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第1节 物体的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4.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和改变方法难点: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动态图片[提出问题] 他们都具有什么能量呢?学生回顾知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有没有能量呢?学了这节内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板书课题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1节物体的温度。【新知探究】(一)物态变化与温度[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微观世界中,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所以微观世界里的分子和原子也具有能量。①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着的分子呢 提示:我在动,也有动能噢![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归纳总结]由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课件展示]②篮球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而具有重力势能那么,分子之间有势能吗?提示引导: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归纳总结]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二)内能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质量相等的热水和温水,谁的内能大呢?[过渡]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关。[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自灯丝炽热时的内能比未通电时的内能大引导: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其内能越小。(三)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提出问题]你有过这些体验吗?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展示课件][师生总结]双手相互搓会变得热起来,内能增加。坐滑滑梯会屁股发热,内能增加。[演示实验][教师补充]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解答]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导致硝化棉燃烧[动手实验]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师生总结]铁丝弯折处会发热,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了,铁丝的内能增大了,铁丝的内能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小结:做功可改变内能.[师生总结]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提出问题]物体的内能增加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学生交流]对物体做功[教师补充]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将会减少对物体做功外界消耗机械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外界获得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呢?[解答]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提出问题]下面的铁锅、房间、棉被的内能改变了吗?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学生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热水袋和手之间取暖时热水袋的内能减少,手的内能增多,所以发生热传递,是从高温处到低温处。[提出问题]思考:发生产地的条件是什么呢?回答:温度差。那么热传递的本质是什么呢?回答: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提出问题]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学生举例]太阳能热水器,点燃蜡烛,烤肉串等等(四)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2.热量通常用字母Q来表示。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合是“J”。[教师补充]发生热传递时,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晶体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内能如何变化呢?[学生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回答:晶体融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课堂小结】一、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二、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三、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热传递四、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课堂训练】1.(2022·前郭县校级模拟)端午节煮粽子时,粽子内能的变化及其变化方式分别是( C )A.变小,热传递B.变大,做功C.变大,热传递D.变小,做功2.(2022·泰兴市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3.(2022.泸州一模)在物理学中,当需要准确的描述一些物理问题时难免会提到一些专业的物理词汇。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30℃的水可能比9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4.(2022·安徽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温度为0℃的物体,其内能也为0B.物体只从外界吸收热量且不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加C.质量一定的物体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D.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5.(2022·西华县一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走出家门,亮相“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赢得消费者一致好评。如图所示是享誉盛名的逍遥胡辣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冬天,刚盛到碗里胡辣汤上面的“白气”是汽化产生的B.胡辣汤温度越高,其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胡辣汤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胡辣汤温度降低后,其内能保持不变6.(2021秋.逐州市期末)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C.用热水袋取暖D.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7.(2021秋·西秀区期末)下面各种情况中,加点部分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D )A.妈妈把被子晾在阳光下B.太冷了,红红搓了搓手C.孝顺的小阳帮爸爸用热水泡脚D.小美把可乐放进冰箱【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第1节 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影响因素(1)温度(2)质量(3)状态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2.热量通常用字母Q来表示。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合是“J”。【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学生学习这个概念时,想方设法形象化,充分利用动图和已学过的知识,降低教学难度。2.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采用层层设问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一知识结构,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分子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 ,分子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当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时,所有分子的动能如何变化?分子的内能是由哪两部分组成?当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变大时,物体的内能就会怎样变化?反之呢?3.内能和温度的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又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我做了实验,另一方面还是带着类比的思想,再用宏观表现推渡物体内部的微观表现。温度越高,微粒的热运动就越激烈,学生的感觉就是微粒的运动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动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势能怎么跟温度有关,那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体的体积在增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间的距离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间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势能自然也在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动能和势能都相应增大,自然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实验是我们科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而教材中很多实验的成功率都很低,在这里教师是否可以课前录制成功实验的视频以备不测之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