鳞片,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蝾螈属于两栖动物,体表无角质鳞片,故B错误。
C.鲫鱼属于鱼类,身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故C正确。
D.莲藕的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因此莲藕根和茎及叶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D正确。
故选B。
24.(23-24七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以下成语中提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沉鱼落雁 B.鸟道羊肠
C.蛇蝎心肠 D.螳螂捕蝉
【答案】B
【详解】A.鱼属于变温动物,雁属于恒温动物,故A错误。
B.鸟和羊都属于恒温动物,故B正确。
C.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C错误。
D.螳螂和蝉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D错误。
故选B。
25.(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蜻蜓有三对足、两对翅,运动范围广
B.水螅用触手捕获食物
C.鱼类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
D.鸟类长骨中空有利于飞行
【答案】C
【详解】A.蜻蜓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运动范围,故A正确。
B.水螅是腔肠动物,具有刺细胞,可以用触手上刺细胞中的刺丝向猎物体内射入毒液来捕获食物,故B正确。
C.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鱼类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故C错误。
D.鸟类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能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故D正确。
故选C。
26.(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物进入3嗉囊后暂时贮存和软化
B.6腺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主要在7小肠被消化吸收
C.8很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
D.气体交换发生在b、c处
【答案】D
【详解】A.鸟类食管的后段暂时贮存食物的膨大部分,称为3嗉囊,食物在嗉囊里经过润湿和软化,再被送入前胃和砂囊,有利于消化,故A正确。
B.腺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有一个特殊的腺体层,能够分泌消化液,6腺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主要在7小肠被消化吸收,故B正确。
C.8直肠很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利于飞行,故C正确。
D.c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气囊起到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27.(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2023年4月2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回国。下列关于“丫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表被毛,有膈
C.属于爬行动物
D.胎生、哺乳
【答案】C
【详解】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心脏四腔;牙齿有分化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8.(23-24七年级下·江苏扬州·期末)如图,《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其中描述不合理的( )
A.图中的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金鱼和蝌蚪都是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
C.乌龟和青蛙都可以水陆两栖,但是乌龟却不是两栖动物
D.青蛙用鳃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D
【详解】A.虾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即蜕皮,故A正确。
B.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故B正确。
C.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乌龟体表覆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故C正确。
D.青蛙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D错误。
故选D。
29.(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小朱同学学习了动物相关知识后,有下面心得,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哺乳动物牙齿分化,提高了消化能力,有利于生存
【答案】B
【详解】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故A正确。
B.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鳄鱼、海龟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幼体并不是用鳃呼吸的,属于爬行动物,故B错误。
C.爬行动物和鸟类,都是体内受精,产卵,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C正确。
D.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提高了消化能力,有利于生存,故D正确。
故选B。
30.(23-24七年级上·重庆长寿·期末)“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蛔虫生殖器官简单,消化器官发达,适于体内寄生生活
【答案】D
【详解】A.鲫鱼的身体呈梭型,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A正确。
B.鸟类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运动,利于飞行,B正确。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适于切断食物的牙齿是门齿,臼齿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这与其吃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C正确。
D.蛔虫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D错误。
故选D。
1.(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外套膜 B.外骨骼 C.贝壳 D.角质层
【答案】B
【详解】A.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如蜗牛、蚌类等)的一个结构,用于分泌贝壳。螃蟹作为节肢动物,并没有外套膜这一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外骨骼是节肢动物体表的一层坚硬结构,由几丁质等坚硬物质构成,不仅为动物提供了保护,还起到了支撑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这与诗句中“有骨还从肉上生”的描述相符,B符合题意。
C.贝壳是软体动物(如蜗牛、蚌类等)用来保护身体的坚硬结构,由外套膜分泌形成。螃蟹作为节肢动物,并没有贝壳,C不符合题意。
D.角质层通常指动植物体表的一层死细胞层,如人类的手掌、脚掌等处的皮肤角质层。螃蟹体表并没有这样的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下列可食用的海洋生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带鱼 B.明虾 C.牡蛎 D.海蜇
【答案】C
【详解】A.带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并且体内有脊柱,因此它属于鱼类,而不是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明虾同样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较硬的头胸甲,因此它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而不是软体动物,B不符合题意。
C.牡蛎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并且具有贝壳,这些特征都符合软体动物的定义。因此,牡蛎属于软体动物,C符合题意。
D.海蜇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这些特征表明它属于刺胞动物,而不是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下列对四种动物所属类群和主要特征的概述正确的是(  )
A.水螅——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蛔虫——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C.蚯蚓——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D.蝗虫——环节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A
【详解】A.水螅属于刺胞动物,生活在水中,体表有刺细胞、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A正确。
B.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B错误。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C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D错误。
故选A。
4.(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大家族,下列生物所属类群以及主要特征关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涡虫——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有肛门
B.沙蚕——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水螅——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蛔虫——线虫动物——身体如细线,有口有肛门
【答案】A
【详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确实扁平,左右对称。然而,扁形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通过口排出体外,A错误。
B.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B正确。
C.水螅属于刺胞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C正确。
D.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D正确。
故选A。
5.(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无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自地球上有记录以来,它们就一直存在。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胞动物身体由二层细胞组成,辐射对称
B.扁形动物中的蛔虫身体呈细线形,两头尖,有口无肛门,能危害人体健康
C.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群
D.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答案】B
【详解】A.刺胞动物的身体由外胚层、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故A正确。
B.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身体呈细线形,有口有肛门,能危害人体健康,属于线虫动物,而不是扁形动物,故B错误。
C.节肢动物约有12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群,故C正确。
D.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其中牡蛎、扇贝属于软体动物。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含锌量居人类食物之首。扇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干贝中高达55.6%,同时扇贝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故D正确。
故选B。
6.(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某海域发现一种新甲壳动物,形似龙虾, 体型较小,属于节肢动物。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有三对足,两对翅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答案】A
【详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足和触角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是节肢动物中昆虫的特征,比如其它动物如蜈蚣、蝎子等就没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的特征,但也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有三个胚层。”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类群是(  )
A.刺胞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答案】B
【详解】A.刺胞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A错误。
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B正确。
C.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多数有贝壳;靠足运动,C错误。
D.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附肢分节,D错误。
故选B。
8.(23-24七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末)“金蝉脱壳”的“壳”是指(  )
A.角质层 B.鳞片 C.外骨骼 D.贝壳
【答案】C
【详解】蝉属于昆虫,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指外骨骼,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3-24七年级上·河北邢台·期末)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B.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
【答案】D
【详解】A.有相同的生活环境不能作为判断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A错误。
B.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而小龙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B错误。
C.蝉有三对足、两对翅,小龙虾有多对足,没有翅,C错误。
D.蝉和小龙虾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D正确。
故选D。
10.(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根据图示的信息,关于图中各字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B.F可以表示为“体内有脊椎骨”
C.G可以表示为“用肺呼吸”
D.H可以表示为“完全生活在水中”
【答案】B
【详解】A.蟾蜍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故A错误。
B.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蟾蜍、鲫鱼、鳄鱼都是脊椎动物,故B正确。
C.鲫鱼用鳃呼吸,故C错误。
D.鳄鱼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鳄鱼用肺呼吸,不能完全生活在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11.(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河北省的重点保护动物中,肺不够发达,需要借助皮肤辅助呼吸的是(  )
A.隐纹花松鼠 B.金线侧褶蛙
C.褐马鸡 D.中华鳖
【答案】B
【详解】A.隐纹花松鼠属于哺乳动物,完全用肺呼吸,A不符合题意。
B.金线侧褶蛙属于两栖动物,其肺部不够发达,需要通过皮肤进行辅助呼吸,B符合题意。
C.褐马鸡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C不符合题意。
D.中华鳖属于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鱼类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来自(  )
A.头部的摆动 B.尾鳍的摆动
C.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答案】D
【详解】A.虽然头部的摆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鱼类的游动,但它并不是鱼类前进的主要动力来源,A不符合题意。
B.尾鳍是鱼类游泳时的重要结构,但单独依靠尾鳍的摆动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尾鳍更多地是起到方向控制和加速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胸鳍和腹鳍主要起到平衡和转向的作用,而不是提供前进动力,C不符合题意。
D.鱼类游泳时,主要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来产生前进的动力。这种摆动方式使得鱼类能够在水中快速、灵活地游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小宇发现家中的金鱼不断地用口吞水,由鳃盖后缘将水排出,其主要意义是(  )
A.利用鳃完成呼吸过程
B.完成摄食和消化作用
C.保持身体内外的水分平衡
D.通过吞水、排水调节身体重量
【答案】A
【详解】A.当金鱼吞水时,水流经过口腔进入鳃腔,然后鳃盖后缘将水排出。在这个过程中,鳃丝(鳃的组成部分)能够充分与水接触,从而提取水中的溶解氧。这是金鱼呼吸的主要方式,A符合题意。
B.虽然金鱼确实需要摄食和消化,但它们不断吞水和排水的行为与这一过程无关。摄食通常涉及口腔、咽和消化道的运动,而不是简单的吞水和排水,B不符合题意。
C.金鱼确实需要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但它们不断吞水和排水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这种行为更多地与呼吸相关,而不是水分调节,C不符合题意。
D.金鱼的重量主要由其身体组织和器官决定,而不是通过吞水和排水来调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网络谣言也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下列网络信息,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
A.某地发现了一种高达2m的苔藓植物
B.某科学家发现眼镜蛇的体温是恒定的
C.某营养学家说猪肉煮至五分熟,吃起来最有营养
D.通过研究发现水蛭分泌的蛭素可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
【答案】D
【详解】A.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提供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矮小,因此,发现了一种高达2m的苔藓植物,是不可能的,A不符合题意。
B.眼镜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B不符合题意。
C.猪肉煮至五分熟,还有很多病菌没有被杀死,不可能最有营养,C不符合题意。
D.蛭体内能产生一种强力抗凝剂--蛭素,可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确切的是(  )
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只是为了便于在土壤中运动
B.青蛙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以辅助呼吸
C.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卵有外壳适于陆地生活
D.蛔虫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答案】A
【详解】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这确实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运动,减少摩擦。但黏液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保持体表湿润,因为蚯蚓依赖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所以,仅仅说黏液是为了便于在土壤中运动是不确切的,A错误。
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湿润,里面密布着毛细血管。这样的结构使得青蛙可以通过皮肤进行辅助呼吸,特别是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B正确。
C.爬行动物已经适应了陆地生活,它们用肺进行呼吸,不再依赖水生环境。同时,它们的卵有坚硬的外壳,可以保护卵在陆地环境中免受干燥和机械损伤,C正确。
D.蛔虫是一种寄生生物,它们体表有角质层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宿主消化液的侵蚀。同时,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有限的宿主环境内迅速繁殖,D正确。
故选A。
16.(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能正确表达生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或器官的是( )
①河蚌—鳃 ②青蛙—肺和皮肤 ③鲸鱼—肺 ④家鸽—肺和气囊 ⑤蝗虫—气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A
【详解】①河蚌是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也是用鳃呼吸,①正确。
②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②正确。
③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③正确。
④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④错误。
⑤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⑤错误。
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
①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 ③用鳍协调游泳 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详解】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其形态和结构,以利于在水中游泳和生存。鲫鱼的②身体呈梭形,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③鳍用来协调游泳,使得鲫鱼能够灵活地在水中移动。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能起到保护身体和减少摩擦的作用。①卵生并非特定于水中生活的适应特征,不包括在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鱼的尾鳍能够控制鱼前进的方向
B.兔子的胎生、哺乳,大大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C.恐龙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属于爬行动物
D.乌龟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所以乌龟属于两栖动物
【答案】D
【详解】A.鱼靠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其中尾鳍能够控制鱼前进的方向,A正确。
B.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B正确。
C.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C正确。
D.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虽然乌龟可以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但它们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符合爬行动物的特点,而非两栖动物,D错误。
故选D。
19.(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下图是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网上搜集的生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在森林公园迷路时可依据苔藓植物判断方向,生长葫芦藓的一面朝 ,因为葫芦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银杏的白果可以入药,有止咳定喘,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 (果实或种子)。
(3)金鱼的呼吸器官是 和运动器官是 。
(4)青蛙只能生活在水边或潮湿的陆地的根本原因是 。
(5)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有古人用骨头制作了骨笛。下列动物的骨骼不适合制作骨笛的是____。
A.鸽子 B.野鸭 C.大雁 D.乌龟
(6)从生物分类角度来看,孔雀与 (选填青蛙或家鸽)的关系更接近。
【答案】(1)北
(2)种子
(3) 鳃 鳍
(4)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5)D
(6)家鸽
【详解】(1)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在树林中,树的北面是背光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银杏是裸子植物,所以白果是种子。
(3)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金鱼属于鱼类,呼吸器官是鳃,运动器官是鳍。
(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后,分别把生殖细胞排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所以青蛙只能生活在水边或潮湿的陆地的根本原因是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5)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鸟的骨骼的特点就利于飞行,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鸽子、野鸭和大雁属于鸟类,它们的骨骼特点适合做骨笛,乌龟属于爬行动物骨骼不适合制作骨笛,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孔雀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家鸽属于鸟类,因此从生物分类角度来看,孔雀与家鸽的关系更接近。
20.(23-24七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末)通过七年级生物学学习,你认识并了解了哪些动物呢?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 ,可将图中的动物分为两组,与E在同一组的动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观察动物B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 ;用放大镜观察其腹面有一些小突起叫做 。
(3)观察图可知,A与飞行、F与游泳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是:A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其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 ,胸骨上有高耸的 可用于附着发达的胸肌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F的游泳依靠 摆动提供动力,且有 协调。
(4)F的鳃、C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共有的特点 ;A类动物除了有发达的肺外,还用 辅助呼吸。A类动物每呼吸一次,气体 次经过肺,进行 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 ,提高了该类动物摄取 的能力,满足长时间飞翔对能量的需求。
(5)从生殖和发育的角度看,蜥蜴比图中C类动物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图中D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与其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消化道中 特别发达。
(6)如图,必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 (填图中序号)。
(7)生物适应性普遍存在,动物也不例外,请根据示例仿写
生物体的特征(形态、结构) 特征适应点解读
例:鱼体表有黏液 可减少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仿写一:① ②
仿写一:① ;② 。
(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动物界的进化经历了一个由水生到陆生的过程, 动物是见证这一过程的一个类群。
【答案】(1) 脊柱 B
(2)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刚毛
(3) 流线 羽毛/羽 翼 龙骨突 躯干部和尾部 鳍
(4) 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气囊 两/2 两/2 双重呼吸 氧气
(5)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生殖与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盲肠
(6)CF
(7) ①蝗虫体表有外骨骼 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8)两栖
【详解】(1)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蚯蚓、昆虫等,图中的E蝗虫、B蚯蚓,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与E在同一组的动物是B。
(2)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用手指在蚯蚓的腹面处来回抚摸,会感到有一些小突起,这就是刚毛。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
(3)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胸骨有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大都中空,能够减轻体重;F鱼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小运动时的阻力;鱼用鳃呼吸,鳃是水中呼吸的器官;鳍是鱼的游动器官,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动力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4)F是鱼类用鳃呼吸,C是青蛙可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蜥蜴用肺呼吸,它们的结构总是和功能相适应的,它们在结构上共有的特点是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A家鸽属于鸟类,除了有发达的肺外,还用气囊辅助呼吸。A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了该类动物摄取氧气的能力,满足长时间飞翔对能量的需求。
(5)从生殖和发育的角度看,蜥蜴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比图中C两栖动物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用肺呼吸,体表覆盖鳞片,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比两栖类动物更适合生活在陆地上;图中D家兔生活在陆地上,与其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消化道中盲肠特别发达。
(6)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在水中产卵、发育;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幼体在水中发育。可见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上图中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F鱼类、C两栖类动物。
(7)蝗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
(8)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可辅助呼吸。因此,只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而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动物的类群
1.(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林奈在研究生物分类时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动物。由此判断不属于蠕虫动物的是(  )
A.血吸虫 B.蜈蚣 C.沙蚕 D.蚯蚓
2.(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学习动物类群后,小明同选观察到蝴蝶的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下列动物与蝴蝶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蜘蛛、蜻蜓 B.蚯蚓、苍蝇
C.河蚌、螳螂 D.蛔虫、蚂蚁
3.(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末)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他们的运动更灵活
B.坚韧的外骨骼使节肢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
C.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
D.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4.(23-24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的动物种类是(  )
A.刺胞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虫动物 D.软体动物
5.(23-24七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
A.哺乳动物 B.鸟类 C.鱼类 D.昆虫
6.(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
A.捕杀小动物 B.防御敌害
C.协助呼吸 D.协助运动
7.(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艳丽妖娆的海葵,伸缩蠕动的蚯蚓,缓缓爬行的蜗牛,轻巧机灵的蜻蜓,这些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下列关于动物类群及其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海葵——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蜗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
D.蜻蜓——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8.(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生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错误的是( )
A.蚯蚓——湿润的体壁 B.蝗虫——气门
C.鱼类——鳃 D.鸟类——肺
9.(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B.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
C.鱼属于脊椎动物,变温动物
D.蚯蚓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10.(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恒温动物 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 D.体表无鳞片覆盖
11.(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已经灭绝。下列动物与长江白鲟同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鲸鱼 C.白鳍豚 D.海马
12.(23-24七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下列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中,能适应陆地生活,体温不恒定的是( )
A.鲫鱼 B.娃娃鱼(大鲵)
C.鳄鱼 D.鲸鱼
13.(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
B.蝗虫的外骨骼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14.(23-24七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鱼游动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闭合,使水由口入,由鳃孔出。其生理意义是( )
A.摄取食物 B.完成呼吸过程
C.补充体内水分 D.前进的主要动力
15.(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人禾虫的身体细长稍扁,由60多个体节组成,体节两旁均有不分节的附肢。 由此可判断禾虫属于(  )
A.线虫动物 B.环节动物
C.扁形动物 D.刺胞动物
16.(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牛带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你推测其最发达的结构是(  )
A.生殖器官 B.呼吸器官 C.运动器官 D.消化器官
17.(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各组动物中,符合“有口无肛门”这一特征的是(  )
A.珊瑚虫、涡虫 B.螃蟹、蜘蛛
C.七星瓢虫、蝉 D.血吸虫、蛔虫
18.(23-24七年级上·广西北海·期末)海蜇好吃但被冲到海滩的海蜇不要去捡,避免被“蛰”,以下哪项不符合它的特征( )
A.有外套膜 B.辐射对称 C.具有两个胚层 D.有口无肛
19.(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雨后,在校园花坛中有蚯蚓爬出地面,小明好奇的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
B.蚯蚓有环带的一端是身体后端
C.蚯蚓能以土壤中的碎叶为食
D.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20.(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
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
C.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有肛门
21.(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大规模蝗灾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足发达,适于跳跃
B.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C.分节的足着生在胸部的腹侧
D.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22.(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海错图》由我国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其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海 ”(如图)的动物。经考证,海独是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江豚,其特征中最能说明它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内具有脊柱
C.用乳汁哺育后代
D.尾部扁平,无背鳍
23.(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家鸽有高大的龙骨突和发达的胸肌,利于空中飞翔
B.蝾螈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适于陆地生活
C.鲫鱼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D.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适应水中生长
24.(23-24七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以下成语中提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沉鱼落雁 B.鸟道羊肠
C.蛇蝎心肠 D.螳螂捕蝉
25.(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蜻蜓有三对足、两对翅,运动范围广
B.水螅用触手捕获食物
C.鱼类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
D.鸟类长骨中空有利于飞行
26.(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物进入3嗉囊后暂时贮存和软化
B.6腺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主要在7小肠被消化吸收
C.8很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
D.气体交换发生在b、c处
27.(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2023年4月2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回国。下列关于“丫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表被毛,有膈
C.属于爬行动物
D.胎生、哺乳
28.(23-24七年级下·江苏扬州·期末)如图,《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其中描述不合理的( )
A.图中的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金鱼和蝌蚪都是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
C.乌龟和青蛙都可以水陆两栖,但是乌龟却不是两栖动物
D.青蛙用鳃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9.(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小朱同学学习了动物相关知识后,有下面心得,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哺乳动物牙齿分化,提高了消化能力,有利于生存
30.(23-24七年级上·重庆长寿·期末)“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蛔虫生殖器官简单,消化器官发达,适于体内寄生生活
1.(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外套膜 B.外骨骼 C.贝壳 D.角质层
2.(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下列可食用的海洋生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带鱼 B.明虾 C.牡蛎 D.海蜇
3.(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下列对四种动物所属类群和主要特征的概述正确的是(  )
A.水螅——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蛔虫——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C.蚯蚓——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D.蝗虫——环节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4.(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大家族,下列生物所属类群以及主要特征关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涡虫——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有肛门
B.沙蚕——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水螅——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蛔虫——线虫动物——身体如细线,有口有肛门
5.(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无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自地球上有记录以来,它们就一直存在。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胞动物身体由二层细胞组成,辐射对称
B.扁形动物中的蛔虫身体呈细线形,两头尖,有口无肛门,能危害人体健康
C.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群
D.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6.(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某海域发现一种新甲壳动物,形似龙虾, 体型较小,属于节肢动物。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有三对足,两对翅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7.(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有三个胚层。”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类群是(  )
A.刺胞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8.(23-24七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末)“金蝉脱壳”的“壳”是指(  )
A.角质层 B.鳞片 C.外骨骼 D.贝壳
9.(23-24七年级上·河北邢台·期末)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B.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
10.(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根据图示的信息,关于图中各字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B.F可以表示为“体内有脊椎骨”
C.G可以表示为“用肺呼吸”
D.H可以表示为“完全生活在水中”
11.(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下列河北省的重点保护动物中,肺不够发达,需要借助皮肤辅助呼吸的是(  )
A.隐纹花松鼠 B.金线侧褶蛙
C.褐马鸡 D.中华鳖
12.(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鱼类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来自(  )
A.头部的摆动 B.尾鳍的摆动
C.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13.(23-24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小宇发现家中的金鱼不断地用口吞水,由鳃盖后缘将水排出,其主要意义是(  )
A.利用鳃完成呼吸过程
B.完成摄食和消化作用
C.保持身体内外的水分平衡
D.通过吞水、排水调节身体重量
14.(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网络谣言也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下列网络信息,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
A.某地发现了一种高达2m的苔藓植物
B.某科学家发现眼镜蛇的体温是恒定的
C.某营养学家说猪肉煮至五分熟,吃起来最有营养
D.通过研究发现水蛭分泌的蛭素可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
15.(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确切的是(  )
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只是为了便于在土壤中运动
B.青蛙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以辅助呼吸
C.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卵有外壳适于陆地生活
D.蛔虫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16.(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能正确表达生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或器官的是( )
①河蚌—鳃 ②青蛙—肺和皮肤 ③鲸鱼—肺 ④家鸽—肺和气囊 ⑤蝗虫—气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17.(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
①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 ③用鳍协调游泳 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23-24七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鱼的尾鳍能够控制鱼前进的方向
B.兔子的胎生、哺乳,大大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C.恐龙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属于爬行动物
D.乌龟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所以乌龟属于两栖动物
19.(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下图是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网上搜集的生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在森林公园迷路时可依据苔藓植物判断方向,生长葫芦藓的一面朝 ,因为葫芦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银杏的白果可以入药,有止咳定喘,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 (果实或种子)。
(3)金鱼的呼吸器官是 和运动器官是 。
(4)青蛙只能生活在水边或潮湿的陆地的根本原因是 。
(5)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有古人用骨头制作了骨笛。下列动物的骨骼不适合制作骨笛的是____。
A.鸽子 B.野鸭 C.大雁 D.乌龟
(6)从生物分类角度来看,孔雀与 (选填青蛙或家鸽)的关系更接近。
20.(23-24七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末)通过七年级生物学学习,你认识并了解了哪些动物呢?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 ,可将图中的动物分为两组,与E在同一组的动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观察动物B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 ;用放大镜观察其腹面有一些小突起叫做 。
(3)观察图可知,A与飞行、F与游泳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是:A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其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 ,胸骨上有高耸的 可用于附着发达的胸肌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F的游泳依靠 摆动提供动力,且有 协调。
(4)F的鳃、C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共有的特点 ;A类动物除了有发达的肺外,还用 辅助呼吸。A类动物每呼吸一次,气体 次经过肺,进行 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 ,提高了该类动物摄取 的能力,满足长时间飞翔对能量的需求。
(5)从生殖和发育的角度看,蜥蜴比图中C类动物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图中D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与其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消化道中 特别发达。
(6)如图,必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 (填图中序号)。
(7)生物适应性普遍存在,动物也不例外,请根据示例仿写
生物体的特征(形态、结构) 特征适应点解读
例:鱼体表有黏液 可减少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仿写一:① ②
仿写一:① ;② 。
(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动物界的进化经历了一个由水生到陆生的过程, 动物是见证这一过程的一个类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